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4
词典
1
分类词汇
13
分类词汇
勤雨
漏天
社雨
漏月
洪潦
返青
雨林
雨区
浸潦
送梅雨
雨汛
白木耳
热带雨林气候
《漢語大詞典》:
勤雨
(1).谓以不雨为忧。
《穀梁传·僖公二年》
:“冬十月不雨,不雨者,勤雨也。” 王引之
《
经义述闻·春秋穀梁传
》
:“传言 僖公 以不雨为忧,故曰‘不雨者勤雨也’。”
(2).多雨。 唐
杜甫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诗:“泽国虽勤雨,炎天竟浅泥。” 仇兆鳌 注引 黄鹤 云:“此言得雨勤数,与
《穀梁传》
注异。”
分類:
多雨
以不
黄鹤
《國語辭典》:
漏天
拼音:
lòu tiān
形容雨多,或久雨不晴。宋。
苏轼
广州蒲涧寺
诗:「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
分類:
地名
谓如
四川
多雨
安县
久雨
飞泉
盛大
地多
《漢語大詞典》:
社雨
(1).谓社日之雨。 唐
韦应物
《假中对雨》
诗:“残鶯知夏浅,社雨报年登。” 宋
陆游
《春社》
诗:“柴门西畔枕陂塘,社雨新添一尺强。”
(2).用以指春社多雨季节。 宋
陆游
《山园杂咏》
:“已过社雨尚春寒,小醉初醒怯依栏。” 清
金农
《桑林》
诗:“匼帀春山远,冥濛社雨餘。”
分類:
社日
春社
多雨
雨季
季节
《漢語大詞典》:
漏月
谓多雨的月份。 李劼人
《天魔舞》
第十一章:“但是 成都 的阴历九月,是出名的漏月,要望晴明,真不知还要好多天。”
分類:
多雨
月份
《漢語大詞典》:
洪潦
洪水。多雨后的大水。 晋
张协
《杂诗》
之十:“洪潦浩方割,人怀昬垫情。”
《
明史·吴桂芳传
》
:“ 桂芳 以 淮 扬 洪潦奔流,惟 云梯关 一径入海,致海涌横沙,河流汎溢,而 兴 、 盐 、 高 、 寳 诸州县所在受灾,请益开 草弯 及老 黄河 故道以广入海之路。”
分類:
洪水
多雨
雨后
大水
《漢語大詞典》:
返青
(1).指某些植物的幼苗移栽或越冬后,由黄色转为绿色并恢复生长。 柳青
《创业史》
第一部第六章:“高原上的麦田,呈现出返青期的葱绿。”
《花城》
1981年第3期:“满山的麦苗儿返青了,青得发蓝。”
(2).某些作物黄熟时遇多雨天气而转青迟熟。如:谷熟不要雨,久雨要返青。
(3).枯萎的植物重生新叶。
《新华文摘》
1982年第4期:“大柳树枯死过几回,又返青过几回,这两年叶茂枝荣,郁郁蓊蓊。”
分類:
返青
枯萎
植物
黄熟
物重
重生
幼苗
时遇
移栽
多雨
雨天
天气
越冬
黄色
绿色
恢复
复生
生长
《国语辞典》:
雨林
拼音:
yǔ lín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终年多雨地区的森林类型。树种繁多,大多由阔叶常绿乔木组成,树干高大,株距很密。
分类:
雨林
分布
热带
亚热带
终年
多雨
地区
森林
类型
《漢語大詞典》:
雨区
天气图上指示的一定时段内出现降水的地区
正在下雨的地区
气旋风暴最多雨的部位
分類:
正在
气旋
在下
旋风
下雨
风暴
指示
地区
多雨
时段
内出
降水
《漢語大詞典》:
浸潦
多雨所积之水。 唐
沈亚之
《万胜岗新城录》
:“山泽之地,其土瘠漓。今时方秋,浸潦用事,谓众之功难为也。”
分類:
多雨
《漢語大詞典》:
送梅雨
江 南称五月雨为“送梅雨”。 江 南梅子时节多雨,谓之梅雨。农历五月梅欲黄落,故五月雨称“送梅雨”。 清 顾禄
《
清嘉录·黄梅天
》
:“ 项甌东 谓:‘ 江 南以三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
分類:
五月
梅子
子时
时节
多雨
《漢語大詞典》:
雨汛
多雨的季节。 张锲
《热流·黄河东流去》
:“ 郑州 当时正是雨汛季节。七月三日下了一场大雨,她们全家人提心吊胆地望着断裂的房梁,不敢休息。”
分類:
多雨
季节
《国语辞典》:
白木耳
拼音:
bái mù ěr
植物名。白木耳科白木耳属。性喜潮湿多雨之处,常发生于梅雨季节。子实体鸡冠形或耳形,外表有平滑柔软的胶质褶襞保护著,可分泌白色或黄色黏液。遇水膨胀,遇燥乾缩,味淡薄。富含肝糖,有营养价值,常用作滋养调补品。也称为「银耳」。
分类:
植物
植物名
白木耳
科白
潮湿
多雨
《漢語大詞典》:
热带雨林气候
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c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分類:
赤道
多雨
气候
分布
两侧
南北
北纬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