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后  拼音:tiān hòu
1.天子。《宋史。卷一三四。乐志九》:「诸侯执帛,天后当阳。」
2.唐武后则天号称「天后」。《新唐书。卷七六。后妃传。则天武皇后传》:「上元元年,进号天后。」
3.传说中的海神。参见「天上圣母」条。
《國語辭典》:天妃  拼音:tiān fēi
传说中的海神。即妈祖。参见「天上圣母」条。《元史。卷七六。祭祀志。名山大川忠臣义士之祠》:「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三出:「小圣天妃,闽中林氏女也。」
《国语辞典》:澎湖天后宫(澎湖天后宫)  拼音:péng hú tiān hòu gōng
位于澎湖马公市长安里。创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或明朝初年,是年代最久远的妈祖庙,原名娘妈宫。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派靖海将军施琅攻打台湾,击败郑克塽军队于澎湖,传说此役妈祖曾显灵助战,因而得胜,所以翌年将宋以来的妈祖天妃封号晋封为天后,庙名也改称为「天后宫」。建筑特色包含一面具有防风及避邪作用的照壁、屋顶为绿色琉璃瓦、柱子没有雕上龙纹、大殿前的门扇雕工精美细致。现属台闽地区一级古迹。
《国语辞典》:大天后宫(大天后宫)  拼音:dà tiān hòu gōng
台湾一级古迹,位于台南市。原为明宁靖王朱术桂府邸,建于明永历十七年(西元1663)。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施琅举兵侵台,延平邵王国遂亡。施琅以其得顺利渡海入台乃系妈祖庇佑,遂奏请崇祀,因此乃就宁靖王府邸重修,祀妈祖于正殿,后称天后宫。此庙所存清代匾额数冠全台,其中有雍正、咸丰、光绪等皇帝墨宝,弥足珍贵,且庙中所存施琅平台征事碑,是台湾现存最古老的碑记。
《國語辭典》:皇天后土  拼音:huáng tiān hòu tǔ
天地神明。多用于祝告宣誓。《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臣非敢负明宗,顾今上激臣之叛耳。皇天后土,实闻此言!」
分類:天神地祇
《國語辭典》:次日  拼音:cì rì
第二天。《水浒传》第二三回:「次日早起来,打火吃了饭,还了房钱。」《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次日出口,风平浪静,两人凭栏看看海中景致。」
《漢語大詞典》:蜕骨
(1).脱骨。《初学记》卷三十引 三国 魏 曹植 《神龟赋》:“虵折鳞於平皋,龙蜕骨於深谷。”蜕,一本作“ 脱 ”。 唐 李绅 《灵蛇见少林寺》诗:“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閒。”
(2).灵魂升天后的骸骨。多用于道教徒。 宋 苏轼 《昭灵侯庙碑》:“庙有穴五,往往见变异,出云雨。或投器穴中,则见於池,而近岁有得蜕骨於池者,金声玉质,轻重不常,今藏庙中。” 明 唐顺之 《与姜编修廷善书》:“ 崇安 、 建阳 之间诚是仙灵窟宅,昔人蜕骨,在在有之。”
《國語辭典》:驿马(驛馬)  拼音:yì mǎ
在驿站间传递文书的马匹。《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忽见官道上一骑驿马,飞奔前去。」
《國語辭典》:天妃  拼音:tiān fēi
传说中的海神。即妈祖。参见「天上圣母」条。《元史。卷七六。祭祀志。名山大川忠臣义士之祠》:「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三出:「小圣天妃,闽中林氏女也。」
《漢語大詞典》:煞回
旧俗谓人死若干天后,魂魄返回故宅,有煞神随之,称“煞回”。 清 钱大昕 恒言录·俗仪:“今俗丧家於八九日后,谓之煞回。子孙亲戚都出避外舍。”
《國語辭典》:朱诺(朱諾)  拼音:zhū nuò
罗马神话里天后的名字,是主神朱比特的妻子,相当于希腊神话天后希拉。为英语Juno的音译。也译作「琪拿」、「裘诺」。
《国语辞典》:木花油  拼音:mù huā yóu
将梧桐木刨成的薄木花,浸在水里数天后所制成的溶液。用来擦头发,非常亮润。
自在天后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以左手握右手之地水(小指无名指),而入于掌中以大指头捻头指之第二节,是噜捺罗后印,即自在天后印也。见大日经疏十四。
地天后
【佛学大辞典】
(天名)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东方,有楼阁,其北与地天并坐者,是也。
那罗延天后
【佛学大辞典】
(天名)在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西方那罗天之傍。肉色,左捧荷叶盛华,右手附于其荷叶边,坐于筵。
梵天后
【佛学大辞典】
(天名)梵天之后妃也,佛法中之梵天,离欲清净,故无后妃,世间所崇奉之梵天有后妃。大日经疏二曰:「梵天后,是世间所奉尊神,然佛法中梵王离欲无有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