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夜半有力
 
夜壑藏舟
 
大力舟藏
  
舟移壑
 
舟陆行
 
藏壑
 
藏山夜半
  
藏舟去壑
 
藏舟壑
 
藏舟夜半
 
藏舟归壑
 
藏舟藏山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243~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唐·成玄英疏:「夜半闇冥,以譬真理玄邃也。有力者,造化也。夫藏舟船于海壑,正合其宜;隐山岳于泽中,谓之得所。然而造化之力,担负而趋;变故日新,骤如逝水。凡惑之徒,心灵愚昧,真谓山舟牢固,不动岿然。岂知冥中贸迁,无时暂息。昨我今我,其义亦然也。」

例句

今宵泉壑里,何处觅藏舟。 孟浩然 寻陈逸人故居

壑舟今已去,宁有济川期。 赵彦昭 哭仆射鄂公杨再思

自有藏舟处,谁怜隙驷过。 骆宾王 丹阳刺史挽词三首之一

居然同物化,何处欲藏舟。 骆宾王 乐大夫挽词五首之二

《國語辭典》:大力  拼音:dà lì
1.尊称对方的帮助。《文明小史》第五九回:「一切都仰仗大力,兄弟感激万分,改天还要到公馆里来叩谢。」
2.大肆、努力。如:「为了改善交通秩序,政府大力推展行车礼貌运动。」
《國語辭典》:大力士  拼音:dà lì shì
力量很大的人。如:「项羽是个力能扛鼎的大力士。」
《国语辞典》:大力帮忙(大力帮忙)  拼音:dà lì bāng máng
尊称对方全力尽心地帮助。如:「承蒙您大力帮忙,敝公司才能度过难关。」
《国语辞典》:大力成全  拼音:dà lì chéng quán
全力支持。如:「只要你俩愿意,我们都会想法子大力成全你们的。」
分类:全力支持
《国语辞典》:大力鼓吹  拼音:dà lì gǔ chuī
费尽心力的宣传、提倡。如:「在专家学者的大力鼓吹下,当地民众对于古迹保存的意识大为提高,甚有起而响应的。」
《国语辞典》:大力水手  拼音:dà lì shuǐ shǒu
指卡通影片中的主角人物水手卜派。他每次遇到困难时,只要吃菠菜,就能变成大力士,破除困难,解救女主角。如:「他秉持著大力水手的精神,排除万难,完成多年的梦想。」
《国语辞典》:大力推荐  拼音:dà lì tuī jiàn
努力向别人荐举自己认为是好的人或事物。如:「经过董事长的大力推荐,他终于成为营业部经理。」
《漢語大詞典》:大力丸
江湖上练武卖艺人推销的一种药丸,号称能强健筋骨,增强气力。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见那里又有许多撬牙虫的,卖耗了药的,卖金刚大力丸的,卖烟料的。” 老舍 《断魂枪》:“有的在庙会上去卖艺:踢两趟腿,练套家伙,翻几个跟斗,附带着卖点大力丸,混个三吊两吊的。”
《國語辭典》:鼎力  拼音:dǐng lì
大力。《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弟拟拔出风尘,纳为簉室,请兄鼎力维持,身价若干,如数照缴云云。」
《國語辭典》:吹毛  拼音:chuī máo
1.比喻很容易,不须费力气。《韩非子。内储说下》:「去仲尼,犹吹毛耳。」
2.形容刀剑很锐利,吹毛可断。唐。卢纶〈难绾刀子歌〉:「吹毛可试不可触,似有虫搜阙裂文。」唐。裴铏《聂隐娘》:「兼令长执宝剑一口,长二尺许,锋利吹毛。」
《國語辭典》:吹毛求疵  拼音:chuī máo qiú cī
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小毛病。语本《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后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也作「吹毛求瑕」、「吹毛取瑕」、「吹毛索疵」。
《國語辭典》:毒龙(毒龍)  拼音:dú lóng
1.凶恶的龙。《太平广记。卷一一六。杜子春》:「俄而猛虎毒龙,狻猊狮子,蝮蠍万计,哮吼拿攫而争前欲搏噬。」
2.比喻存于人心的贪欲妄想。唐。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漢語大詞典》:宏济(宏濟)
大力匡救。 清 王韬 《原才》:“凡有拔擢人才之责者,当随时随地以留心。有才堪大任者,有才可小受者,有才能胜艰鉅者,有才克远到而能宏济於艰难者,一一誌之而弗忘,悉收之於夹袋中,因才器使,各当其任。” 清 薛福成 《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所谓才者何常?时方无事,则以黼黻隆平为贵;时方多事,则以宏济艰难为先。”
分類:大力匡救
《國語辭典》:威力  拼音:wēi lì
令人畏服的强大力量。《晋书。卷六二。刘琨传》:「与公同盟,志奖王室,仰凭威力,庶雪国家之耻。」《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有时把威力吓他道:『不尽传,立刻诛死!』」
《國語辭典》:排山  拼音:pái shān
将山岳推倒。比喻力气极大。唐。李白〈梁甫吟〉:「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漢語大詞典》:壑舟
语出庄子·大宗师:“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后以“壑舟”比喻在不知不觉中事物不停地变化。 晋 陶潜 《杂诗》之五:“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明 文徵明 《失解无聊用履仁韵写怀兼简蔡九逵》诗:“夜半休惊负壑舟,已应吾道属沧洲。”
《漢語大詞典》:舟壑
庄子·大宗师:“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意谓世事都在不知不觉之中变化着,而昧者不察。舟壑,藏在山谷中的船。后借指世事。 南朝 梁 沈约 《长歌行》:“连连舟壑改,微微市朝变。” 北周 庾信 《思旧铭》:“风云上惨,舟壑潜移。” 清 钱谦益 《杨明远诗引》:“陵谷旦异,舟壑夜迁,则真可叹息也。”
《漢語大詞典》:藏舟
庄子·大宗师:“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王先谦 集解:“舟可负,山可移。 宣 云:‘造化默运,而藏者犹谓在其故处。’”后用以比喻事物不断变化,不可固守。 唐 骆宾王 《乐大夫挽词》之二:“居然同物化,何处欲藏舟。” 唐 岑参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之二:“遽闻伤别剑,忽復叹藏舟。”
分類: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