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25,分449页显示  上一页  375  376  377  378  379  381  382  383  38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怀信(别称 天界孚中信 孚中 姜 )
郭畀(天锡、佑之 云山 )
张雨(天雨、泽之 伯雨 句曲外史、贞居子、嗣真、山泽臞者、幻仙 )
薛天定
孙天正(梦符 )
张天麟(仲祥 )
何天骏(国正 )
詹天麟(景仁 )
董天衢(方达 )
苏天爵(伯修 世称 滋溪先生 )
叶颙(景南、伯恺 云𩕢天民 )
释天伦(仲方 张 )
张天锡(梅月 )
陈天锡(载之 晋斋 )
余阙(廷心、天心 忠宣 豳国公 世称 青阳先生 )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怀信。字孚中。姓姜氏。明之奉化人。初从延庆半岩全公。习教旨义。声籍甚。久之叹曰。教相繁多。浩如烟海。算沙徒自困耳。奚益。因改辙而力禅。参承诸名宿下语。多枘凿弗合。不胜愤悱。时竺西坦公。迁主明之天童。师奔质所疑。竺西一见。知为法器。厉色待之。不与交一语。师疑愈炽。自是依止不忍去。得豁然焉。天历间。住补怛洛迦山。迁大龙翔集庆寺。龙翔。元文宗潜邸也。及至践祚。建佛刹于其地。栋宇之丽甲天下。未几毁于火。昙芳忠公新之。功未竟而化。师乃出衣盂之私。补前未备。不日而集成功。虽以名德领钜刹。不效饰车舆盛徒御。以自誇衒。始终一钵萧然而已。会元政大乱。戎马纷纭。寺事艰窘日甚。师处之裕如。不以屑意。一旦晨兴。索兰汤沐浴。更衣趺坐。谓左右曰。吾将归矣。汝等当以荷法自期。励精进行。可也。言毕而瞑。侍者撼且呼曰。和尚去则去矣。宁不留片言以示人乎。师叱之而复瞑。侍者呼不已。师握笔书曰。平生为人戾气。七十八年漏泄。今朝撒手便行。万里晴空片雪。书毕而寂。时丁酉八月某日也。茶毗于聚宝山前。舍利如菽如麻。五色灿烂。虽烟所及处。亦累累然生。贮以宝瓶。光发瓶外。师赋性恬冲。喜溢颜间。生平未尝以声色忤人。人有犯之者。颔首而已。然进脩极勤。自壮至髦。默诵法华经一部。虽暑烁金寒折胶。无一日阙者。屡感莲花香。满院芬郁异。尝非世间者可比。当大明兵下金陵。僧徒风雨散去。师独结跏宴坐。目不四顾。执兵者满前。无不掷杖而拜。上尝亲幸寺中。听师说法。嘉师言行纯悫。特为改龙翔。为大天界。告终前一日。上统兵。驻江阴沙洲上。昼寝。梦师服褐色禅袍来见。上还闻迁化。衣与梦中正同。大悦。诏出内府帛泉。助其丧事。且命卜葬。举龛之夕。上亲致奠。送出都门之外。师说。有五会语录。行世。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怀信禅师者。字孚中。为明州奉化江氏之子也。十岁求师于其亲。亲命抱本入乡塾。不二载。诸籍了然。竟罢读。乃谋法华而诵之。遂坚图出家。荷任大法。又三载。师事法华院子思沙门。以试经得度。竺西坦禅师居天童。信往谒之。坦公瘦面如铁。寻常热棒如雨点。请益者。隆冬亦战慄挥汗。信虽年少。从容入问大法。坦器重之。久经炉鞴。信乃道通。担垂问曰。兴化打克宾。克宾还有吃棒分也无。信出对曰。俊哉狮子儿。坦深肯之。未几坦公迁化。信鸣众请云外岫补居天童。信与击节酬唱。拍拍是令。岫每称之曰。信公乃洞宗赤帜。济室白眉也。大定丙寅。出住观音寺。天历己巳。迁居普陀。至正改元。天童席虚。当事者必以致信。信曰。天童自哲人相继。化后规制非旧观矣。今诸公不弃山野。山野惟据令而行。诸公若以为可。则山野以继述为志。岂敢坚逊而累诸公行李。如不便诸公。请更议之。众皆稽颡曰。诺。于是信莅天童。积弊顿除。法席不期而再振。四方以贤誉归之。当是时。南北兵荒。丛林多窘。天童食堂盈千众。安居不乏。尚有馀粮。以赈饥贫。楚石琦公尝作偈与信曰。长庚峰顶白云间。捧劄西来笑展颜。几叠岩峦围丈室。万株松树绕禅关。当年金碧谁将去。今日天龙合送还。老我恰如窥豹者。管中时复见斑斑。江表大龙翔寺行御史。奉诏迎信。信欣然自来。时至正十四年甲午也。越二载。明太祖兵下金陵。寺众风散。信独趺坐不去。顷之兜鍪蚁集。信俨然在定。如不知也。及太祖入寺。信合爪相迎。太祖问曰。众僧因甚不见。信曰。明眼难瞒。