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方厚
(1).正直厚道。北史·魏华山王鸷传:“ 鷙 容貌魁壮,腰带十围,有武艺,木訥少言,性方厚。”
(2).指大地。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飜雪浪与霜涛,下吞方厚;拔重峯兼叠嶂,上列圆空。”
《漢語大詞典》:方载(方載)
(1).指大地。 汉 蔡邕 《明堂月令论》:“圜盖方载,六九之道也。” 唐 孔颖达 《〈礼记正义〉序》:“上法圆象,下参方载,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旧唐书·礼仪志二:“﹝明堂﹞上法圆清,下仪方载,契阴阳之至数,叶交泰之贞符。”
(2).四方之事。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访国美於旧史,考方载於往牒。” 李善 注:“方载,四方之事。”
分類:四方大地
《漢語大詞典》:方地
大地。古谓天圆地方,故称。庄子·说剑:“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方地随天,与化为常,德盛泽流,洋溢万方。”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方地数千里,不识盗贼。山行海宿,不择处所。”
分類:方地大地
《漢語大詞典》:黄舆(黄輿)
指大地。《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迎神》:“黄舆厚载,赤寰归德。” 前蜀 杜光庭 《罗天中级三皇醮词》:“伏以玄盖上浮,黄舆下镇,元精降瑞,应运开图。”
分類:大地
《漢語大詞典》:埏垓
指广阔的大地。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窃思 河 出 崑崙 墟,其势定可吞埏垓。”
分類:广阔大地
《漢語大詞典》:方祇
(1).指大地。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圆精初鑠,方祇始凝。” 吕延济 注:“圆精,谓天也;方祇,谓地也。”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忽归清汉,言復方祇。”
(2).指地神。《宋书·符瑞志下》:“圆神降祥,方祇荐裕,休珍杂沓,景瑞毕臻。”
分類:地神大地
《漢語大詞典》:方仪(方儀)
谓大地。《文选·卢谌〈时兴〉诗》:“亹亹圆象运,悠悠方仪廓。” 李善 注:“ 曾子 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在天成象,故曰圆象;天地曰两仪,故曰方仪也。”
分類:大地
《漢語大詞典》:方局
(1).指大地。 前蜀 杜光庭 《蜀王本命醮葛仙化词》:“伏以圆穹列耀,上表於龙星;方局裁形,下分於仙化。”
(2).犹圈套,迷阵。 清 钱澄之 《读曲歌》:“郎喜出门去,望郎畏人知。暗中布方局,郎自不解期。”
分類:大地圈套
《漢語大詞典》:坤后
指大地。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方圆舛状,逝止异归,故浑象尊於行健,坤后贵於安贞。”
分類:大地
《漢語大詞典》:后坤
后土;大地。 明 王廷相 《答何柏斋造化论》:“愚则以为后坤发育,羣品载生,山川蕰灵,雷雨交作,谓地不神,恐不可得。”
分類:后土大地
《漢語大詞典》:地庐(地廬)
大地。《文选·左思〈魏都赋〉》:“傮响起,疑震霆,天宇骇,地庐惊。” 李周翰 注:“嘈声起,如振动雷霆,骇惊天地。”
分類:大地
《漢語大詞典》:丹野
(1).指南方的大地。 晋 陆云 《盛德颂》:“神母哀号,厎命丹野。”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桓温 ﹞问曰:‘太玄是何等也?’答曰:‘南为丹野,北为太玄,必西北走也。’”
(2).血染红原野。 三国 魏 曹丕 《校猎赋》:“流血赫其丹野,羽毛纷其翳目。”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僵尸则动以万计,流血则漂樐丹野。”
《漢語大詞典》:地境
(1).犹大地。宋书·乐志二:“泽霑地境,化充天宇。”
(2).地形环境。《水浒传》第五九回:“只是无人识得地境,但一个引领路道最好。”
《漢語大詞典》:地门(地門)
古人谓大地的门户。亦泛称大地。《河图括地象》:“ 熊耳山 地门也,其精上为毕附耳星。”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东顾五洲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窥地门之絶景,望天际之孤云。”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三 湘 九派,沴气云昏;力折天柱,才倾地门。”
分類:大地门户
《漢語大詞典》:厚厚
(1).指大地。 唐 李翱 《侯处士墓志》:“其首章曰:‘穹穹与厚厚兮,乌愤予而不攄。’” 宋 陆游 《除宝谟阁待制谢表》:“体穹穹厚厚之仁,躋荡荡巍巍之治。”
(2).很厚。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信笺是日记册中扯下来的空白页,信以外还有厚厚的一迭日记空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