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宅
(1).高大的邸宅。史记·荆燕世家:“ 田生 如 长安 ,不见 泽 ,而假大宅,令其子求事 吕后 所幸大謁者 张子卿 。”三国志·吴志·是仪传:“邻家有起大宅者, 权 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 唐 白居易 《凶宅》诗:“ 长安 多大宅,列在街西东。”
(2).指天地,宇宙。后汉书·冯衍传下:“游精神於大宅兮,抗玄妙之常操。” 李贤 注:“大宅谓天地。”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五》:“大哉神乎!一念而赫日,一言而雷霆,一举动而气满大宅。”
(3).人的面部。《文选·枚乘〈七发〉》:“然阳气见於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 刘良 注:“大宅谓面也。”新唐书·袁天纲传:“赤脉干瞳,方语而浮赤入大宅,公为将必多杀。”
《國語辭典》:光宅  拼音:guāng zhè
1.充满、被覆。《书经。尧典序》:「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南齐书。卷二。高帝本纪下》:「猥以寡德,光宅四海,纂革代之踪,托王公之上。」
2.光大所居,指建都。《文选。左思。魏都赋》:「暨圣武之龙飞,肇受命而光宅。」
3.唐朝武后的年号(西元684)。
《國語辭典》:巨室  拼音:jù shì
1.大宅、巨大的房屋。《孟子。梁惠王下》:「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仲长统》:「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2.世家望族。《孟子。离娄上》:「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濮阳城中有富户田氏,家僮千百,为一郡之巨室。」
3.坟墓。《庄子。至乐》:「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唐。刘禹锡〈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铭〉:「逮夫寝巨室也,自含襚至于卜竁,皆仁人之赙焉。」
《漢語大詞典》:内屋
里屋;大宅深处的屋子。 唐 李贺 《秦宫诗》:“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漢語大詞典》:贵宅(貴宅)
(1).贵家大宅,显贵之家。 唐 元稹 《山竹枝》诗:“贵宅安危步,难将混俗材。”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北堂负约》:“老身多赠先生金帛,别选豪门贵宅之女,岂不美哉。” 清 陈维嵩 《征淮安张鞠存年伯双寿诗文启》:“綉戟高甍,铜街贵宅。”
(2).敬称他人的家或住宅。《水浒传》第四五回:“ 海闍黎 道:‘妹子休笑话,怎生比得贵宅上。’”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二出:“ 花大爷 !且喜到贵宅了,俺二人就告辞家去。” 明 吴炳 《绿牡丹·访俊》:“相公家世,老身尽知,但不知相公贵宅还有何人?可曾娶过夫人了?”
《漢語大詞典》:十二戟
古时官府大宅门外例有执戟的卫兵,左右各六名,因以十二戟借指守门卫士。 唐 张籍 《伤歌行》:“ 长安 里中荒大宅,朱门已除十二戟。”
《漢語大詞典》:十王宅
唐玄宗 诸子年长封王之后所共居的大宅。宅在 长安 安国寺 东。 宋 王溥 唐会要·诸王:“ 先天 之后,皇子幼则居内。东封后,以年渐长成,乃於 安国寺 东附苑城为大宅,分院居之,名为十王宅……十王谓: 庆 、 忠 、 棣 、 鄂 、 荣 、 光 、 仪 、 潁 、 永 、 延 、 盛 、 济 等,以十举全数。”参见“ 十六宅 ”。
《漢語大詞典》:十六宅
唐 末诸王共居的第宅。 武宗 、 宣宗 皆由中官从十六宅迎立登位。 昭宗 时, 韩建 围十六宅,尽杀诸王,宅遂废。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四年:“ 建 乃与知枢密 刘季述 矫制发兵围十六宅…… 建 拥 通 、 沂 、 睦 、 济 、 韶 、 彭 、 韩 、 陈 、 覃 、 延 、 丹 十一王至 石隄谷 ,尽杀之。”
一大宅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长者之一大宅,譬三界之火宅。法华经譬喻品曰:「譬如长者有一大宅。」(参见:火宅)
火宅
【佛学大辞典】
(譬喻)三界之生死,譬如火宅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佛学常见辞汇】
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意谓三界好像是一所被火烧著的房子一样,人们住在里面,苦不堪言。
【俗语佛源】
典出《法华经·譬喻品》:有一大富翁,家宅广大,而唯有一门,忽然火起,诸子在宅中游戏,全然不觉。富翁心急,对诸子说:门外有羊车、鹿车和牛车,可以游戏,你们快出来吧!于是,诸子争先恐后地奔出火宅,上车而去。经上用这个譬喻说明如来「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佛教以火宅比喻众苦充满的「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即众生生死轮回之处)。如《心地观经·序品》谓:「了达三界如火宅,八苦充满难可出。」八苦,指众生八种基本的苦难: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和五阴盛苦。唐·白居易《赠昙禅师》诗:「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即用此佛教典故。火宅亦特指烦恼牵缠的俗世家室。如明·妙叶《念佛直指》:「如俗在家,火宅方煎。」民间亦贬称私畜妻室的破戒僧人为火宅僧。诗中亦用火宅比喻荒年乱世。如清·魏源《北岳五台看雪行》诗:「各号清凉奠震旦,欲易火宅为宁坤。」(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