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乡术(鄉術)
犹乡遂。指都城郊外地区。术,通“ 遂 ”。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乡术式慕,州閭是効。”
《漢語大詞典》:出推
到外地任推官。 明 徐渭 《送推府王公序》:“ 霸州 王先生 以进士出推 绍兴 三年,抱册而上,上而復来,来不踰月,又復召为兵部武选主事。”
分類:外地
《漢語大詞典》:客殡(客殯)
殡殓于外地。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今闲老矣,日夜惟诸子壮大,未能以有室家,而某之兄嫂尚皆客殯而不葬也,其心有不乐于此。”
分類:殡殓外地
《漢語大詞典》:客葬
葬埋于外地。 唐 韩愈 《祭石君文》:“客葬 秦 原,孤魂谁附?”
分類:葬埋外地
《國語辭典》:外商  拼音:wài shāng
外国商人。如:「外商公司」。
《漢語大詞典》:客戍
由外地军队驻守。亦指驻守在外地。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散金行赏,损费必大,换土客戍,怨旷必繁,孰若因民所居,并修农战。”
《漢語大詞典》:寄学(寄學)
(1).古指在州县官学就学的外地士人。 宋 王溥 唐会要·学校:“ 会昌 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脩明经、进士业者,并宜隶於太学,外州县寄学及士人,并宜隶各所在官学。”
(2). 明 代童生,通过捐纳或经提学考试核准,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称为“寄学”。 俞樾 《茶香室续钞·儒士观场》引 清 张穆 《顾亭林年谱》:“ 天啟 五年乙丑,年十三岁,时有纳穀寄学之例。 蠡源公 以先生天资颖异,合早取科名,遂为先生应例。”又引 清 车守谦 语云:“ 明 时寄学,亦经提学考取岁试后,准作附生。”
《漢語大詞典》:客卒
由外地调来的士兵。墨子·号令:“客卒守主人,及以为守卫,主人亦守客卒。” 孙诒让 间诂:“客卒谓外卒来助守者。”
分類:外地士兵
《國語辭典》:金银岛(金銀島)  拼音:jīn yín dǎo
书名。英国史蒂文生撰。西元一八八三年出版。叙述一小孩偶然发现一海盗藏金的地方,有数绅士带他一同去挖掘,遇到前来取宝的海盗,小孩运用其智慧将海盗打败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外来户(外來户)
从外地搬迁来的人家。 井岩盾 《辽西纪事》:“村里居民大体上东头是坐地户……西头是外来户。”
《國語辭典》:坐庄(坐莊)  拼音:zuò zhuāng
1.商店长期派驻在产地采购或推销货物的常设机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他也有信给我,说要到苏州开一家坐庄,接应这里的货物。」
2.在赌局中,局中人轮流当庄家,称为「坐庄」。
《漢語大詞典》:杖锡客(杖錫客)
外地来的游方僧。 唐 白居易 《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诗:“时逢杖锡客,或值垂纶叟。”
分類:外地游方
《漢語大詞典》:白籍
东晋 和 南朝 登记外地流入人口的册子。晋书·成帝纪:“﹝ 咸康 七年﹞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七年:“詔实王公以下至庶人皆正土断白籍。” 胡三省 注:“时王公庶人多自北来,侨寓 江 左;今皆以土著为断,著之白籍也。白籍者,户口版籍也。 宋 齐 以下有黄籍。”
《漢語大詞典》:侨士(僑士)
旅居外地的士人。韩非子·亡徵:“羈旅侨士,重帑在外,上閒谋计,下与民事者,可亡也。”新唐书·钱徽传:“ 穀城 令 王郢 ,善接侨士游客,以财贷馈,坐是得罪。”
《漢語大詞典》:侨徙(僑徙)
迁移到外地居住。 清 薛福成 《母弟季怀事状》:“避 粤 寇之难,举家侨徙 宝应 之 东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