太祖甚喜。乃命招僧还寺。太祖尝听信说法。归为近侍曰。龙翔信僧。言行纯悫。真太平有道沙门也。遂改龙翔为天界。命褒章而赐之。信德腊虽高。未尝以声色加学者。学者自化。信日课莲经七卷。寒暑不间。有僧问曰。和尚诵经。还解义么。信曰。清晨吃白粥。而今又觉饥。僧曰。此语却与经文不合。曰。明眼师僧灼然犹在。僧呵呵大笑曰。和尚是甚么心行。信曰。且喜信受奉行。丁酉元旦日食。太祖召信问之。对曰。食后自明。太祖又深喜。复论古今符谶之理。信曰。圣哲以至公为心。不求符谶。而符谶自合矣。愚昧以私欲为念。虽凤麟昼现。仍成怪物。故曰在此不在彼。太祖称善。尽欢而罢。八月二十四晨起。沐浴更衣。召众告曰。吾行矣。汝等当以荷法自期。瞑目而逝。侍僧撼且呼曰。和尚不留片语。以示人乎。信复展目索笔书曰。平生为人契戾。七十八年漏泄。今朝撒手便行。万里晴空片雪。乃瞑目长往。时太祖督戎江阴。前一日。梦信告别。及还金陵闻讣。与梦合。太祖甚嗟悼。左右皆言。前日梦。金甲大人相报曰。天界古佛入灭矣。太祖益惊异。赐帑金以资后事。举龛日。太祖临奠。依法阇维于聚宝山前。获舍利五色。命贺齐叔。为卜牛首山建塔。又命儒臣铭之。天童所塔者。爪发衣履也。初信承诏。去龙翔天童。左右谏曰。当今扰攘兵戈。有志者求入山林不暇。师独受元主隆誉之名。某等似不取也。且天下事未知何若耳。信答曰。我汝均为佛祖儿孙。力当撑拄佛祖家庭。任缘赴感。职宜然也。若俱以祸福撄心。埋身藏影。岂大慈旷济之道哉。且戈矛剑戟之场。独非安乐邦乎。于是愿起从行者甚众。 赞曰。径山三代。门庭施设。虽各不同。究其机要。皆通权达变之宗匠也。度公至老。尚力图兴复。信公至殁。犹示应明主。是其荷负祖道之任。真难释肩。如吴人游楚者。病中闻之。仍吴吟也。先辈之苦心若此。忽之可乎。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怀信,字孚中。姓姜氏,奉化人也。父尝为县校官,母刘氏,夜梦火星堕,室中有光如火,亟取吞之,俄而有孕。及诞,状貌异凡,而性端凝,不妄举动,唯见沙门,辄喜与亲。稍长,受三经于宋进士戴公表元,声入心通,经旨鬯达。然不乐帖括,独企清幽。年十五离家,从法华院僧子思,执童子役,已而祝发为大僧,受具戒于五台寺。闻延庆半岩全弘三观十乘之旨,复与之游。久之,且叹曰:“教相繁多,浩如烟海,苟欲穷之,是诚算沙,徒自困耳。”即弃去,渡浙而西,凡过名蓝,辄往参叩,语多枘凿,不胜愤悱。华藏竺西坦迁主四明天童景德禅寺,信随质所疑,竺西知为法器,厉色待之,不交一语。一曰上堂,举兴化与克宾案问之,信拟曰:“俊哉,师子儿也。”自是依止,不忍去。竺西入灭,天宁云外岫,来继其席,命司经藏管钥。文章渐彰,不可掩遏。元泰定丙寅,行宣政院请居四明观音,策励徒众,珍惜时光,唯恐失坠。天历己巳,迁住补怛洛迦山。清望日崇,修行益苦,尝持一钵,乞食吴楚间。镇南王具香华迎至府中,虚心问道,语中肯綮,且出菩提达摩像求赞,信拈豪挥洒,略无停思,而辞旨渊邃,王甚叹服。宣让王亦遣使者奉旃檀香、紫伽黎衣,请示法要。信随其性资,利而道之。二王雄藩之望,首加崇礼,诸侯庶士,莫不望风瞻仰,施资填委。姑苏产奇石,因求善工,造多宝佛塔十三成载归。海东驸马都尉高丽王绎而吉尼、丞相撒敦,以行谊上闻,赐号为广慧妙悟智宝弘教禅师,及金襕法衣一袭。至正壬午,主中天竺永祚寺。天历乙酉迁天童,矢志振兴,百废具举,佛殿岿然,厥工甚钜,亦彻弊而更新之,丹辉碧朗,照耀海滨。复造塔中峰,若将终焉。己丑冬十月,江表大龙翔集庆寺虚席,行御史台奉疏迎信主之。龙翔文宗潜邸,及践祚,改建佛刹,栋宇宏丽甲天下。其住持若笑隐䜣、昙芳忠,皆一时硕德,励行《百丈清规》,为东南楷则。亡何燬于火,忠竭力兴复海会堂,未就而化。信初升座,提唱宗乘,万指所指,委蛇不迫,而玄机自融,无大无小,皆驩相亲戴。因出衣盂私赀,缵续前功,不日而集。会元纲失纽,天下丧乱,戎马纷纭。寺院萧条,日见艰窘,信处之夷然,若不介意。明室龙兴,初号吴国,大兵下金陵,徒侣风雨飘散,信独结跏晏坐,目不他顾。执兵者满前,无不弃仗而拜。太祖尝幸寺中,听信说法,嘉其道行,命改龙翔为大天界寺,以宠异之。寺有逋租在民间者,官为徵集。僧众日归,法施益盛。一旦晨兴,索汤沐浴,更衣趺坐,谓左右曰:“汝曹荷法,自期励精进行,吾将归矣。”