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25,分449页显示  上一页  438  439  440  441  442  444  445  446  44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卢天泽
曾钊杨( 天官又副丞相 )
黄呈忠( 宝天义、戴王 )
黄钧宰(振钧 宰平 天河生 )
练业坤( 轮天义、梯王 )
赖文光( 杰天义、遵王 )
王韬(利宾 紫铨 仲韬、韬园老民、天南遁叟 )
区天民(觉生 )
戚天保(少云 )
林天龄(受恒、锡三 文恭、敕墓碑 )
潘祖荫(伯寅、东镛、凤笙 郑盦、龟盦、龙威洞天主 文勤 )
奕詝(别称 咸丰帝 庙号 文宗、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帝、清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帝、显皇帝 爱新觉罗 )
黄文金( 擎天义、堵王 )
李世贤( 侍天福、左军主将、侍王 )
谢维藩(麟伯、翊天 振士 )
卢天泽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卢天泽,贵州遵义县(今遵义市)人,同进士出身。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进士,三甲五十一名,后官四川南部县知县。
曾钊杨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826—? 【介绍】: 清广西桂平人。本乡村塾师。后入拜上帝会,参与金田起义。咸丰二年,在长沙授右史,掌记天王言行。与纂仪制,调东王府掌文书,累封为天官又副丞相。曾主持删改儒书《六经》事。
黄呈忠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6—? 【介绍】: 清广西人,太平军将领。咸丰十年太平军封宝天义,任殿左军主将。次年底,攻占宁波,宣布准许外国人通商。进封戴王。拒绝外国侵略者拆除炮台等无理要求,坚决抵抗英法与清军进攻,同治元年击毙“常胜军”头目华尔。后转攻江西抚州、建昌,战败南走入闽。四年占领漳浦。不久失守。后事不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26-1895年,一名振钧,字宰平,钵池山农,别号天河生,江苏淮安人。他“性好词赋而不乐制艺”,“一生偃蹇不遇,”中年丧偶,益佗祭,不自聊。”著有《比玉楼传奇四种》,其一《十二红》为揭露南河总督署的积弊而作,针砭甚力,也最著名;《金壶七墨》记游幕期间之亲见亲闻,保存了一些有关鸦片战争的珍贵史料,是著名笔记,论者以为“作小说观可,作子书观,作史书观,作经书观亦无不可。”又有《比玉楼遗稿》、《谈兵录》等。
练业坤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7—1863 【介绍】: 清广西人,一作广东人。参加太平军。后隶李世贤部。咸丰十年封轮天义。曾率军进逼祁门,断曾国藩湘军粮道。同治二年封梯王。翌年,回援天京。后天京东南要塞印子山失守,率军反攻,败死。其墓碑现存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赖文光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7—1868 【介绍】: 清广西人,祖籍广东嘉应州。太平军将领。道光末,参加金田起事。天京变乱后,随陈玉成作战,参加击破第二次江南大营之役。封杰天义,又晋封遵王。同治元年,奉命与陈得才等远征陕西,扩充兵力。三年,回师救天京,至湖北,天京已陷。遂与捻军会合,采运动战术,以走制敌,使清僧格林沁军奔驰于皖、豫、苏、鲁间,终获曹州高楼寨战役大捷,击毙僧格林沁。复于河南突破曾国藩湘淮军防线,分捻军为东、西两路,与任化邦率东捻军转战中原,屡获胜利。六年,为李鸿章军困于苏鲁海隅,兵力损失殆尽。次年,南下至扬州被俘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8—1897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初名利宾,字紫铨,号仲韬,晚年自号韬园老民、天南遁叟。十八岁考取秀才,后屡试不中。赴沪受雇于外国教会主办的墨海书馆,前后十三年。曾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将领刘秉钧。因此为清廷通缉,逃往香港。后游历英、法、俄诸国。回港办《循环日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中法战争时回沪任《申报》编辑、格致书院山长。著述极丰,有《韬园文录外编》、《韬园尺牍》、《淞隐漫录》、《普法战纪》等。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区天民(?~?),字觉生,广东香山举人。咸丰十年(1860)始设海关,奉命来台,与镇、道会商办理〖参考连横《台湾诗乘》。〗,督办北路军务。存诗〈游剑潭〉一首,当时和者甚多,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校录。(吴福助撰)
戚天保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戚天保,字少云,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戚天保幼时聪颖,五岁读小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成进士,以知县即用,分发湖南。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代理安化县知县。任内悉心清理积案,监狱一空,士民称之为“戚青天”。天保到任,正逢水灾发生,粮食绝收。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饥荒爆发,饿殍遍地,天保开粮仓,设粥厂,赈济灾民,救活许多百姓。同年调署新宁县。此前天地会雷再浩曾在当地谋划起事,被江公源的团练镇压。十月,会党李沅发又起事,就任不久的天保用计将其抓获,并因功升知州,补澧州,升知府,加道衔,代理宝庆府事。卒年六十四岁。光绪《沔阳州志》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福建长乐人,字受恒,又字锡三,谥文恭。清同治、光绪年间翰林院侍读学士,同治皇帝的帝师之一,逝于江苏学政任上。1920年,清退位宣统皇帝谥敕墓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890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伯寅,号郑盦。潘世恩孙。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数掌文衡典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勤。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楼彝器图释》。辑有《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四
