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1206 【介绍】: 宋建宁浦城人,字元善。詹慥子。少从朱熹学。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光宗朝,历提举浙西常平、太常少卿。密赞赵汝愚定策立宁宗。除太府卿,寻知福州,以论山陵事罢。后知静江府,减免赋税,赈粮救灾。官终司农卿。博极群书,疏荐皆当世名士。郡人真德秀早从其游。有《詹元善先生遗集》。
全宋诗
詹体仁(一一四三~一二○六),字元善,浦城(今属福建)人。幼出为伯舅张氏子,后复本姓。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饶州浮梁尉、泉州晋江丞。召为太学录,累迁摄金部郎官。光宗即位,提举浙西常平,除湖广总领。召为太常少卿。孝宗卒,因与宰相议葬事不合,退居霅川。宁宗嘉泰中起知静江府,移知鄂州,复总湖广饷事。开禧二年卒,年六十四。著作已佚,清朱秉鉴辑有《詹元善先生遗集》二卷。事见《西山文集》卷四七《詹公行状》、《清献集》卷一九《詹体仁传》,《宋史》卷三九三有传。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六三五三
詹体仁(一一四三——一二○六),字元善,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初出为伯舅张氏后,后复詹姓。隆兴元年进士,调饶州浮梁尉,历晋江丞,召为太学录。光宗即位,提举浙西常平,除户部郎官、湖广总领,累官太常少卿。宁宗即位,除太府卿,寻直龙图阁、知福州,历知静江府、鄂州,除司农卿,再为湖广总领。开禧二年卒,年六十四。著有《象数总义》一卷、《历学启蒙》二卷、《庄子解》五卷。见真德秀《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行状》(《真文忠公集》卷四七),叶适《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水心文集》卷一五),《宋史》卷三九三本传。
《国语辞典》:太常寺  拼音:tài cháng sì
古代掌管宗庙祭祀的机构。北齐始以太常寺为太常机构之称,隋、唐以后因之,为卿寺之一。
《漢語大詞典》:棘署
(1).指太常寺。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祭太常崔丞文》:“棘署选丞,仍见 譙元 之入;章臺辟掾,方喜 赵嘉 之来。”
(2).大理寺的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宫室·贡院:“歷代沿革,大理寺曰棘署,又曰北寺。”
《國語辭典》:都寺  拼音:dū sì
掌理寺院杂务的僧人。《水浒传》第四回:「监寺、都寺,不与长老说知,叫起一班执事僧人,点起老郎火工道人,直厅轿夫,约有一二百人,都执杖叉棍棒,尽使手巾盘头,一齐打入僧堂来。」
《漢語大詞典》:寺监(寺監)
古时太常寺、光禄寺、将作监、都水监等寺、监两级官署的并称。 宋 司马光 《论谷宜归一札子》:“其旧日三司所管钱穀财用,事有散在五曹及诸寺监者,并乞收归户部。”
《漢語大詞典》:礼院(禮院)
官署名。 唐 代太常寺之别称。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太常寺:“天中记:‘太常, 唐 曰司礼寺,又曰礼院。’案宋史·职官志 宋 初别置太常礼院,虽隶本寺,其实专达,有判院同知院四人,寺与礼院事不相兼。 康定 元年置判寺同判,寺始并兼礼院事。 元丰 正名,始专其职。”
《國語辭典》:亚卿(亞卿)  拼音:yà qīng
职官名:(1)卿之位次于正卿者。《左传。文公六年》:「先君是以爱其子而仕诸秦,为亚卿焉。」(2)唐代以后太常寺等官署的少卿。唐。韩愈〈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赠太傅董公行状〉:「迁秘书少监,历太府太常二寺亚卿。」
《漢語大詞典》:颂台(頌臺)
指古代太常寺之类专司礼乐、祭祀的官署,因其多祝颂之事,故称。 明 方孝孺 《祭郑仲舒太常文》:“世之仕者,恒以困州县沉下僚为憾,而公之所歷,讲殿、禁林、学省、颂臺,众人望之,若高举而登僊。”
《漢語大詞典》:少常
唐 太常寺少卿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太常卿为乐卿,少卿为少常、奉常。”
《漢語大詞典》:四院
唐 代太常寺有四院:一曰天府院,藏瑞应及伐国所获之宝,禘祫则陈于庙庭;二曰御衣院,藏天子祭服;三曰乐县院,藏六乐之器;四曰神厨院,藏御廩及诸器官奴婢。见新唐书·百官志三
《漢語大詞典》:禁寺
犹省寺。公卿官署,如中书省、门下省、太常寺、鸿胪寺等。 唐 杨巨源 《送定法师归蜀》诗:“凤城初日照 红楼 ,禁寺公卿识 惠休 。” 宋 曾巩 《治之难》:“ 东汉 之末, 李固 、 陈蕃 、 杜乔 相 汉 , 李膺 、 范滂 之徒布据,禁寺光大矣,天下仰而待治也。”
《漢語大詞典》:太常公
指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他在宣德年间曾任太常寺卿。例如:吾祖太常公。——·归有光《项脊轩志》
《漢語大詞典》:内乐府(内樂府)
唐 代的音乐机构有属于政府太常寺的大乐署、鼓吹署,以及主要属于宫廷的教坊和梨园。后两者统称“内乐府”。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