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暗探  拼音:àn tàn
1.暗中刺探。如:「记者若风闻某项消息,常会找相关人员暗探其口风。」
2.从事秘密侦探工作的人。也称为「密探」。
《漢語大詞典》:半…不…
略同‘半…半…’(多含厌恶意):~明~暗ㄧ~新~旧ㄧ~生~熟ㄧ~死~活。
《國語辭典》:大放厥辞(大放厥辭)  拼音:dà fàng jué cí
厥,其也。本指写作时极力铺陈。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后转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如:「他歪曲事实,在报章杂志上大放厥辞,混淆大众视听。」也作「大放厥词」。
《國語辭典》:垂死挣扎(垂死掙扎)  拼音:chuí sǐ zhēng zhá
临死时的最后挣扎。如:「他身受重伤,气息奄奄,正做垂死挣扎。」
《國語辭典》:钦差大臣(欽差大臣)  拼音:qīn chāi dà chén
明、清时代由皇帝特命出外办理重大事务的大臣。《清史稿。卷三六七。那彦成传》:「回疆四城既复,命为钦差大臣,往治善后事。」《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这位钦差大臣,姓温名国因,是由京官翰林放出来的。」
《國語辭典》:娘儿们(娘兒們)  拼音:niáng ér men
1.泛称女人。如:「这群娘儿们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到庙里烧香拜拜。」
2.对女性轻蔑、鄙视的称呼。如:「这娘儿们看起来妖里妖气,一副不正经的样子。」
《國語辭典》:胚子  拼音:pēi zi
1.种子。种子的好坏,会影响植物优劣,引喻人的品性气质。如:「坏胚子」、「下流胚子」。
2.粗具轮廓而尚未完成的器物。如:「花瓶胚子」。
《漢語大詞典》:声势汹汹(聲勢洶洶)
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次日,果有狐兵大至;或骑或步,或弓或弩,马嘶人沸,声势汹汹。”亦作“ 声势汹汹 ”。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文盲们不大懂得他的议论,但看见声势汹汹,知道一定是反对的意思,也只好作罢了。”
《國語辭典》:耍威风(耍威風)  拼音:shuǎ wēi fēng
表现出令人敬畏的声势或排场。如:「别耍威风了,待会儿出糗了可不好。」
《國語辭典》:耍笔杆(耍筆桿)  拼音:shuǎ bǐ gǎn
用笔写东西。多指从事写作,含贬义。如:「要靠耍笔杆维生不容易。」
《漢語大詞典》:耍笔杆子
用笔写作(多含贬义)例如:这个人就会耍笔杆子,别的一概不行。
《漢語大詞典》:手爪子
即手。多含贬义。北方话谓兽的四足为爪子。 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折了你那手爪子。走便走,这么扯扯拽拽的做什么?”
《漢語大詞典》:纠聚(糾聚)
纠合聚集。多含贬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款犯》:“有神奸大猾,纠聚无赖勾连各州县造访之徒,主于其家。”红楼梦第八十回:“ 金桂 不发作性气,有时喜欢,便纠聚人来斗牌掷骰行乐。” 克非 《春潮急》六:“这群人的确是由于 李春山 昨天早晨那奸险的暗示,被 王三哈哈 和 加钢黄蟮 花了一天工夫才纠聚起来的。”
《國語辭典》:老来俏(老來俏)  拼音:lǎo lái qiào
吴语。指人老而好打扮。如:「那不是李太太吗?真是老来俏!」
《漢語大詞典》:裤纨(袴紈)
犹纨袴。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多含鄙薄意。 清 缪艮 《泛湖偶记》:“妾爱才若渴,不幸辱於袴紈,前见君文采,眷恋已非一日。适从窗隙窥见之,感触旧怀,特命婢子奉攀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