言毕而瞑,侍者呼曰:“去则去矣,宁不留片言以示人乎。”乃握笔书曰:“平生为人戾契,七十八年漏泄。今朝撒手便行,万里晴空片雪。”掷简而逝,时丁酉八月二十四日也。寿七十八,腊六十九。荼毗聚宝山下,舍利如菽,五色粲烂,烟所及处,亦累累攒珠,贮以瓶水,光发于外。弟子致凯坎牛首山东麓为宫,藏之,建塔其上。将迁之夕,明帝驻兵江阴,梦信褐服而来,问何之,曰:“将归,且告别。”及还归,闻其寂灭,为之惊异。乃出内府泉币,助其丧事,且亲致奠送于都门之外。荣贶之加,近代无比。著有《五会语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35 【介绍】: 元镇江丹徒人,字天锡,一字佑之,号云山。历饶州路鄱江书院山长、青田县腊源巡检、江浙行省掾吏。气岸雄豪。工书画。尝从学于赵孟頫,极得其法。善画竹石窠木。有《快雪斋集》、《云山日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3—1350 【介绍】: 元杭州钱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又号贞居子。好学,工书画,善诗词。年二十遍游诸名山,弃家为道士。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元诗选
雨字伯雨,一名天雨,别号贞居子,钱塘人。宋崇国公九成之后也。年二十,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弃家为道士,登茅山,授《大洞经箓》。开元宫王真人偕之入京,玺书赐驿传,欲官之,自誓不更出,往来华阳云石间。作黄篾楼,储古图史甚富,世称「句曲外史」。至正间,卒于开元宫斋舍。外史风裁凝峻,赵文敏公一见而异之,授以李北海书法。范德机以能诗名,外史造焉。范适他出,有诗集在几上,外史取笔书其后,为四韵诗,守者大怒,走白范。范惊曰:我闻若人不得见,今来,天畀我友也。即日诣外史,结交而去,由是外史名震京师。一时袁伯长、马伯庸、杨仲弘、揭曼硕、黄晋卿诸人,皆争与为友。他日谒虞伯生,虞问能作几家符篆乎?答曰未也,虞连书七十二家示之。外史下拜曰:真吾师也。自后与虞手札,必执弟子礼。晚年尤为杨廉夫所推重。吴郡徐良夫序其诗曰:虞范诸君子,以英伟之才,谐鸣于馆阁。而流风馀韵,播诸丘壑之间。外史以豪迈之气,孤鸣于丘壑,而清声雅调,闻诸馆阁之上。虽出处不同,其为词章之宗匠一也。夫以方外诗人,而与馆阁词臣相颉颃,宁非一代之盛欤。
词学图录
张雨(1283-1350) 初名泽之,字伯雨,一字天雨,号嗣真,又号贞居子、句曲外史、山泽臞者、幻仙等。钱塘人。与赵孟頫、杨载、虞集等为文字交。工书画。有《句曲外史集》、《贞居词》。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一名天雨,字伯雨,别号贞居子,钱唐人。弃家为道士,晚居开元宫。有句曲外史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3 【介绍】: 元蕲水人。宋末聚义兵保乡里,被推为郡长。元世祖下江南,召拜防守官,擢先锋使。从平闽、广等地。累迁两淮防御都招讨,英宗时在淮上镇压起义军,战死。
孙天正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4—1333 【介绍】: 元高唐州人,字梦符。泰定元年累迁知沂州,历山北佥宪、监察御史,擢淮东廉访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平江路嘉定人,字仲祥。张瑄孙。成宗大德九年伏阙诉父、祖之冤。武宗至大初授绛州坑治提举,不就。仁宗延祐二年诏还,籍没资产。顺帝元统二年江浙平章荐之,不起,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武昌蒲圻人,字国正。笃嗜经史,博洽不群。仁宗时授富川学录,终湘乡学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建宁路崇安人,字景仁。仁宗延祐间为浙东宪司知事,历松滋县令、广东宪佥,仕至抚州路总管。
