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多闻(多聞)  拼音:duō wén
见闻广博,增广闻见。《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故将广智,必先多闻。」
《國語辭典》:直谅多闻(直諒多聞)  拼音:zhí liàng duō wén
好朋友当具有正直信实,见识渊博的条件。语本《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亦指人的个性正直诚信,见识渊博。《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赞曰》:「岂非直谅多闻,古之益友矣。」
《国语辞典》:博学多闻(博学多闻)  拼音:bó xué duō wén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淮南子。本经》:「故博学多闻,而不免于惑。」《晋书。卷八二。王隐传》:「隐以儒素自守,不交势援,博学多闻,受父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谙究。」也作「博学洽闻」。
《国语辞典》:博物多闻(博物多闻)  拼音:bó wù duō wén
见识广博。《后汉书。卷四五。袁张韩周列传。周荣》:「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晋书。卷五一。列传。王接》:「接遂详其得失。挚虞、谢衡皆博物多闻,咸以为允当。」
《国语辞典》:多闻强记(多闻强记)  拼音:duō wén qiáng jì
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好。《五灯会元。卷一○。九曲庆祥禅师》:「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馀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也作「博闻强识」。
《分类字锦》:多闻受益(多闻受益)
元稹 酬白学士代书诗 多闻全受益,择善颇相师。
分类:
《國語辭典》:多闻阙疑(多聞闕疑)  拼音:duō wén quē yí
虽然博学多闻,遇到不懂的地方,仍须存疑。语出《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后泛指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新唐书。卷一六二。独孤及传》:「然则多闻阙疑,不耻下问,圣人之心也。」
《漢語大詞典》:洽博多闻(洽博多聞)
谓知识和见闻广博。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 玄敬 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不知何所据而云然。”
《國語辭典》:饱闻(飽聞)  拼音:bǎo wén
常常听见。唐。杜甫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诗:「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唐。柳宗元〈上河阳乌尚书启〉:「宗元虽屏弃遐壤,而饱闻德声。」
分類:多闻
《國語辭典》:文献(文獻)  拼音:wén xiàn
本指典籍和熟知文化掌故的贤人。《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宋。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后专指具历史价值的典籍资料。
《國語辭典》:三益  拼音:sān yì
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三益指直、谅、多闻。《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固让而不受之。」亦指良朋、益友。晋。挚虞〈答杜育〉诗:「赖兹三益,如琢如切。」《文选。江淹。杂体诗。陶徵君》:「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分類:良友多闻
《國語辭典》:博闻(博聞)  拼音:bó wén
见闻广博。如:「想不到你先生如此博闻!」《后汉书。卷二七。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赵典》:「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
《國語辭典》:洽闻(洽聞)  拼音:qià wén
博学多闻。《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弘农功曹史殷肃,达学洽闻,才能绝伦。」《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分類:多闻
《國語辭典》:方闻(方聞)  拼音:fāng wén
有道而博闻。《汉书。卷六。武帝纪》:「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漢語大詞典》:方闻科(方聞科)
科举时应试科目之一。方,通“ 旁 ”。 宋 曾纡 《李伯时〈五马图〉跋》:“予以应方闻科至京。”借指应试方闻科的士人。 宋 王安石 《徐秀才园亭》:“笑傲一生虽自乐,有司还欲选方闻。”
《國語辭典》:三多  拼音:sān duō
1.多福、多寿、多男子的祝颂之辞。语本《庄子。天地》:「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
2.作文三要事:多看、多做、多商量。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永叔谓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3.学者的三件要事:看读多,持论多、著述多。《通俗编。祝诵》引《玉海》:「杨文庄公言曰:『学者当取三多,乃看读多,持论多,著述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