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地利属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得道多助理,失道寡助


《孟子注疏》卷四上〈公孙丑章句下〉~72~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國語辭典》:天时(天時)  拼音:tiān shí
1.天地四时运转的法则。《书经。盘庚中》:「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戚,鲜以不浮于天时。」《礼记。中庸》:「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2.自然有利的时机。《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3.气候。宋。杨万里 夏日杂兴诗:「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暄。」《儒林外史》第一回:「此时正是初夏,天时乍热。」
4.时候、时间。《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见天时尚早,便到外面去閒步。」
《国语辞典》: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拼音:tiān shí bù rú dì lì,dì lì bù rú rén hé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指占有利的时机不如占地理优势,占地理优势又不如取得人心。《孤本元明杂剧。博望烧屯。头折》:「西川五十四州,五见四,也是个九数,是人和之地。便好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国语辞典》: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人和)  拼音: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
占有利的时机及优越的地势,并且普获人心,和谐团结。如:「这场球赛我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看来胜利在望。」
《分类字锦》:气夺天时(气夺天时)
韦应物冰赋气凄凄兮夺天时
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时(大時)
(1).最有利的时机。战国策·秦策三:“今攻 齐 ,此君之大时也已。” 鲍彪 注:“得时之利无大於此。” 马王堆 汉 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朱己谓魏王章》:“夫存 韩 安 魏 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
(2).谓天时。《礼记·学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孔颖达 疏:“大时,谓天时也。”
《國語辭典》:明时(明時)  拼音:míng shí
1.治世,政治清明的时代。《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盛世。」《文选。韦曜。博弈论》:「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
2.明代。如:「明时有一位大学者王阳明。」
《漢語大詞典》:伤春(傷春)
(1).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唐 司空曙 《送郑明府贬岭南》诗:“青枫江色晚, 楚 客独伤春。” 唐 朱绛 《春女怨》诗:“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呀,老姥姥,你怎的説这话。 惜春 年纪小,也怪他伤春不得。你年纪这般老大,也説这般伤春的话,成甚么样子!”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2).旧指春日施刑,不顺天时,故谓之伤春。旧唐书·于志宁传:“令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窃案左传 声子 曰:‘赏以春夏,刑以秋冬。’顺天时也。”
《國語辭典》:日中  拼音:rì zhōng
1.正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宦成这奴才吃了个尽醉,两口子睡到日中还不起来。」
2.春分或秋分。《书经。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汉。孔安国。传:「日中,谓春分之日。」
《國語辭典》:先天  拼音:xiān tiān
1.天地之初,宇宙本体。《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深达先天之运,匡赞奉时之业。」清。洪升《长生殿》第四六出:「这坛本在虚空辟建,象涵太极法先天。」
2.人受之于天的禀赋。如:「先天不足」。《红楼梦》第二八回:「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
3.先于天时而行事,有先见之明。《易经。乾卦。文言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自昔哲王,先天而顺。」
4.哲学上指与生俱来,先于感觉经验和直接实践的。
《漢語大詞典》:配天
(1).与天相比并。书·君奭:“故 殷 礼陟配天,多歷年所。” 蔡沉 集传:“故 殷 先王终以德配天,而享国长久也。”《礼记·中庸》:“高明配天。” 孔颖达 疏:“言圣人功业高明,配偶於天,与天同功,能覆物也。” 宋 苏轼 《兴龙节功德疏文》之一:“伏愿皇帝陛下,配天而治,如日之中,安乐延年。”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横则齐家、治国、平天下,纵则赞化育、参天地、配天。”
(2).古帝王祭天时以先祖配祭。诗·大雅·生民序:“《生民》,尊祖也, 后稷 生於 姜嫄 , 文 武 之功,起於 后稷 ,故推以配天焉。”《汉书·郊祀志下》:“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缘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遂及始祖。是以 周公 郊祀 后稷 以配天。”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是故以 微子 而代 紂 则 成汤 配天矣。” 胡三省 注:“ 郑玄 义曰:物之大者莫若於天;推父比天,与之相配,行孝之大,莫大於此,所谓‘严父莫大於配天’也。又 孔氏 曰:礼记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俱为其本,可以相配,故王者皆以祖配天。”
(3).谓受天命为天子。庄子·天地:“ 啮缺 可以配天乎?” 郭象 注:“谓为天子。”
(4).谓如天之长久。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康龄不老,度岁百千,子孙万叶,配天永延。”
《國語辭典》:后天(後天)  拼音:hòu tiān
1.人出生后对身体的养护,及因环境、教养等而形成的性质。相对于先天而言。《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只是她天生的那好动不好静的性儿,仗著后天这片心,怎生扭得过先天的性儿去。」
2.明日的次日。如:「她后天会来吗?」也作「后日」、「后儿」。
3.后于天时而行事。《易经。乾卦》:「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汉。王充《论衡。初禀》:「如必须天有命,乃以从事,安得先天而后天乎?」
《漢語大詞典》:三天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宋书·律历志序:“《天文》虽为该举,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纷然莫辨。”详“ 宣夜 ”。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汉武帝内传:“是三天上元之官,统领十万。”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
(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王琦 注:“三天,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 明 何景明 《咏天宁寺塔》诗:“镜现三天象,珠含四日光。”
(4).泛指天空。《西游记》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见夜间那火,光腾万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见了。’”
(5).指 清 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世称上斋曰三天,盖由从前列圣每岁驻蹕 澄清园 ,诸王公即读书园庐,其地为殿三层,皆有 世宗 皇帝御书匾额,前曰‘前垂天貺’,谓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谓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谓之后天,统谓之三天。”
《國語辭典》:应时(應時)  拼音:yìng shí
1.适于季节或时代需要。《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有不善者,应时改定。」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似这般应时的瑞雪,是好一个冬景也。」
2.即时、立刻。《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郭玉传》:「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乞食人閒,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
3.谋生。《红楼梦》第五八回:「其中或有一二个知事的,愁将来无应时之技,亦将本技丢开,便学起针黹纺绩女工诸务来。」
《國語辭典》:得时(得時)  拼音:dé shí
时运正好、走运。《列子。说符》:「凡得时者昌,失时则亡。」唐。李涉〈六叹诗。序〉:「清江、白云、孤山、远屿,皆得时之人吟咏性情耳。」
《国语辞典》:隔天  拼音:gé tiān
经过一天时间。如:「他们举行完婚礼,隔天就出国蜜月旅行。」也作「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