潘祖荫,字伯寅,号郑盦,吴县人。咸丰壬子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谥文勤。
词学图录
潘祖荫(1830-1890) 字伯寅,号郑盦。吴县人。为历任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高官的状元宰辅潘世恩之孙。历任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以疾卒于位,赠太子太傅,溢文勤。好金石,图书金石收藏甲于吴中,闻名南北,有"潘神眼"之称。《清史稿》有传。李慈铭为撰《潘文勤公墓志铭》。辑有《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一卷。有《四本堂文集》二卷及外集二卷、《滂喜民斋丛书》、《攀古楼彝器款识》等,诗无专集,《晚晴簃诗汇》自《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中录存二十余首。
维基
潘祖荫(1830年—1890年),字伯寅,一字东镛、凤笙,号郑盦、龟盦、龙威洞天主,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今苏州市)人,祖籍安徽歙县,为状元潘世恩孙,曾任晚清政府要职,赐谥文勤。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参加顺天乡试挑取[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5019/?index=8 誊录]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获恩赏为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被选任为国子监学正学录。咸丰二年(1852年)考上壬子恩科第一甲第三名探花,授职翰林院编修。后左迁侍读,入值南书房,任日讲起居注官。历任侍读学士、光禄寺卿、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咸丰十年(1860年),上疏力保被弹劾的左宗棠,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光绪八年(1882年),任军机大臣;次年(1883年)正月,服父丧去职。光绪十六年(1890年),忽感寒身,热汗不止,十一月病逝于任上;朝廷追赠太子太傅,谥文勤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1—1861 【介绍】: 即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皇帝。宣宗第四子。道光三十年正月嗣位,次年改元咸丰。即位不久,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事。终咸丰之世,太平天国与清朝成对峙之局。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对华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年,与俄签订《瑗珲条约》;与英、法、俄、美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十年,北京被英、法军占领,逃往热河,留恭亲王奕诉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十一年病卒于热河,谥显皇帝。
晚晴簃诗汇·卷三
文宗显皇帝,宣宗成皇帝第四子。在位十一年,建元咸丰。葬定陵。有《御制诗集》。
黄文金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2—1864 【介绍】: 清广西博白人,太平军将领,人称“黄老虎”。金田起义后随军转战至天京。咸丰三年守湖口,从征湖北。累升为检点。九年韦志骏在池州降清,文金率军反击,夺回池州。封擎天义,升定南主将。十年,参与消灭第二次江南大营之役。十一年攻景德镇,直逼祁门曾国藩大营,寻受挫而退。后屡援安庆。封堵王。转战皖、赣、浙各地。天京陷落后,拥幼天王洪天贵福赴宁国县,为湘军截击受伤,不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4—1865 【介绍】: 清广西藤县人。贫农出身。李秀成堂弟。咸丰元年加入太平军。天京内讧后,以善战为朝众所举,封侍天福、左军主将,主持皖南军务。参加枞阳会议,与陈玉成攻克庐州。攻溧阳,取句容,参加进攻第二次江南大营之役,以功封侍王。随即与李秀成东征,下丹阳、常州、苏州。又转战浙皖赣等地,一度进逼曾国藩祁门大营。天京陷后,转战闽粤,曾占领福建漳州。后入镇平汪海洋军中,为汪所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4—1878 【介绍】: 清湖南长沙人,字麟伯。同治元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山西学政。师事大学士倭仁,治宋学。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一
谢维藩,字翊天,号麟伯,又号振士,巴陵人。同治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雪青阁集》。
维基
谢维藩(1834年—1878年),字麟伯,湖南省岳州府巴陵县(今湖南省岳阳市)人,进士出身。咸丰五年(1855年),乡试中举。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进士,改庶吉士。同治五年,左宗棠陕甘军营差遣。同治七年,任翰林院编修。同治九年,任广东乡试副考官。同治十二年,任山西学政。著有《雪青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