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赐(天賜)  拼音:tiān cì
1.上天所赏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水浒传》第三三回:「今日天赐,幸得哥哥到此,相见一面。」
2.天子的赏赐。唐。崔枢〈赐耆老布帛〉诗:「布帛忻天赐,生涯作主恩。」
3.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年号(西元404~409)。
《漢語大詞典》:天赐良机
天给的好机会。例如:可能使因天赐良机而可以写得充实出色的巨大的题材变得索然无味。
分類:机会
《漢語大詞典》:天赐之福
被认为是一种天赐的恩惠或怜悯的仁慈。例如:好像全部忘记了他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天赐之福。
《国语辞典》:天赐遐龄(天赐遐龄)  拼音:tiān cì xiá líng
上天所赐予的高龄,多用在为男性长者祝寿时的颂词。如:「王老先生八十大寿,祝寿会场到处可见『天赐遐龄』、『万寿无疆』等题辞。」
《國語辭典》:天禄(天祿)  拼音:tiān lù
1.天所授与的禄位。指帝位。《书经。大禹谟》:「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雨日大寒,朕于宫中食珍馐,深愧无功于民,而坐享天禄。」
2.动物名。汉代多雕刻成形以避邪,谓能祓除不祥,永绥百禄,故称为「天禄」。《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复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也作「天鹿」。
3.汉代贮藏典籍的宫殿。参见「天禄阁」条。汉。班固〈西京赋〉:「又有天禄石渠,典籍之府。」《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道观蓬莱,尽藏简编之所。石渠天禄,悉贮史籍之场。」
4.辽世宗的年号(西元947~951)。
《國語辭典》:天禄阁(天祿閣)  拼音:tiān lù gé
汉代宫中的藏书阁。汉高祖时创建,刘向、刘歆、扬雄曾在此校书。
《漢語大詞典》:天锡(天錫)
上天赐予。宋史·韩世忠传:“ 世忠 先得贼军号,随声应之,周览以出,喜曰:‘此天锡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四·土鲁番表文:“皇上睿知天锡,如日升之无不照。”
《國語辭典》:天幸  拼音:tiān xìng
侥倖,天降的好运。唐。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分類:天赐侥幸
《國語辭典》:天休  拼音:tiān xiū
天赐的德泽。《书经。汤诰》:「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國語辭典》:天位  拼音:tiān wèi
1.天的位置。《礼记。礼运》:「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
2.帝位、王位。《诗经。大雅。大明》:「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三国演义》第八○回:「丕从之,令王朗作表,自称德薄,请别求大贤以嗣天位。」
《國語辭典》:天祚  拼音:tiān zuò
上天赐予的福禄。《书经。多方》汉。孔安国。传:「汝不能劝信我命,汝亦则惟不能享天祚矣。」《国语。晋语四》:「周之大功在武,天祚将在武族。」
《漢語大詞典》:金符
(1).犹符命。古代谓天赐与人君的符瑞,以为受命之凭证。《尚书璇玑钤》:“ 汤 受金符帝籙,白狼衔钩入 殷 朝。” 南朝 齐 孔稚圭 《褚先生伯玉碑》:“盖事详於玉牒,理焕於金符。”
(2).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 南朝 齐 谢朓 《思归赋》:“施银黄之沃若,剖金符之陆离。” 唐 王维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之二:“返葬金符守,同归石窌妻。”元史·百官志三:“大都尚饮局,秩从六品。 中统 四年始置。设大使、副使各一员,俱带金符。掌醖造上用细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王振鹏:“后拜千户,佩金符,总海运。”
《漢語大詞典》:降年
谓上天赐予人的年龄,寿命。书·高宗肜日:“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絶命。” 孔 传:“言天之下年与民,有义者长,无义者不长。”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降年不永,民斯悲悼。” 元 揭傒斯 《郑隐君墓碣》:“先子在 宋 ,固尝试补博士弟子员矣,而降年不永,弗终厥志,余虽老,敢忘之乎?”
《漢語大詞典》:受箓(受籙)
(1).古代皇帝自称受命于天,接受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叫受箓。诗·大雅·文王序“ 文王 受命作 周 也” 唐 孔颖达 疏:“伐 崇 ,作 灵臺 ,改正朔,布王号於天下,受籙应河图。”
(2).指道家接受符箓。 刘师培 《〈文说〉序》:“由是 五祖 传灯, 灵素 受籙,师承所在,罔敢或遗,可谓文章之桎梏矣。”
(3).谓新皇帝登基按道家的仪式接受符箓。隋书·经籍志四:“后 周 承 魏 ,崇奉道法,每帝受籙,如 魏 之旧。”
《漢語大詞典》:受民
天帝所授之民。封建帝王将其统治之民视为天赐。书·洛诰:“诞保 文 、 武 受民,乱为四辅。” 王国维 《观堂集林·洛诰解》:“受民,谓所受於天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