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34
词典
12
分类词汇
6
佛典
105
其它
11
分类词汇
贝多
贝多叶
贝树
十二使徒
富楼那
鹿树
《國語辭典》:
贝多(貝多)
拼音:
bèi duō
古代,印度人将佛经书写于贝多树的叶子上,故以此语为佛经的代称。唐。
李商隐
题僧壁
诗:「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分類:
梵语
佛经
音译
树叶
印度
多罗
写经
《漢語大詞典》:
贝多叶(貝多葉)
(1).多罗树的叶子;写经的树叶。
《
新唐书·南蛮传下·堕婆登
》
:“有文字,以贝多叶写之。” 明
宋濂
《勃尼国入贡记》
:“食无器皿,以竹编贝多叶为之,食毕则弃之。番书无笔札,以刀刻贝多叶行之。” 清
陈文述
《题杨荔裳方伯西藏纪事诗后》
诗:“当作金经资日诵,贝多叶写佛香薰。”
(2).借指佛经。 唐
张谓
《送僧》
诗:“手持贝多叶,心念优曇花。” 宋
王禹偁
《谢宣赐御草书〈急就章〉并〈朱邸旧集〉歌》
:“永为家宝藏书篋,岂让西方贝多叶。”
分類:
多罗
佛经
写经
树叶
《漢語大詞典》:
贝树(貝樹)
即多罗树。其叶用以写经。 唐
宋之问
《奉敕从太平公主游九龙潭寻安平王宴别序》
:“三光贝树,影入山窗;九节菖蒲,光摇砌水。” 唐
崔融
《为朝集使于思言等请封中岳表》
:“石芝生而五色,可以为盛;贝树长而三花,可以为籍。” 明
宋应星
《
天工开物·纸料
》
:“如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不知树叶离根即焦,与削竹同一可哂也。”参见“ 贝多 ”。
分類:
多罗
写经
《國語辭典》:
贝多(貝多)
拼音:
bèi duō
古代,印度人将佛经书写于贝多树的叶子上,故以此语为佛经的代称。唐。
李商隐
题僧壁
诗:「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分類:
梵语
佛经
音译
树叶
印度
多罗
写经
《国语辞典》:
十二使徒
拼音:
shí èr shǐ tú
耶稣的十二个随从弟子,包括彼得、安得烈、雅各(西庇太之子)、约翰、腓力、巴多罗茂、多默、马太、雅各(亚勒非之子)、达太、西门和犹达斯。
分类:
十二使徒
耶稣
十二个
随从
从弟
弟子
彼得
安得
约翰
多罗
西门
《国语辞典》:
富楼那(富楼那)
拼音:
fù lóu nà
人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pūramqitrāyanīputra)的略称,为梵语pārna的音译。意译为满慈子。迦毗罗卫人,国师婆罗门之子。先与朋友出家修苦行,释迦成道后,前往归依,善于分辨佛义,广宣法理,被称为「说法第一」。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分类:
多罗
略称
《漢語大詞典》:
鹿树(鹿樹)
即菩提树。也译作阿沛多罗树。 释迦牟尼 在此树下得道成佛。
《
法苑珠林
》
卷十三:“自鹿树表光,金河匿曜。故像法众生,归向有徵。”
分類:
菩提树
多罗
释迦牟尼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