董天衢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吉安路庐陵人,字方达。英宗至治三年预乡贡,第二年礼部试落第。为龙兴路宗濂书院山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4—1352 【介绍】: 元真定人,字伯修。由国子生授大都路蓟州判官,累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明于详谳。入为奎章阁授经郎,历淮东道肃政廉访使,宪纲大振。改吏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知无不言,夙夜谋画,须发尽白。顺帝至正初,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召为集贤侍讲学士,充京畿奉使宣抚,究民苦,察奸吏,都人有包、韩之誉。以忤时相,罢归,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统兵镇压天完红巾军,卒于军。为学博而知要,文章长于叙事,诗尤得古法,学者称滋溪先生。有《国朝名臣事略》、《滋溪文稿》、《元文类》等。
元诗选
天爵,字伯修,真定人。父志道,官至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卒。天爵少从安熙学,为国子学生,得吴澄、虞集、齐履谦先后为之师。延祐四年,马祖常以御史监试国子员,试《碣石赋》,天爵文雅驯美丽,考究详实,拔置第一。释褐授大都路蓟州判官,改翰林国史院典籍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元统初,累拜监察御史,迁翰林待制。后至元间,累迁礼部侍郎,出廉访淮东。入为枢密判官,改吏部尚书,进参议中书省事。至正二年,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迁陕西行台侍御史,召为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出廉访山东,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历大都路总管两浙都转运使。十二年,淮右江东盗起。仍命参政江淮行省,总兵于饶信。卒于军中,年五十九。伯修多知辽金故事。为文长于序事,而诗尤得古法。新安赵汸称其明洁而粹温,谨严而敷畅,若珠璧之为辉,菽粟之为味。有诗稿七卷、文稿三十卷。尝著《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文类》七十卷、《松厅章疏》五卷、《春风亭笔记》二卷。晚岁复以释经为己任,学者因其所居称之为滋溪先生。于时中原前辈凋谢殆尽,伯修独身任一代文献之寄。故自成均诸生以至历官翰苑,凡前言往行与当世之所可述者,无不笔之于简册。国子助教陈旅称其学博而识正,非虚誉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6—? 【介绍】: 元明间金华府金华人,字景南,一字伯恺,自号云𩕢天民。元末隐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诗,名《樵云独唱》。入明,举进士,官行人司副。后免官家居,授徒甚众。
元诗选
颙字景南,金华人。少壮有志事功,未尝干谒,人罕知者。晚遭元季之乱,结庐城山东隅,名其地曰「云𩕢」,自号「云𩕢天民」。既而移居山之西隅,与云𩕢相望不数里,时得以幅巾野服,轻鞋瘦策,从樵夫刍叟相往还其间。自序所作诗,以为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调古而岩谷绝响。故名之曰《樵云独唱》。长孙雍编次成帙,曾孙户部尚书淇重刻之。广东布政使安丘袁凯为之序云。(钱牧斋《列朝诗集》所载:叶樵云颙,字伯恺,洪武中登进士,官行人司副,免归。按集中《挽琳荆山上》云:「大德庚子春,生我及此公。」以年计之,当洪武戊申,景南年六十有九矣。其《独乐歌》云:「屈指今年七十五」。集中诗皆高旷之言,绝无及仕宦者。袁布政序云:使先生后生数年,际我朝之明盛,与一时俊乂并列庶职,其事业必有可观,惜其不然,而徒于言语文字间见之,其志不亦可哀矣乎!袁序作于成化间,不应有误。牧斋所云,未知何所据也?又《震泽编》所载,东山叶颙,字伯昂,尝以乡贡为和靖书院山长。此则又一同名姓者耳。)
