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乐(大樂)
古代指典雅庄重的音乐。用于帝王祭祀、朝贺、燕享等典礼。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大乐之成非取乎一音。” 唐 皮日休 《忧赋》:“大乐既没,淫声是起。”
《漢語大詞典》:大乐(大樂)
官名。 秦 汉 奉常(太常)属官有大乐令。 东汉 永平三年改大乐为大予乐,凡国祭祀掌其奏乐及大饗之乐舞。历代因之。 宋 有大乐令, 元 有大乐署, 明 置神乐观,亦属太常。参阅通典·职官七《续通典·职官七》
《漢語大詞典》:大乐(大樂)
(1).极大的快乐。《二程语录》卷二:“ 孟子 言万物皆备於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
(2).指共同的快乐。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徧观世法,捨大同之道而欲救生人之苦,求其大乐,殆无由也。”
《分类字锦》:功大乐备(功大乐备)
礼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辨者其礼具干戚之舞非备乐也孰亨而祀非达礼也
分类:作乐
《分类字锦》:大乐必易(大乐必易)
礼记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漢語大詞典》:大司乐(大司樂)
周礼官名。又称大乐正。为乐官之长,以乐舞教国子。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漢語大詞典》:内乐府(内樂府)
唐 代的音乐机构有属于政府太常寺的大乐署、鼓吹署,以及主要属于宫廷的教坊和梨园。后两者统称“内乐府”。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漢語大詞典》:中和韶乐(中和韶樂)
明 清 两代大乐,用于祭祀和大朝会、大宴饗。明史·乐志一:“凡大朝贺,教坊司设中和韶乐於殿之东西,北向;陈大舞於丹陛之东西,亦北向……其大宴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於殿内,设大乐於殿外,立三舞杂队於殿下。”清史稿·乐志一:“ 世祖 入关,修 明 之旧,有《中和韶乐》,郊庙朝会用之。” 曹聚仁 《万里行记·沈阳故宫怀古》:“乐器部分,分中和韶乐器和丹陛大乐器,此外有蕃部乐器的琵琶和奚琴,卤薄鼓吹大乐器的金、鉦、铜角、画角等。”
《漢語大詞典》:义管笙(義管笙)
宋 代大乐所用的一种乐器。宋史·乐志一:“旧制,巢笙、和笙每变宫之际,必换义管,然难於遽易。乐工 单仲辛 遂改为一定之制,不復旋易,与诸宫调皆协。”文献通考·乐十一:“义管笙(二管十七簧), 宋 朝大乐所传之笙,并十七簧,旧外设二管,不定置,谓之义管,每变均易调则更用之,世俗之乐,非先王之制也。”
《漢語大詞典》:幺弦孤韵(幺絃孤韻)
亦作“么絃孤韵”。 谓小曲的音韵,与具备各种乐曲乐器的大乐相对。 唐 刘禹锡 《澈上人文集纪》:“世之言诗僧多出 江 左, 灵一 导其源, 护国 袭之; 清江 扬其波, 法振 沿之。如么絃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
《漢語大詞典》:把酒持螯
手持蟹螯饮酒。古人视为人生一大乐事。语本晋书·毕卓传:“ 卓 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傅尃 《满江红·八月五日联句》词:“把酒持螯,问今日、不知何夕。”
大乐不空
【佛学大辞典】
(菩萨)金刚萨埵之异名。理趣释开题曰:「大乐金刚者金刚萨埵异名。妙乐之中,此尊三摩地特为殊胜,故曰大乐。不空者,梵曰阿目祛,此云无间。自證之大乐,化他之大喜,无有间断,故曰无间。无间与不空,其义一也。」(参见:金刚萨埵)
大乐金刚
【佛学大辞典】
(菩萨)金刚菩萨之异名。(参见:大乐不空)
大乐金刚萨埵
【佛学大辞典】
(菩萨)具云大乐不空金刚萨埵。大乐不空,为金刚萨埵之总名。(参见:大乐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