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25,分449页显示 上一页 390 391 392 393 394 396 397 398 399 下一页
唐皋(世称 唐天使 字 守之 号 新庵、心庵、紫阳山人 )
张骏(字 天骏 号 南山 )
方天雨(字 济甫 )
邵天和(字 节夫 号 独山 )
廖汉(字 天章 号 五洪大夫 )
明孝宗(庙号 孝宗 达天明道识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达天明道识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帝、明达天明道识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帝 朱祐樘 )
邹虞(字 天祥 )
张天显(字 敬中 号 巽所 )
李锡(字 天爵 )
杨奎(字 天章 )
熊兰(字 天秀 )
蓝廷瑞(名 蓝五 别称 顺天王 )
霍恩(字 天锡 )
吴允贞(字 天祐 )
其它辞典(续上)
吴允祯(字 天祐 )唐皋(世称 唐天使 字 守之 号 新庵、心庵、紫阳山人 )
张骏(字 天骏 号 南山 )
方天雨(字 济甫 )
邵天和(字 节夫 号 独山 )
廖汉(字 天章 号 五洪大夫 )
明孝宗(庙号 孝宗 达天明道识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达天明道识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帝、明达天明道识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帝 朱祐樘 )
邹虞(字 天祥 )
张天显(字 敬中 号 巽所 )
李锡(字 天爵 )
杨奎(字 天章 )
熊兰(字 天秀 )
蓝廷瑞(名 蓝五 别称 顺天王 )
霍恩(字 天锡 )
吴允贞(字 天祐 )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允祯(1469年—?),字天祐,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民籍。广东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科三甲第一百一十六名进士。历工部署郎中、户部郎中,出知永州府,恺悌宽仁,莅官清俭,兴学造士,不科扰于民。民有弗率者,委曲训谕,不事刑罚,有长者风。历广西参议。
人物简介
维基
唐皋(1469年—1526年),字守之,号新庵(一作心庵),别号紫阳山人。南直隶徽州府歙县岩镇(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人。明正德年间状元,官至侍讲学士兼经筵讲官。曾奉旨出使朝鲜,是中朝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明史稿》有传。唐皋出身于程朱理学思想积淀深厚的徽州李唐氏文献世家。他“生而英迈”,但因家道中落穷迫难以为生,靠宗族亲友和乡邻方音等人救济度日。于是,他发奋读书,胸怀抱负。乡人方富祯、方銮父子,累世积书,为岩镇著姓,他常往借阅,遂博极群书,又与乡人程元俊等友善。他名理宿识、文采敏捷,“下笔立就,或请改窜,辄迅笔更撰,不袭前篇一字,人以是服其才”。时任徽州知府彭泽称其为“状元才”,“延礼甚厚” 。唐皋“尝以年家好谒浔阳守。守一见,期大魁,赠百缗。途次,知同行友窘状,怆然曰:‘公贫倍我,何不罄持去为婚养资!’竟垂橐归。自身困穷不济却资助他人,体现出唐皋仗义疏财的品格。安贫读书的唐皋,治《春秋》经,但他的科举之途并不顺利。正德五年(1510年),新任徽州知府熊桂履任。熊桂任内大兴文教,重建紫阳书院。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院成,熊桂“拨七校士合四十人”,亲自讲道其中。唐皋就是这四十人之一。据传说,熊桂其人“长于青乌之学,相其家(引者注:谓唐皋宅),称善地,所未足者,前宜浚水一道,为御阶水,必登高第。因为买其邻之地,凿水如法”。作为知府,竟然亲自帮助唐皋完善风水,可谓对其才学十分推重,对其中举也十分期待了。正德八年(1513年),在从紫阳书院肄业后,唐皋再次赴应天府参加乡试(时任主考官为伦文叙、贾咏等人),结果得中第二名亚元、《春秋》第一名。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唐皋赴京师参加甲戌科会试,又获得第四名、《春秋》第一名(主考官梁储、毛澄等人)。同年三月殿试(读卷官杨廷和等人),中甲戌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据说,放榜前有人先后驰告唐皋中了探花、榜眼,他都认为“不止此”,最后果真高中状元。原来,他多次梦见“面前列瓜锤一对”,这正是他中状元后游街归第的仪仗。有司送状元归第以黄盖、瓜锤为导从,就是从此科开始。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唐皋以翰林院修撰、承务郎的身份同主丁丑科会试。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新登极的明世宗任命唐皋为正使,著一品服,出使朝鲜。在出使期间,唐皋与李朝著名文臣李荇、苏世让、郑士龙、李希辅、南衮等人唱和,并首次在官方层面上将李梦阳等“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介绍到朝鲜,对李朝中后期文学复古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归朝后,唐皋参修《武宗实录》。《实录》成,晋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经筵讲官,受赐白金二十两、文绮二表里、罗衣一袭。这部实录是在“大礼议事件”这一特殊环境下撰写的,且总裁、纂修诸臣大都是武宗朝反对正德弊政者,故而一反“臣为君讳”的作法,对武宗违背“祖训”之荒唐政治和荒诞行径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作为始终参与其事的纂修官,唐皋对《武宗实录》这部明代史学重要著作的成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唐皋卒于官,年仅五十八岁。“临终犹进《君子小人章》”,“用不尽其才,朝野惜之”。明世宗“以其讲读效劳,特与祭一坛”,归葬歙县。“前七子”之一的王九思作有挽诗。消息传到朝鲜后,曾和唐皋唱和的李朝文学家李荇、郑士龙等人也都作诗寄托缅怀之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9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天骏,号南山。工书法,行草隶篆尤工。景泰中举人。以字学进,除中书舍人,累官至太常少卿致仕。正德二年,刘瑾喜其草书狂怪,复起进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维基
