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如喙笔
 
如椽健笔
 
如椽大笔
    
笔如修椽
 
相关人物
王珣


《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王珣〉~756~
时帝雅好典籍,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及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道子,而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陈书》卷二十六〈徐陵列传〉~334~
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府僚怪而问其故。陵云:「我有车牛衣裳可卖,馀家有可卖不?」其周给如此。少而崇信释教,经论多所精解。后主在东宫,令陵讲大品经,义学名僧,自远云集,每讲筵商较,四座莫能与抗。目有青睛,时人以为聪惠之相也。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诋诃作者。其于后进之徒,接引无倦。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有四子:俭,份,仪,僔。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苏颋〉~4402~
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帝爱其文,曰:「卿所为诏令,别录副本,署臣某撰,朕当留中。」后遂为故事。其后李德裕著论曰「近世诏诰,惟颋叙事外自为文章」云。

简释

椽笔:喻名家作品或写作才能极高。宋苏轼《三月廿三恭闻皇太后升遐》之一:“月落风悲天雨泣,谁将椽笔写光尘?”


例句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李商隐 韩碑

世掌纶言传大笔,官分鸿序压霜台。 李群玉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國語辭典》:大笔(大筆)  拼音:dà bǐ
1.尊称他人的书法或文字。《儒林外史》第四○回:「但得老先生大笔,小弟也可借以不朽了。」
2.写大字的毛笔。如:「这笔太小了,可否借只大笔给我?」
3.大批、大宗。如:「这是大笔钱哪,不是小数目。」
《國語辭典》:大笔如椽(大筆如椽)  拼音:dà bǐ rú chuán
椽,屋顶的柱子。大笔如椽形容笔大如屋顶上的柱子。《晋书。卷六五。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后用以称扬著名作品、作家或写作才能极高。
《漢語大詞典》:巨笔(巨筆)
(1).大笔。多用于称撰写宏文巨著的笔。 宋 欧阳修 《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诗:“丈夫壮节似君少,嗟我欲説,安得巨笔如长杠。” 郭绍虞 《沉痛悼念雁冰兄》诗:“闲挥巨笔随心写,《回忆》亦成绝世文。”
(2).指大毛笔,大作家。 宋 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诗:“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杜子美 ﹞句法老健,意味深长,非巨笔不能到。”
《漢語大詞典》:洪笔(洪筆)
大笔。比喻擅长写文章。 晋 郭璞 《〈尔雅〉序》:“英儒赡闻之士,洪笔丽藻之客,靡不钦玩耽味,为之义训。”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长剑屈於无知,洪笔沦於不用。”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陆士龙 辈以洪笔为耜耒,纸札为良田。”
《國語辭典》:彤管  拼音:tóng guǎn
1.一种红管的笔。古代皇宫内的女史,以此记录后妃的事迹。以红色表赤心公正。《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
2.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获赐的赤管大笔。后指在朝任官。《晋书。卷五五。列传。夏侯湛》:「入阊阖,蹑丹墀,染彤管,吐洪煇,干当世之务,触人主之威,有效矣!」《醉醒石》第一四回:「徒然殒遘渎,彤管愧莫收。」
3.指画笔。明。唐寅 题牡丹画诗:「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國語辭典》:大钱(大錢)  拼音:dà qián
1.价值较高的钱币。《国语。周语下》:「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三国吴。韦昭。注:「贾侍中曰:『大钱者,大于旧,其价重也。』」
2.大笔的钱。《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人家拿大钱请先生教子弟,还不肯读;像你小檀越偷钱买书念,这是极上进的事。」
《漢語大詞典》:榜笔(榜筆)
书写匾额的大笔。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榜笔五十枝,价一两。”参见“ 榜书 ”。
《國語辭典》:榜书(榜書)  拼音:bǎng shū
书体名。原多使用于封检题字。后泛指题写匾额所用的书体。也称为「署书」。
《國語辭典》:榜书(牓書)  拼音:bǎng shū
书体名。原多使用于封检题字。后泛指题写匾额所用的书体。也称为「署书」。
《国语辞典》:转帐交易(转帐交易)  拼音:zhuǎn zhàng jiāo yì
股票术语。将大笔股票透过證券商,以转帐的方式移转股权,包括巨额交易与对开交易。也作「转账交易」。
