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失措  拼音:shī cuò
因为惊慌而不知所措。《宋史。卷四八六。外国传二。夏国传下》:「种谔在绥德节制诸军,闻夏人至,茫然失措,欲作书召燕达,战怖不能下笔。」《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曹操仓皇失措。张辽曰:『丞相休惊!』」
《漢語大詞典》:张惶失措(張惶失措)
见“ 张皇失措 ”。
《國語辭典》:张皇失措(張皇失措)  拼音:zhāng huáng shī cuò
惊惶恐惧,举止失常,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清。薛福成〈书昆明何师失陷苏常事〉:「乃无事则筹略纷纭,临变已张皇失措,一闻贼至,心陨胆破。」也作「慞惶失次」。
《漢語大詞典》:张徨失措(張徨失措)
见“ 张皇失措 ”。
《國語辭典》:张皇失措(張皇失措)  拼音:zhāng huáng shī cuò
惊惶恐惧,举止失常,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清。薛福成〈书昆明何师失陷苏常事〉:「乃无事则筹略纷纭,临变已张皇失措,一闻贼至,心陨胆破。」也作「慞惶失次」。
《國語辭典》:张皇失措(張皇失措)  拼音:zhāng huáng shī cuò
惊惶恐惧,举止失常,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清。薛福成〈书昆明何师失陷苏常事〉:「乃无事则筹略纷纭,临变已张皇失措,一闻贼至,心陨胆破。」也作「慞惶失次」。
《国语辞典》:彷徨失措  拼音:páng huáng shī cuò
心神不宁,举动失常。如:「听到父亲突然中风的消息,他不禁感到彷徨失措。」
《国语辞典》:仓皇失措(仓皇失措)  拼音:cāng huáng shī cuò
心中慌乱,不知如何是好。《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曹操仓皇失措。张辽曰:『丞相休惊。』」《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此时姬抚台已到行台替陆制台送行去了,钱县尊也就赶到行台,仓皇失措的把教士的话禀了上去。」也作「仓皇无措」。
《漢語大詞典》:仿徨失措
谓心神不宁,举动失常。
《國語辭典》:徬徨失措  拼音:páng huáng shī cuò
往返徘徊,不知如何是好。如:「噩耗传来,他顿时徬徨失措,不知该怎么办!」
《國語辭典》:手足失措  拼音:shǒu zú shī cuò
手足无处安放。形容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参见「手足无措」条。唐。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承命震骇,心神靡宁,顾己惭腼,手足失措。」《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
《國語辭典》:举止失措(舉止失措)  拼音:jǔ zhǐ shī cuò
行为失常。比喻慌张而不知所措。《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周瑜举止失措,急拨马便走。」
《漢語大詞典》:进退失措(進退失措)
见“ 进退无措 ”。
《漢語大詞典》:进退无措(進退無措)
谓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元史·忠义传二·李黼:“会西南风急,贼舟数千,果扬帆顺流鼓譟而至,舟遇桩不得动,进退无措。”《水浒传》第六十回:“当晚二更时分,天色微明,十五个头领,都在寨中纳闷,正是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嗟咨叹惜,进退无措。”亦作“ 进退失措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昔之照壁后,訾相人物,指摘仪度,见其或被上官詆訶,进退失措者,莫不羣笑,声闻於外。”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陆炳吉》:“ 陆 方心动欲还,奈歧路之中又有歧焉者,不知所向,正进退失措间,遥望前林,有灯火明灭。”
《國語辭典》:惊慌失措(驚慌失措)  拼音:jīng huāng shī cuò
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野叟曝言》第七四回:「故太祖惊慌失措,而禅诏出诸袖中。」也作「惊惶失措」、「惊惶无措」。
分類:惊慌失措
《漢語大詞典》:惊皇失措(驚皇失措)
同“ 惊惶失措 ”。 《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听得外头尚在那里乱,不觉惊皇失措。”
《國語辭典》:惊惶失措(驚惶失措)  拼音:jīng huáng shī cuò
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北齐书。卷二八。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少卿虚心病,元有些怕见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觉惊惶失措。」也作「惊慌失措」、「惊惶无措」。
《國語辭典》:失错(失錯)  拼音:shī cuò
失误、差错。元。高文秀《渑池会。楔子》:「据著我说,玉璧不当与他,倘有失错,悔之晚矣。」《红楼梦》第四一回:「那刘姥姥惊醒,睁眼见了袭人,连忙爬起来道:『姑娘,我失错了。』」
分類:差错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