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外汇(外匯)  拼音:wài huì
依据台湾《管理外汇条例》第2条规定,外汇系指外国货币、票据及有价證券。
《国语辞典》:国外汇兑(国外汇兑)  拼音:guó wài huì duì
国际间以货币表示的经济价值的移转。移转手段或用现金,或用信用證券。
《国语辞典》:即期外汇交易(即期外汇交易)  拼音:jí qí wài huì jiāo yì
在买卖外汇契约成立后,二个营业日内办理交付的交易。因常伴随资金迅速移动,在外汇抛补、套汇与投机方面是一项迅速的操作手段,为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主要方式。
《国语辞典》:外汇定期存单(外汇定期存单)  拼音:wài huì dìng qí cún dān
以外币为计价标准的定期存单。存款人以新台币结换外币,由银行发给定期存单,待期限届满,提领时再兑换为新台币。外汇定期存单的利率是按外币利率水准计算,在存款期间必须负担新台币和外币兑换汇率变动的风险。
《国语辞典》:外汇管制(外汇管制)  拼音:wài huì guǎn zhì
一国为了维持国际收支的均衡,避免外汇准备缺乏及本国货币汇价下跌,对于外汇的供给和需要所作的管制。如进口配额、直接控制货物进口的数量,以及外汇分配等。
《国语辞典》:外汇汇率(外汇汇率)  拼音:wài huì huì lǜ
一种通货以外国通货表示的价格。
《国语辞典》:外汇市场(外汇市场)  拼音:wài huì shì cháng
银行和银行,或银行与进出口商、经营国际业务的企业、官方机构及一般个人间,进行外汇交易所形成的市场,分散于世界各地。主要的交易中心为伦敦、纽约、东京、香港和新加坡。交易时不限于同一种货币,每笔买卖都是以一国的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
《国语辞典》:外汇银行(外汇银行)  拼音:wài huì yín háng
办理外汇业务的银行。其所经办的外汇业务包括进出口外汇、一般汇出入汇款、外汇及外币存款,以及外币贷款、外币担保付款的保證等。台湾的外汇银行系由中央银行指定办理。也称为「指定银行」。
《国语辞典》:外汇存底(外汇存底)  拼音:wài huì cún dǐ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所持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国内通货总数,包括存在外国银行的各式存款、有价證券、黄金等,亦即为放在外国的金融资产。
《国语辞典》:远期外汇(远期外汇)  拼音:yuǎn qí wài huì
一种当外汇买卖成交时,并不立即交割,而另行约定日期交割的交易方式。可让贸易商避免因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国语辞典》:挂出(挂出)  拼音:guà chū
卖出股票、货币、外汇等金融商品。如:「他今天挂出了许多股票。」
《国语辞典》:水单(水单)  拼音:shuǐ dān
客户向外汇银行买卖外汇时,由外汇银行开具的外汇交易證明文件。
《國語辭典》:套利  拼音:tào lì
1.套取利益。如:「善于权谋的人,常会利用各方的冲突与猜疑,而从中套利。」
2.利用汇率与利息的差价,买卖外汇以赚取利润。一般可区分为汇率套利与利息套利两种。
《漢語大詞典》:逃汇(逃匯)
谓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逃避国家银行或海关监督,将应该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让、买卖或存放国外等。《新华月报》1952年第5期:“他们集团走私,逃汇套汇。”
《国语辞典》:平准基金(平准基金)  拼音:píng zhǔn jī jīn
外汇管制时,政府一面售出外汇,一面购入,目的在调节供求的基金,称为「平准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