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大梁屠
 
夺晋鄙
 
击晋
 
救赵
 
朱亥袖椎
 
朱公子
 
神槌朱亥
 
袖槌人
 
迎朱亥
 
金椎袖
 
金锥报恩
 
鼓刀人

相关人物
侯嬴
 
朱亥
 
魏无忌(信陵君)
 
晋鄙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例句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李白 侠客行

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李白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李白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李白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國語辭典》:大梁  拼音:dà liáng
1.地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县,为战国时魏都。
2.屋的主梁。《文选。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拟明月皎夜光》:「织女无机杼,大梁不架楹。」
《漢語大詞典》:惟大梁
南朝 梁 鼓吹曲名。 沈约 作。其首句为“惟大 梁 开运,受籙膺图”,故名。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五隋书·乐志“ 汉 曲《上邪》,改为《惟大梁》,言 梁 德广运,仁化洽也。”
《國語辭典》:挑大梁  拼音:tiāo dà liáng
原为戏剧术语,主要流行于江南,指承担剧团主角。如:「这出戏由他挑大梁,引人入胜。」后引申指担任重要职务或承担重要工作。如:「那段资金紧绌的时期,公司里一切事务都由经理独挑大梁。」
分類:承担
《國語辭典》:扛大梁  拼音:káng dà liáng
挑大梁。
《漢語大詞典》:梅梁
(1).指 会稽 (今 浙江 绍兴 ) 庙原 的大梁。《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夏 禹庙 中有梅梁,忽一春生枝叶。” 唐 徐浩 《谒禹庙》诗:“梅梁今不坏,松祏古仍留。” 宋 晁补之 《酬李唐臣赠山水短轴》诗:“曷不南游观 禹穴 ,梅梁鏁涩萍满皮,神物变化当若斯。”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考索·梅梁》:“ 禹庙 梅梁,为词林典故,由来久矣。余甚疑之,意以为梅树屈曲,岂能为栋梁乎……偶閲説文‘梅’字注曰:‘楠也,莫杯切。’乃知此梁是楠木也。”
(2).泛指宫殿的大梁。 唐 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诗:“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
《國語辭典》:汴梁  拼音:biàn liáng
地名。即今河南省开封县,汴梁曾为宋都,也称为「汴京」。
《國語辭典》:脊檩(脊檁)  拼音:jǐ lǐn
架在屋子山墙上面最高的一根横木。《聊斋志异。卷四。保住》:「住沿楼角而登,顷刻至颠;立脊檩上,疾趋而行,凡三四返。」
《國語辭典》:栋梁(棟梁)  拼音:dòng liáng
1.房屋的大梁。《庄子。人间世》:「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唐。杜佑《通典。卷一七。选举五。杂论议中》:「大匠构屋,必以大材为栋梁,小材为榱桷。」
2.比喻担负国家重责大任的人。《后汉书。卷五六。张王种陈列传。陈球》:「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三国演义》第九七回:「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
《國語辭典》:梁栋(梁棟)  拼音:liáng dòng
本指支撑屋宇的梁木。后用以比喻国家的良才。唐。杜甫〈古柏行〉:「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西游记》第三○回:「那国王见他耸壑昂霄,以为济世之梁栋。」
《漢語大詞典》:梁苑
(1). 西汉 梁孝王 所建的 东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东南。园林规模宏大,方三百余里,宫室相连属,供游赏驰猎。 梁孝王 在其中广纳宾客,当时名士 司马相如 、 枚乘 、 邹阳 等均为座上客。也称 兔园 。事见史记·梁孝王世家。 南朝 齐 王融 《奉辞镇西应教》诗:“霤庭参辩 奭 , 梁苑 豫才 邹 。” 唐 李白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迭》诗:“ 荆门 倒 屈 宋 , 梁苑 倾 邹枚 。若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宋 张元干 《天仙子》词:“少年油壁记寻芳, 梁苑 路。今何处。千树红云空梦去。”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入 燕 都而怀故国,记览《梦华》;登 梁苑 而晤名贤,书携行秘。”
(2).代指 大梁 。今 河南省 开封市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一:“七月丁卯,入於 梁苑 。是时帝年三十有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 ,名 方域 ,表字 朝宗 , 中州 归德 人也。 夷门 谱谍, 梁苑 冠裳。”
《漢語大詞典》:夷门(夷門)
(1). 战国 魏 都城的东门。故址在今 河南 开封 城内东北隅。因在 夷山 之上,故名。史记·魏公子列传:“ 魏 有隐士曰 侯嬴 ,年七十,家贫,为 大梁 夷门 监者。”
(2).泛指城门。 唐 李华 《奉寄彭城公》诗:“应怜抱关者,贫病老 夷门 。”
(3). 大梁 ( 开封 )的别称。 唐 唐尧客 《大梁行》:“旧国多孤垒, 夷门 荆棘生。” 宋 孙道绚 《滴滴金》词:“梦绕 夷门 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金 赵秉文 《上清宫》诗:“暇日登临近 吹臺 , 夷门 城下访寒梅。”
《国语辞典》:侯嬴  拼音:hóu yíng
人名。战国时魏之隐士。家贫,为大梁夷门看守者。年七十,始受魏公子无忌尊为上客。曾助信陵君却秦救赵,为防事机泄露,自刭而死。见《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也称为「侯生」。
《漢語大詞典》:栋梁材(棟梁材)
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料。比喻堪当大任的人材。 唐 杜甫 《双枫浦》诗:“自惊衰谢力,不道栋梁材。浪足浮纱帽,皮须截锦苔。”《三国演义》第十九回:“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江西 某太守将伐古树,有客题诗於树云:‘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復清荫覆緑苔。’”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二:“我们对于青年应该让他们自由发展,就像培植树木一样,只要充分给予以阳光和养分,免受风害虫灾,它自会成为栋梁之材。”
《國語辭典》:朱亥  拼音:zhū hài
人名。生卒年不详。战国时魏人,以屠为业。时秦围赵邯郸,魏遣晋鄙率军救赵,因惧秦兵,便留军于邺,逗留观望。魏公子无忌得侯嬴献计盗得兵符,侯嬴又荐朱亥与之同行。至魏营,晋鄙疑信陵君有诈,朱亥即出袖中铁椎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破秦师,遂解邯郸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