《国语辞典》:吃大项(吃大项)  拼音:chī dà xiàng
大陆地区指挪用国家在基础建设或科技研究的大笔投资资金。
《漢語大詞典》:法挥(法揮)
请人写字的敬语。犹言挥动大笔。 施蛰存 《致黎烈文先生书》:“倘有人能写篆字者乎?颇想一求法挥,张之素壁。”
《漢語大詞典》:大企业
大的资本和企业组织的集合体
任何一个有大笔营业额和收入额的企业
《漢語大詞典》:神椽
神赐的大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晋 人所谓‘不意 永嘉 之末,復闻 正始 之音’, 永嘉 、 正始 乃 魏 晋 年名。 胡武平 《上吕丞相启》云‘手提天鐸,鏘正始之遗音;梦授神掾,摈夺朱之乱色’。盖不悟 正始 为年名也。”参见“ 椽笔 ”。
分類:大笔
《國語辭典》:椽笔(椽筆)  拼音:chuán bǐ
晋代王珣梦见有人给他一只粗大如椽的笔,便认为将有大手笔的事发生。不久果然皇帝驾崩,因为王珣文笔极佳,所有的哀册谥议,皆由王珣草拟。见《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后用以称赞人文笔出众。《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国语辞典》:巨款  拼音:jù kuǎn
大笔的金钱。如:「他因冒领巨款而入狱。」
分类:大笔金钱
《漢語大詞典》:大手
犹高手。指工于文辞的名家。 唐 僧鸾 《赠李粲秀才》诗:“颯风驱雷暂不停,始向场中称大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杂剧:“北杂剧已为 金 元 大手擅胜场,今人不復能措手。曾见 汪太函 四作……都非当行。”参见“ 大手笔 ”。
《國語辭典》:大手笔(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晋书。卷六五。王导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新唐书。卷一二五。苏瑰传》:「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2.大量挥霍钱财的人。《负曝闲谈》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也作「大手段」。
3.创办大规模的事业。如:「公司决定要大手笔的开发整片山坡,以建立一个模范社区。」
《國語辭典》:大手笔(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晋书。卷六五。王导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新唐书。卷一二五。苏瑰传》:「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2.大量挥霍钱财的人。《负曝闲谈》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也作「大手段」。
3.创办大规模的事业。如:「公司决定要大手笔的开发整片山坡,以建立一个模范社区。」
《國語辭典》:如椽笔(如椽筆)  拼音:rú chuán bǐ
晋人王珣梦见有人给他如椽的大笔,醒来以为有大手笔事,不久皇帝驾崩,哀册、谥议等皆由王珣草拟。典出《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后比喻重要文告或称颂他人笔力雄健,文章优美。宋。张镃 诚斋再韵见遗走笔复和并邀尤检正京右司观花诗:「戈挥就借如椽笔,不信湖边日易沉。」
《國語辭典》:大手笔(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晋书。卷六五。王导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新唐书。卷一二五。苏瑰传》:「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2.大量挥霍钱财的人。《负曝闲谈》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也作「大手段」。
3.创办大规模的事业。如:「公司决定要大手笔的开发整片山坡,以建立一个模范社区。」
《國語辭典》:椽笔(椽筆)  拼音:chuán bǐ
晋代王珣梦见有人给他一只粗大如椽的笔,便认为将有大手笔的事发生。不久果然皇帝驾崩,因为王珣文笔极佳,所有的哀册谥议,皆由王珣草拟。见《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后用以称赞人文笔出众。《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漢語大詞典》:燕许(燕許)
唐玄宗 时名臣 燕国公 张说 、 许国公 苏颋 的并称。两人皆以文章显世,时号“燕许大手笔”。见《新唐书·苏颋传》。 唐 李涉 《题温泉》诗:“当时 姚 宋 并 燕 许 ,尽是 驪山 从驾人。” 宋 王巩 王氏谈录·李卫公文:“公亟称 李卫公 之文,谓不减 燕 许 。” 清 赵翼 《后园居》诗:“自命 韩欧 家,羣奉 燕 许 名。” 金 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惟碑铭壮丽,涵盖众长,修则万言,简可十字, 燕 许 手笔, 左 马 史才,鎔为一器,文章之极轨哉!”
《漢語大詞典》:笔如椽(筆如椽)
晋书·王珣传:“ 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议,皆 珣 所草。”后因以“笔如椽”喻大手笔或重要的文墨之事。 宋 苏轼 《光禄庵》诗之一:“何事庵中著光禄,枉教閒处笔如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