钦定四库全书·樵云独唱·提要
(臣)等谨案:樵云独唱六卷,元叶颙撰。颙字景南,金华人。志行高洁,结庐城山东隅,名其地曰云𩕢,自号云𩕢天民。是集乃其孙雍所编。前有自序,谓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调古而岩谷绝响,故名曰樵云独唱。序凡二篇,皆题至正甲午,而集中多载入明诗,且后篇乃明兴后语。疑原本后篇未著年月,传写者误以前篇年月补入也。顾嗣立元诗选曰:列朝诗集载叶樵云颙,字伯恺,洪武中登进士,官行人司副,免归。按集中挽林荆山上人云:大德庚子春,生我及此公。以年计之,当洪武戊申,景南年六十有九矣。其独乐歌云:屈指今年七十五。集中诗皆高旷之言,绝无及仕宦者。袁布政凯序云:使先生后生数年,际我朝之明盛,与一时俊乂并列庶职,其事业必有可观。惜其不然,而徒于言语文字间见之,其志不亦可哀乎!袁序作于成化间,不应有误。列朝诗集所载,未知何所据也。又震泽编载东山叶颙字伯昂,尝以乡贡为和靖书院山长。则又一同名姓者耳云云。其辨甚明。案太学题名碑,建文庚辰科有叶颙,亦金华人。庚辰为建文三年,革除以后,称洪武三十三年。列朝诗集当必因此而讹。嗣立尚未之详也。其诗写閒适之怀,颇有流于颓唐者。而胸次超然,殊有自得之趣。天机所到,固不必以绳削求矣。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恭校上。
樵云独唱·序
予诛茆结庐于城山之东隅。林深而木翳,水秀而峰奇。居处孤峻,名其庭曰云𩕢。闭门却扫,谢宾客,日与樵夫刍叟盘礴乎丘园林麓之中,披云啸月,钓水采山,无少休暇。久之,移家城山之西隅,负郭而楼居,形势虚敞,窗户轩豁,而南屿北巘,争献奇秀。其俨然之容,苍然之色,入吾屏几,清致复不减于云𩕢也。东西相望,不数里,故吾得以幅巾便服,轻鞋瘦策,从樵夫刍叟相往还于其间。山回路转,川鸣谷应,伐木之丁丁,鸟声之嘤嘤,更唤互答,斯乐何极。斧斤之馀,浊酒自适,觞咏谈笑,击壤赋诗,以唐律五七言二百馀首,杂诗若干首,虽不足以关世教之盛衰,亦足以叙幽情,写闲适之兴怀,名其秩曰樵云独唱。盖予知樵夫刍叟相与之娱,而不知世俗之好;樵夫刍叟知从予之游,又不知予赋诗之趣。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调古而岩谷绝听,得不谓之独唱乎?幸而樵刍中有如朱翁子、陶靖节辈,固将甘心与之揖逊周旋,赓和酬酢,商度古今天下治乱之得失,评论高人异士出处之始终,豁畴昔风谊之气,吐平生慷慨之辞,散为箴规,发为歌诗,峭拔俊爽,雍容舒徐,放而纵之而言不肆,收而藏之而文不拘,振清风于亘古,流遗响于无穷者也。樵唱之乐,无以易此。不幸而世衰道微,斯人傥不复见,则予长抱山阿,寂寥千载,谁赏之叹,而独唱之旨,其有以夫。时至正甲午重九前四日云𩕢天民景南叶颙序。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景南,金华人。著樵云独唱。
维基
叶颙(14世纪—15世纪),字伯恺,浙江金华府金华县坦溪人。叶颙是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举人,二十七年(1394年)成进士,获授行人司副,不久遭免职,回乡后授徒为生,徒弟甚多。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天伦,字仲方,姓张氏,象山人也。幼而岐嶷,投广德天宁竺源薙落,源曰:汝志宏远,堪任大法,无为我滞。时晦机在净慈。伦遂往见之。才入门,机云:“湖山霭霭,湖水洋洋,浸烂鼻孔,塞破眼睛,因甚不知?”伦云:“通身无影像,步步绝行踪。”机令更道,拂袖便出。机俾居侍司,复掌藏钥,惮其繁杂,闻吴兴桃花坞尤僻,邃乃缚茅焉。一日灌园,忽四山云暝,骤雨疾风,摧折林木,霹雳一声,胸中疑碍顿释。