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半  拼音:dà bàn
1.过半数、大多数。《薛仁贵征辽事略》:「后五百兵掩杀,辽兵散走。仁贵见马三宝、刘君昴兵损大半。」《三国演义》第三回:「郑泰、卢植皆弃官而去。朝廷大臣,去者大半。」
2.大概。如:「我想他大半不会来了。」也作「多半」。
《國語辭典》:一大半  拼音:yī dà bàn
超过一半以上。如:「考试时间已经过了一大半,他却还有一大半未作答。」《老残游记》第一五回:「原来这贾老儿桌上有吃残了的半个月饼,一大半人房里都有吃月饼的痕迹。」
《国语辞典》:居其大半  拼音:jū qí dà bàn
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形容数目众多。《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殊不知这场热闹,来听新闻的人居其大半。」
《国语辞典》:大半年  拼音:dà bàn nián
比喻很长的一段时日。《红楼梦》第六二回:「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
分类:时日
《国语辞典》:大半生  拼音:dà bàn shēng
一生中大多数的时间。如:「他大半生都在兵荒马乱中度过。」
《国语辞典》:大半辈子(大半辈子)  拼音:dà bàn bèi zi
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如:「他把大半辈子都奉献给教育工作。」
《國語辭典》:大半拉  拼音:dà bàn la
大部分。《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一个曲儿你听了大半拉咧,不听咧?」
《國語辭典》:大半天  拼音:dà bàn tiān
形容相当长的时间。《文明小史》第五○回:「只见台上那老生连哭带嚷了大半天,台底下也有打瞌睡的,也有吃水烟的,也有閒谈的。」也作「多半日」。
《國語辭典》:强半(強半)  拼音:qiáng bàn
大半。唐。杜牧 题池州贵池亭诗:「蜀江雪浪西江满,强半春寒去却来。」《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妾少诵楞严经,今强半遗忘。」
分類:大半过半
《國語辭典》:多半  拼音:duō bàn
1.大多数、大部分。唐。方干〈送孙百篇游天台〉诗:「更有仙花与灵草,恐君多半未知名。」《文明小史》第二六回:「他却变了调儿,说些广东话,多半人不懂的,也有凑著热闹拍掌的。」
2.大概。《文明小史》第三○回:「你那大学堂里那位朋友的话,原也靠不住,多半从外国野史上译下的。」也作「多管」。
《國語辭典》:泰半  拼音:tài bàn
过半、大半。也作「太半」。
分類:大半过半
《國語辭典》:太半  拼音:tài bàn
大半、过半。《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汉有天下太半。」《文选。陆机。辩亡论下》:「败绩宵遁,丧师太半。」也作「泰半」。
《漢語大詞典》:百锾(百鍰)
六百两。鍰,古重量名。一锾为六两;又说一锾为六两又大半两;又说百锾为三斤。书·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鍰。” 孔 传:“六两曰鍰,鍰,黄铁也。”按,史记·周本纪引作“百率”。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徒以百鍰轻科,反行季叶。” 吕向 注:“百鍰金,刑以金赎罪者。”
《國語辭典》:河套  拼音:hé tào
1.河道弯曲,形如口袋的地方。
2.地名。指贺兰山以东,狼山、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的地区。因此段黄河自西而北至东,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大弯曲,故称为「河套」。套内川渠交错,宜耕宜牧。
《國語辭典》:思过半(思過半)  拼音:sī guò bàn
所知已超过一半,谓所悟已多。《易经。系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唐。杨烱〈王勃集序〉:「有称孔夫子而谓之曰:『易有太极,子其勉之。』寤而循环,思过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