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口  拼音:dà kǒu
1.大嘴。《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2.张大嘴巴。《红楼梦》第二○回:「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
《国语辞典》:大口径武器(大口径武器)  拼音:dà kǒu jìng wǔ qì
口径超过二点五公分以上,且不属于手提或肩射式的武器。包括有炮架的大炮或火箭发射架等重型武器。
《国语辞典》:血盆大口  拼音:xiě pén dà kǒu
像盆口一般的血淋淋大嘴。《镜花缘》第四九回:「抱住山羊,张开血盆大口,羊头吃在腹内,把口一张,两只羊角飞舞而出。」
《国语辞典》:方颐大口(方颐大口)  拼音:fāng yí dà kǒu
方颐,下巴方正。方颐大口形容人相貌堂堂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漢語大詞典》:说大口(説大口)
夸口。《七国春秋平话》卷中:“尔一身在吾计中,不能自保,何须説大口也?”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不是我説大口,怎出得我这烟月手。”
分類:夸口
《漢語大詞典》:夸大口(誇大口)
说大话。《水浒传》第八七回:“莫向阵前夸大口,交锋时下见危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夸大口。”
分類:说大话
《國語辭典》:侈口  拼音:chǐ kǒu
1.嘴型宽大。《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莽为人侈口蹶颔,露眼赤精,大声而嘶。」
2.誇口、吹牛。《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正欲誇逞自家手段,这一问揉著痒处,且是他年少可欺,便侈口道:『小弟生平两只手一张弓,拿尽绿林中人,也不记其数,并无一个对手。』」
《國語辭典》:甚口  拼音:shèn kǒu
有辩才。《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皙鬒须眉,甚口。」
《漢語大詞典》:狂喉
犹大口。 唐 陆龟蒙 《读〈阴符经〉寄鹿门子》诗:“狂喉恣吞噬,逆翼争飞翻。”
分類:大口
《漢語大詞典》:大嚼
大口咬嚼。《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 李善 注引 桓谭 《新论》:“知肉味美,对屠门而大嚼。” 宋 陆九渊 《少时作》诗:“有时此辈未妥帖,哮吼大嚼无毫全。”红楼梦第四二回:“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了名字,就叫做‘携蝗大嚼图’。”
分類:大口咬嚼
《漢語大詞典》:呀口
张大口。 宋 无名氏 《王榭传》:“海兽浮其右,张目呀口,欲相吞噬。”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蛇妖》:“蛇对众举首怒目,呀口吐气。”
分類:张大大口
《漢語大詞典》:噫风(噫風)
喻大口吹气。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噫风竹筒吹,汗雨蒸甑泄。劳倦时一歌,乡音鸟嘲哳。”参见“ 噫气 ”。
分類:大口
《國語辭典》:噫气(噫氣)  拼音:yī qì
气壅塞而忽通,即吐气。《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宋。余靖〈过大孤山〉诗:「噫气专呼吸,横流以溟涨。」
《漢語大詞典》:豪吞
(1).大口吞咽。《再生缘》第十六回:“平日豪吞和快饭,也何曾,有些意乱与心慌。”
(2).强横地侵占。 宋 陆游 《太息》诗:“豪吞暗蚀皆逃去,窥户无人草满庐。”
《漢語大詞典》:侧息(側息)
侧体呼吸。谓不敢大口出气,表示恐惧、不安。《三国志·吴志·薛综传》:“斯诚羣僚所以倾身侧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晋书·李密传:“ 刘氏 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旧唐书·严挺之传:“ 挺之 所歷皆严整,吏不敢犯,及莅大郡,人乃重足侧息。”
《漢語大詞典》:装瓶
装入大口玻璃瓶,以便保存(如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