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太学(太學)  拼音:tài xué
中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故养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师太学读书。」
《國語辭典》:大学(大學)  拼音:dà xué
1.高等教育机构。依学科领域分为不同学院,每学院又分若干系所或学程。
2.学成而治国。《礼记。大学》:「大学。」唐。陆德明。释文:「郑云:『大学者,以其记博学而可以为政也。』」
3.《礼记》篇名。相传为曾子所撰,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至宋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國語辭典》:大学(大學)  拼音:tài xué
古代成人接受教育的学府。《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也作「太学」。
分類:太学
《國語辭典》:太学生(太學生)  拼音:tài xué shēng
在太学中就学的学生,后世称为「监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盼奴心上有一个人,乃是皇家宗人叫做赵不敏,是个太学生。」《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儿聪慧能文,因令入邑庠;旋援例作太学生;未几,赴北闱,领乡荐。」
《國語辭典》:太学(太學)  拼音:tài xué
中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故养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师太学读书。」
《分类字锦》:为太学法(为太学法)
欧阳修胡先生墓表先生讳瑗字翼之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其在湖州之学弟子去来常数百人各以其经转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庆历四年天子开天章阁与大臣讲天下事始慨然诏州县皆立学于是建太学于京师而有司请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太学法至今为著令
分类:师儒
《分类字锦》:太学居尊(太学居尊)
范仲淹 养老乞言赋 登上庠而有则,跻太学以居尊。
分类:养老
《漢語大詞典》:太学体(太學體)
宋 时流行的险怪奇涩的文体。宋史·欧阳修传:“知 嘉祐 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 修 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輒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