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仪(三儀)  拼音:sān yí
1.天、地、人。汉。扬雄《太玄经。卷七。玄摛》:「三仪同科,厚薄相劘。」
2.赤道、夏至、冬至的三线。《辽史。卷四四。历象志下》:「设三仪以明度分,管一衡以正辰极,浑仪是作。」
《漢語大詞典》:紫微省
唐 开元 元年取天文紫微垣之义,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省中种紫薇花,故亦称紫薇省。 宋 陆游 《寄张真父舍人》诗之二:“天上紫微省,鶯花绕直庐。”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刘白谒元》:“紫薇省自直通宵, 未央宫 漫忆同朝。”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陬訾
亦作“ 陬觜 ”。
(1).星名。尔雅·释天“正月为陬” 清 郝懿行 义疏:“陬者, 虞喜 以为陬訾是也。按陬訾,星名,即营室东壁,正月日在营室,日月会於陬訾,故以孟陬为名。”
(2).古天文名词。十二次之一。古代以岁星在十二次的位置纪年。 宋 王禹偁 《拾简牍遗事》:“ 岁 在陬觜, 郑 已饥矣。”
《漢語大詞典》:秘学(祕學)
古谓神秘之学问,如天文、算数、历法、阴阳、占候等。晋书·艺术传·陈训:“少好祕学,天文、算历、阴阳、占候无不毕综。”
《國語辭典》:图例(圖例)  拼音:tú lì
地理或统计等图上所附有各种符号、标记的说明。一般位于图的角落。
《漢語大詞典》:司载(司載)
官名。负责考察天文。国语·鲁语下:“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韦昭 注:“载,天文也。司天文谓冯相、保章氏、与大史相儷偶也。因夕月而恭敬观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
《漢語大詞典》:禁学(禁學)
(1).谓禁止儒学。汉书·儒林传序:“及 秦 禁学,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絶也。”
(2).旧指天文历算、卜筮方术等隐秘的学术。
《漢語大詞典》:旋玑(旋璣)
亦作“ 旋机 ”。
(1).北斗七星中的第二星、第三星。亦泛指北斗。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璣玉衡,以齐七政。” 司马贞 索隐引《春秋运斗枢》:“斗,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盖登旋璣之眇邈,则知井谷之至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琼华之室,紫翠丹房……上通旋机,元气流布。”
(2).古代观测天文的仪器。尚书大传卷一上:“正月上日,受终於 文祖 ,在旋机玉衡,以齐七政。”书·舜典作“璿璣”。 三国 魏 阮侃 《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面边水而知天下之寒,察旋机而得日月之动。”
《國語辭典》:超辰  拼音:chāo chén
木星约每十二年绕日一周,为一周天,与十二辰相应,每年依次历恒星十二宫之一。但是木星绕日一周并不足十二年,积一百四十四年已多行一次,与十二宫相差一辰,称为「超辰」。
《漢語大詞典》:衡管
古代天文仪器上用以观测的长管。隋书·天文志上:“浑天仪者,其制有机有衡。既动静兼状,以效二仪之情,又周旅衡管,用考三光之分。”
《漢語大詞典》:入限
古天文术语。月球运行经度与恒星纬度相交犯谓“入限”。清史稿·时宪志五:“推凌犯法,求凌犯入限,太阴凌犯恒星,以太阴本日次日经度,查本年恒星经纬度表,某星纬度不过十度,经度在此限内,为凌犯入限。”
《国语辞典》:星盘(星盘)  拼音:xīng pán
古代用来观察天体位置和测量高度的天文仪器。
《漢語大詞典》:酆城剑(酆城劍)
(1).相传 晋 张华 与 雷焕 登楼仰观天文。 焕 谓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地在 豫章 丰城郡 。于是 华 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牛斗间气不复见。 焕 送一剑与 华 ,留一自佩。其后 华 诛,失剑所在。 焕 死,其子 华 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会合 张华 曾失去的一剑,化成长达数丈的两条巨龙。事见《晋书·张华传》。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八:“鮫绽 酆城 剑,虫凋鬼火书。”亦作“ 酆城龙劒 ”。
(2).比喻优异的才识。 金 元好问 《赠答平阳仇舜臣》诗:“沧海驪珠能几见, 酆城 龙劒不终藏。”亦省作“ 酆剑 ”。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诗:“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 酆 剑,意气逐 吴 钩。”
《漢語大詞典》:酆城龙剑(酆城龍劒)
见“ 酆城剑 ”。
《漢語大詞典》:候簿
天文观测记录簿。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 熙寧 中,予领太史,令 卫朴 造历,气朔已正,但五星未有候簿可验。”
《漢語大詞典》:挨宿
明 代考选庶吉士,原取二十八人以应天文二十八宿,增取一人称挨宿。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选庶吉士之始:“今会试后考选庶吉士,人谓始於 文皇帝 永乐 甲申科,取二十八人以应列宿……一甲 曾棨 、 周述 、 周孟简 三人,俱授修撰;又选 杨相 等二十八人为吉士,併挨宿 周忱 为二十九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