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中  拼音:tiān zhōng
1.天空的中央。《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
2.术数用语。相术家称额头的上部为「天中」,或谓鼻之所在为「天中」。《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管辂传》:「又鼻者艮,此天中之山。」
《國語辭典》:天中节(天中節)  拼音:tiān zhōng jié
1.端午节的别名。参见「端午节」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忽见有一个承局打扮的人,来到堂前,口里道:『本府要排天中节。』」《事物异名录。岁时部。五月》:「五月五日午时为天中节。」
2.道教称正月初一。《事物异名录。岁时部。正月》:「道书正月一日为天腊节,又曰天中节。」
分類:端午节
《漢語大詞典》:天中天
指佛。天为人所尊,佛更为天所尊,故称。 南朝 梁 萧衍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正趣果上果,归依天中天。”
《漢語大詞典》:天中之山
指鼻。参见“ 天中 ”。
《國語辭典》:天中  拼音:tiān zhōng
1.天空的中央。《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
2.术数用语。相术家称额头的上部为「天中」,或谓鼻之所在为「天中」。《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管辂传》:「又鼻者艮,此天中之山。」
《漢語大詞典》:天中之岳
指鼻。黄庭内景经·天中:“天中之岳精谨修,云宅既清 玉帝 游。” 梁丘子 注:“天中之岳,谓鼻也。一名天臺。”参见“ 天中 ”。
分類:梁丘
《國語辭典》:天中  拼音:tiān zhōng
1.天空的中央。《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
2.术数用语。相术家称额头的上部为「天中」,或谓鼻之所在为「天中」。《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管辂传》:「又鼻者艮,此天中之山。」
《国语辞典》:天中五瑞  拼音:tiān zhōng wǔ ruì
旧俗于端午节插用菖蒲、艾草、榴花、蒜头、龙船花等五种植物以避邪驱瘟,称为「天中五瑞」。
《分类字锦》:泛滟天中(泛滟天中)
欧阳詹 玩月诗 徘徊林上头,泛滟天中央。
分类:
《分类字锦》:人语天中(人语天中)
章八元 题慈恩寺塔诗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分类:游览
《國語辭典》:一点(一點)  拼音:yī diǎn
1.形容极小或些许。南朝梁。江淹〈惜晚春应刘秘书〉诗:「始获赠歌琼,一点重如金。」。《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咱们也该托托他好好的替咱们伏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也作「一些」。
2.轻微的接触或提示。如:「只要稍微一点,他就明白了。」
3.事物的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如:「这一点是全文的重心,可要特别注意。」
4.一天中的第一时与第十三时均称为「一点」。
5.书法中的一画,即「、」。永字八法中称为「侧」。
《國語辭典》:日照  拼音:rì zhào
1.伞。《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我在华胥国里是个贵人,今要一把日照也不能勾了,却叫我擎著荷叶遮身。」
2.一天内太阳所照射的时间。其长短随季节纬度、季节而变化。如夏天日照长,冬天则短。
《漢語大詞典》:神霄
(1).道教谓九天中之最高者。宋史·方技传下·林灵素:“既见,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
(2).仙境,天庭。 明 刘基 《题紫虚观用周伯温韵》:“传闻仙子常时到,应是神霄有路通。”
(3).谓神灵消失而不可复见。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虽潜处於太阴,长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霄而蔽光。”文选·洛神赋作“神宵”, 李善 注:“宵,化也。”
《漢語大詞典》:枯焦
(1).干枯。多用以形容旱天中的植物。后汉书·鲁恭传:“ 三辅 、 并 、 凉 少雨,麦根枯焦。”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天地否隔,万物枯焦。百姓喁喁,无所控诉。” 唐 白居易 《月夜登阁避暑》诗:“迴看归路旁,禾黍尽枯焦。”《水浒传》第十六回:“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陈毅 《赣南游击词》:“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
(2).指旱焦的禾苗。 宋 陆游 《急雨》诗:“弹压旱气苏枯焦, 祝融 退听不敢骄。”
《漢語大詞典》:烟虹(煙虹)
云天中的彩虹。 南朝 宋 鲍照 《望孤石》诗:“蚌节流綺藻,辉石乱烟虹。” 唐 常建 《湖中晚霁》诗:“烟虹落镜中,树木生天际。” 唐 李白 《东武吟》:“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漢語大詞典》:烟津(煙津)
亦作“烟津”。
(1).云天中洁净的露水。道教徒认为可以祛病延年。 唐 沈亚之 《梦游仙赋》:“烟津兮玉盘,火桂兮炮鸞。”
(2).烟波苍茫的渡口。 宋 陈与义 《次韵尹潜感怀》:“共説 金陵 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宋 陆游 《冬初出游》诗之二:“蹇驴渺渺涉烟津,十里山村发兴新。”
《漢語大詞典》:玄霄
(1).黑云。《文选·束晳〈补亡诗〉之三》:“奕奕玄霄,濛濛甘霤。” 李善 注:“玄,黑也;霄,云也。”
(2).高空;云宵。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灵乌萃於玄霄者,扶摇之力也。”晋书·简文帝纪:“夫肥遁穷谷之贤,滑泥扬波之士,虽抗志玄霄……孰与自足山水,栖迟五壑,徇匹夫之洁,而忘兼济之大邪?”
(3).道教指九霄天中的一霄。 明 杨慎 《绛河》:“《道书》:天有九霄,赤霄、碧霄、青霄、玄霄、絳霄、黅霄、紫霄、练霄、縉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