方天雨,字济甫,浙江严州府淳安县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浙江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科二甲第十八名进士。累官工部郎中。正德六年(1511年)春,升贵州布政使司左参议。
人物简介
简介
邵天和(1469-1533),字节夫,号独山,宜兴人。由郡庠生中弘治辛酉举人,乙丑进士,考授翰林院庶吉士迁吏科给事中。维基
邵天和(1460年—1539年),字节夫,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弘治十四年(1501年)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十二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正德二年(1507年),授吏科给事中。嘉靖四年(1525年),升江西布政使司右参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蒲圻人,字天章。弘治六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孤介有声。正德初,刘瑾柄政,汉上疏论时政,不报。遂归。维基
廖汉,字天章,号五洪大夫,蒲圻人。成化十九年(1483年)中乡试,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进士,授户部主事,陈情便养,改南京户部主事。正德初,刘瑾当国,廖汉上疏抗论时政不报,再上疏自陈,去官归里。结茅五洪山潜修以居,卒年85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1505 【介绍】: 即朱祐樘。明朝皇帝。宪宗子,宫女纪氏出。成化十一年,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宪宗死后嗣位。次年,改元弘治。即位后,斥方士李孜省、太监梁芳、外戚万喜等,遣散“传奉官”二千余人,逐大学士万安,起用刘健、王恕、马文升等。在位时所任刑部主官,持法皆平;厂卫亦不敢作恶。然宦官李广因斋醮烧炼受宠信,外戚张氏多作过恶。晚年,内府供应数倍于昔,冗食官数千,投充校尉至数万人,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俱殚,势家巨族,请乞田地不已,户口消耗,军伍空虚。言者谏劝,不纳亦不加罪。弘治十八年病死。明诗纪事·甲签·卷一(上)
孝宗讳祐樘,宪宗长子,建元弘治。在位十八年崩,葬泰陵。有诗集五卷。 (《翰林记》:弘治初,上注意讲学,遣太监戴义传示圣意,命学士李东阳等各撰诗十首,用寓启沃。东阳拟十题,各撰七言律诗一章,曰《敬天》、曰《法祖》、曰《勤政》、曰《务学》、曰《任贤》、曰《纳谏》、曰《节用》、曰《爱民》、曰《恤刑》、曰《讲武》,上嘉纳焉。 《静志居诗话》:泰陵圣学缉熙,德修时敏,非惟政事之勤,实启人文之化。置《永乐大典》于便殿,暇即省览。又命儒臣集历代御制诗以为规范。其赐李东阳《静中吟》一首,论者谓同二帝典谟、三王训诰焉。 《画使会要》:孝宗万几之暇,游笔自娱,点刷精妍,妙得形似。)
人物简介
维基
邹虞,字天祥,江西新淦县人,浙江杭州前卫籍。浙江乡试第四十七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七十二名进士。弘治十六年(1503年)任福建延平府知府。正德四年(1509年),升广东布政司右参政。
人物简介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四十二
字敬中,别号巽所,畏斋公之子。弘治辛酉举人,仕至大宁都司教授,郑少谷先生其门人也。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锡,字天爵,顺天府东安县人,军籍。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顺天乡试第二名举人,十五年(1502年)联捷壬戌科会试第二百八十六名,三甲第一百五十七名进士。累官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奎,字天章,直隶真定府冀州武邑县人,民籍。顺天府乡试第一百三十一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一百二十七名进士。弘治十七年(1504年)任河南杞县知县。正德元年(1506年)任德安府同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1—1528 【介绍】: 明江西南昌人,字天秀。正德六年进士。授御史。揭发宁王宸濠叛乱阴谋。巡按广东,所至旌廉黜贪。后迁太平知府,到官五月罢归。维基
熊兰,字天秀,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民籍。江西乡试第三十五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二百三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一十名进士。授行人,十年八月选授福建道试御史,嘉靖四年巡按广东,五年出为直隶太平府知府,不久去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1 【介绍】: 明四川保宁人,一名蓝五。正德四年,与鄢本恕、廖惠等聚众起事,自称顺天王。拥众十余万,转战汉中、川东北、鄂西北。在川北被围求降,寻求缓机,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1—1512 【介绍】: 明保定府易州人,字天锡。弘治十五年进士。正德间知上蔡县。七年,守城拒农民军,城破被杀。维基
霍恩(?—1511年),字天锡,直隶易州(今河北易县)人。明朝官员。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顺天乡试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联捷壬戌科进士。正德年间,任河南上蔡县知县。当时流寇四起,中原郡邑,大多残破。正德七年(1512年),刘六、刘七起事军队攻打上蔡县,霍恩与典史梁逵共守。霍恩问妻子刘氏,如果城坡将如何。刘氏表示愿意同死。霍恩于是在官廨后筑台,与其子相约:「见我下城,即贼入矣。」城陷之后,霍恩拔刀下城。刘氏在台上见此情景,即自缢。但未气绝,用发簪刺心而死。霍恩被敌军抓获,敌人强迫他下跪。霍恩大骂:「吾此膝肯为贼屈乎!」敌军每日杀人对其震慑,霍恩怒骂更甚。最终被敌人支解身亡。梁逵也自缢殉国。《明史》将其事列入忠义传。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