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炮  拼音:dà pào
1.利用炸药爆发产生推力,来发射弹药的大口径武器。可对特定目标做大规模的破坏,但对于游击式或机动性的战斗,则无法发挥其功能。《孽海花》第六回:「崇论宏议虽多,总挡不住坚船大炮的猛。」
2.比喻言词激烈,攻击力强的人。如:「他经常对公共事务猛烈抨击,因此大家私下都叫他『大炮』。」
《漢語大詞典》:大炮
1.发掷石弹的武器。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贼初逼城急, 光弼 作大礮,飞巨石,一发輒毙二十餘人。”旧唐书·李光弼传作“强弩发石以击之”。明通鉴·熹宗天启二年:“乃用巨木为机关,转索发礮,飞千钧石击之。又以大礮击牛,牛返走,贼大败去。”
2.古代一种爆炸性武器。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时有大礮,名震天雷,以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已上。”
3.口径大的火炮。 清 福格 《听雨丛谈·礮考》:“ 大清 天聪 五年造红衣大礮。” 郑观应 《盛世危言·火器》:“大礮用大粒火药。”
《国语辞典》:车大炮(车大炮)  拼音:chē dà pào
广东、客家方言。即说大话、吹牛。如:「他专会车大炮,小心不要被他骗了。」
《国语辞典》:吹大炮  拼音:chuī dà pào
誇口说大话。如:「只爱吹大炮而不做事的人,最好别理他。」
分类:说大话
《漢語大詞典》:放大炮
(1).比喻说大话。 郭沫若 《羽书集·忠告日本政治家》:“﹝ 近卫文麿 ﹞是 西园寺公 的‘最后一张牌’……然而,被打出了的这‘最后一张牌’,却可怜,才是放大炮的一张牌。”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章:“你为啥不和 郭主任 商量商量,在县里放大炮呢?”
(2).比喻发出猛烈抨击的言论。
《漢語大詞典》:红衣大炮(紅衣大礮)
我国 明 末 清 初仿照 荷兰 大炮所造的炮。用铁铸成,也称红衣铁炮。红衣,红夷的转称。参见“ 红衣大将 ”。
《漢語大詞典》:红衣大将(紅衣大將)
红衣大炮的别称。 后金 天聪 五年(1631年),红衣大炮造成,钦定名镌曰“天祐助威大将军”,故称。 清 黄遵宪 《哀旅顺》诗:“礮臺屹立如虎闞,红衣大将威望儼。”
分類:五年
《漢語大詞典》:飞炮(飛礮)
亦作“ 飞砲 ”。 旧指大炮。 清 魏源 《筹海篇下》:“然有一宜防者,则曰飞礮。非谓悬桅上之号礮,而谓仰空堕弹之炸礮也。”
分類:大炮
《漢語大詞典》:一尊
(1).犹独尊。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 司马贞 索隐:“谓 始皇 并六国,定天下,海内共尊立一帝,故云。”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天子不自安,亦请氏 武 ,示一尊。” 李详 《论桐城派》:“若举天下统定一尊,犹之四瀆并而为一,云此为正派,餘则非是,固无此理。”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但到奴隶制成立以后,地上权力统于一尊,于是天上的神秘便也不能不归于一统。”
(2).表数量。用于神佛塑象、大炮等,犹言一座。《花月痕》第四四回:“到得街坊来救,只救出 秋痕 、 跛脚 ,只抢得一尊观音小龕,一轴 痴珠 小照,其餘都归毒燄。”如:大炮一尊。
(3).一杯。 元 郝经 《落花》诗:“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谩一尊。”
《國語辭典》:大将军(大將軍)  拼音:dà jiāng jūn
职官名。起于战国,历代多相沿用,汉时其位最尊。《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
《漢語大詞典》:红夷(紅夷)
(1).旧称 荷兰 。 明 张煌言 《上延平王书》:“而今守御单弱,兼闻 红夷 搆虏乞师。万一乘虚窥伺,胜败未可知也。”明史·熹宗纪:“﹝ 天启 三年正月﹞乙卯, 红夷 据 澎湖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红毛戈船火器,横行海外,及 郑成功 一战,逐 红夷 夺 臺湾 而有其国,亦即 闽 厦 之兵。”
(2).大炮名。参见“ 红夷礮 ”。
《漢語大詞典》:红夷炮(紅夷礮)
明 代称西洋制大炮。明史·兵志四:“其后, 大西洋 船至,復得巨礮,曰红夷。长二丈餘,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 天启 中,锡以大将军号,遣官祀之。”亦称“ 红衣礮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六:“ 天聪 四年,备御 祝世荫 从征 大凌河 ,进红衣礮法,奉命监造,明年春工成。”
分類:西洋大炮
《國語辭典》:重炮  拼音:zhòng pào
重型的大炮。如加农炮、高射炮。
《國語辭典》:重武器  拼音:zhòng wǔ qì
威力强大、射程较远的武器。如大炮。
《国语辞典》:发射点(发射点)  拼音:fā shè diǎn
指配置或发射轻重机枪、大炮的地点。也称为「火力点」。
《国语辞典》:炮铜(炮铜)  拼音:pào tóng
铜锡合金,旧时用以铸造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