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苦行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俱舍论九曰:「如诸离系及婆罗门输婆多,般利伐罗多迦等。异类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发,杖乌鹿皮,持髻,涂灰,执三杖,剪须发等无义苦行。」百论上曰:「勒沙婆弟子,诵尼乾子经。言五热炙身,拔发等受苦法,是名善法。又有诸师,行自饿法,投渊赴火,自坠高岩,寂默常立,持牛戒等,是名善法。」止观辅行十之一曰:「苦行即长寿天行,五热炙身等。总有六行:一、自饿,二、投渊,三、赴火,四、自坠,五、寂默,六、持鸡犬等戒。」本行集经二十四曰:「或有裸形,或卧棘上,或卧板上。(中略)或卧冢间,或蚁垤内,犹如蛇居。(中略)或复有用沙土烟尘,以涂坌身,正立而住。或不梳洗头首面目,发如螺髻,拳挛而住。或复拔发,或拔髭须。」智度论三十八曰:「诸外道等,信著苦行。若佛不六年苦行,则人不信。言是王子惯乐不能苦行,以是故。佛六年苦行。」
佛伏苦行外道
【佛学大辞典】
(故事)因果经三曰:「即于尼连禅河侧,静坐思惟,观众生根。宜应六年苦行而以度之。思惟之已,便修苦行。于是诸天奉献麻米,太子为求正真道故,净心守戒,日食一麻一米。」
赴火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六苦行外道之一。赴火而死,以此苦行为得果之因者。(参见:外道)
【三藏法数】
谓外道修行,常热炙身,及熏鼻等,甘受热恼,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赴火外道。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冥初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中论所说八计外道之一。(参见:外道)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俱利伽罗大龙胜外道伏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
时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又曰时散外道,十三外道之一。(参见:外道)。此执有真实时体以生一切万物之外道也。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时散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与时外道同。
神我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十种外道之一。如数论,胜论等立人天各自有常住之神我而主宰万有之外道也。见行事钞下四之二。
破外道小乘四宗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之略名。
记论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谓弘毗伽罗论之人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记论外道,即毗伽论是也。」
梵天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行事钞下四所举十种外道中有梵天为因外道,以梵天为万物生因之外道也。此外道有三种:一鞞陀论师之梵天,二鞞纽论师之梵天,三摩醯首罗论师之梵天。鞞陀论师以梵天为那罗延天所生,摩醯首罗论师以梵天为摩醯首罗天之应身。(参见:大梵天)
大梵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Maha%brahman,梵者清净之义,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通名,今谓其中初禅天之王为大梵天。初禅天为色界四禅之最初者,故特附以梵天之名,其中分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三者。大梵为君。梵辅为臣,梵众为民。大梵天所得之禅定,称为中间禅。位于初禅与二禅中间之禅定也。慧苑音义上曰:「梵谓梵摩,具谓跋滥摩,此谓清净。」智度论十曰:「梵名离欲清净。」智度论三十五曰:「梵者色界,都名也。」正理论三十一曰:「广善所生故名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获得中间定故,最初生故,最初没故,威德等胜故,名为大。」彼名为尸弃,译言火或顶髻,彼顶上结髻如火,以表入于火光定,故名。彼在初禅天,最先生。故自念我无父母,自然而生,我为娑婆世界之主。法华经序品曰:「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王。」大般若经五百七十曰:「堪忍世界主,持髻梵王。」智度论一曰:「三千大千世界,主持梵天王名式弃。」法华文句二曰:「尸弃者此翻为顶髻,又外国呼火为树提尸弃。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从德立名。」彼深信正法,每佛出世,必先来请转法轮。又常在佛之右边,手持白拂,以对于帝释。

【佛学常见辞汇】
梵是清净的意思,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的通名,今叫其中之初禅天主为大梵天。
寂默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六苦行外道之一。(参见:外道)
【三藏法数】
谓外道修行,于尸林冢间,以为住处,寂默不语,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寂默外道。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宿作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十一宗之一。此外道计一切众生受苦乐之报皆由宿世本业之所作,故若于现世持戒精进,受身心之苦,则能坏本业,本业既坏,则众苦灭,故得涅槃。是说宿因现报,虽与佛法之正说不异,然以一切归于宿作不许感现在之功力果(是曰士用因士用果),故以之为邪执也。毗婆沙论百九十八曰:「一切士夫补特伽罗,所有所受无不皆以宿作为因,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中略)问:此正法中,亦说所受苦乐过去业为因而非恶见,彼外道亦作是说,何故名恶见耶?答:此正法中说,现所受有以过去业为因,有是现在士用果者。彼说一切皆以过去所作业为因,不说现在有士用果,故名恶见。」真谛译天亲摄论释二曰:「论曰:或执宿作。释曰:路柯耶胝柯说。世间一切因,唯有宿作。现在功力不能感果。故现在非因,如世间二人同事一主俱有功力,一人被礼遇一则不尔,故知唯由宿作,不图现在功力。」华严演义钞八曰:「瑜伽云:何因缘故彼外道作如是见?答:彼见世间。虽具正方便而招于苦,虽具邪方便而致于乐,彼如是思。若由现在士夫作用为彼因者彼当颠倒,由彼所见非颠倒故,是故彼皆以宿作为因。涅槃三十五广破此见。」玄奘译世亲释二曰:「宿作为因者,谓彼不许有士用因,故成邪执。」
曼荼罗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自在王菩萨经列种种之外书,中有曼荼罗咒术经。
哑羊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天竺有外道,如哑羊不语,以为胜行。见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