乃曰: “大奇,大奇,摄转空虚。颠倒骑蟭螟,呑郤五须弥。曩于南屏室中屡叩,终不为我道,使当时说破,安有今日邪!”元泰定丁卯,出主庆德东泉,迁明之佛岩。谓净觉昙曰:“今日何日?”曰:“小尽。”曰:“不宜,明日五月朔,吾即行矣。”应期而化。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号梅月,仕至户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福宁州人,字载之,号晋斋。为本州学正,转盐运提举大使。宁宗至顺初,擢建阳尹,以六事闻于朝,加奉议大夫,知福州致仕。终年八十。有《鸣琴集》。
元诗选
陈知州天锡(一作赐)天锡,字载之,号晋斋,福宁州人。任本州学正,转盐运提举大使。至顺初,擢建阳尹。秩满,以六事闻于朝,加奉议大夫,知福清州。年未六十致仕归,与王荐等十人共为耆英会。寿八十终。所著有《鸣琴集》。子阳至、阳盈、阳复、阳纯、阳极,并有才名,时号五陈。尤工于诗,清新洒落,有《棣萼诗》五卷,福宁王参政都中为之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1358 【介绍】: 元庐州人,字廷心,一字天心,先世为唐兀氏。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入为中书刑部主事,以忤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为翰林修撰。至正十二年,任淮西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守安庆,御来犯军,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拜淮南行省左丞。十七年十月,为陈友谅、赵普胜军包围。次年正月,城陷,自刭。谥忠宣。为文有气魄。有《青阳集》。
元诗选
阙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居武威。父官合肥,徙家焉。少孤,授徒以养母。与吴草庐弟子张恒游。登元统癸酉进士第二名,除同知泗州。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待制。至正十三年,江淮用兵,改淮东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为副使,佥都元帅事,分兵守安庆。屡败诸寇,拜淮南行省左丞。陈友谅合兵来攻,十八年正月城陷,阙死之。举家赴井,官民将士从死者以千计。事闻,赠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豳国公,谥忠宣。廷心留意经术,为文有气魄,能达其所欲言。诗体尚江左,高视鲍、谢,徐、庾以下不论也。篆隶亦古雅可传,尝读书青阳山中,学者称青阳先生。门人郭奎掇拾其遗文为《青阳集》六卷。同年进士李祁序之,谓廷心以羸卒数千守孤城,屹然为江淮保障者五六年。援绝城陷,与妻子偕死。孤忠大节照映千古,为斯文之光。明太祖嘉阙之忠,立庙忠节坊,命有司岁时致祭。(按忠宣公夫人,宋太史传作耶卜氏,张美和《元史节要》作耶律氏,贾良伯《死节记》作夫人蒋氏。公侄孙宗烈云:叔祖有妾耶律、耶卜氏。叔祖母实蒋氏。子德臣,女安安,皆其所生也。维扬张毅所记如此。
维基
余阙(1303年—1358年),字廷心,一字天心,号青阳先生,河南庐州(今安徽合肥),籍贯甘肃武威,唐兀族,元末政治人物、榜眼和进士。父沙剌臧卜因在庐州(今安徽合肥)当官,于是余阙居住于此。元统元年(1333年)进士。曾担任泗州同知、翰林学士、监察御史,参与编纂《宋史》。至正十三年(1353年)驻扎在安庆,出任都元帅以及淮南行省右丞。至正十七年(1357年)冬,陈友谅包围安庆。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城破,余阙自杀。元朝赠爵豳国公。著有《青阳集》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