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尸职(尸職)
犹尸位,失职。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臣之尸职,无所逃诛。”
分類:尸位失职
《國語辭典》:溺职(溺職)  拼音:nì zhí
失职、不尽职。《汉书。卷九○。酷吏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媮快乎?言道德者,溺于职矣。」
《漢語大詞典》:失旦鸡(失旦雞)
误了报晓的鸡。喻失职之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乞匄餘罪,还兵復爵,使失旦之鸡,復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 宋 陆游 《归老》诗:“纍纍丧家狗,喔喔失旦鸡。”
分類:报晓失职
《漢語大詞典》:参奏(參奏)
向朝廷揭发检举失职官吏的罪状。镜花缘第六回:“若不如此,不但 嫦娥 不肯干休,兼恐稽查各神参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总督 方公 大惊,以为颠,据实参奏。”
《國語辭典》:忝累  拼音:tiǎn lèi
失职、不尽职。晋。传咸〈御史中丞箴〉:「窃位宪台,惧有忝累垂翼之责。」
《漢語大詞典》:惰失
怠惰失职。管子·宙合:“外淫于驰骋田猎,内纵于美色淫声,下乃解怠惰失。”
分類:怠惰失职
《漢語大詞典》:玉毁椟中(玉毁櫝中)
论语·季氏:“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櫝中,是谁之过与?” 朱熹 集注:“言在柙而逸,在櫝而毁,典守者不得辞其过。”后以“玉毁櫝中”表示因主管人失职而造成严重损失。 唐 陆贽 《论岭南请于安南置市舶中使状》:“玉毁櫝中,是将谁咎?珠飞境外,安可復追?” 明 李东阳 《杂记》卷九:“然玉毁櫝中,责亦难辞,理宜罢黜,更復何言?”
《国语辞典》:弹劾权(弹劾权)  拼音:tán hé quán
凡违法失职的公职人员,监察院得行使其职权,提出控诉,以监督其行为的权利,称为「弹劾权」。
《国语辞典》:弹劾无私(弹劾无私)  拼音:tán hé wú sī
一视同仁地停止违法失职官员的职权,而没有私心。《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汉张纲弹劾无私,直斥豺狼当道。」
《漢語大詞典》:龟玉毁椟(龜玉毁櫝)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语出论语·季氏:“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櫝中,是谁之过与?” 邢昺 疏:“言是典守者之过也,以喻主君有闕,是辅相者之过也。”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且授任分忧,叨荣冒宠,龟玉毁櫝,谁之咎歟!俯閲指陈,不胜惭恧。”
《漢語大詞典》:锢职(錮職)
专权。逸周书·史记:“大臣有錮职譁诛者危。” 孔晁 注:“錮职谓事专权也。”一说失职。 朱右曾 校释:“愚谓固犹废也。”
分類:专权失职
《國語辭典》:率兽食人(率獸食人)  拼音:shuài shòu shí rén
带领野兽吃人。语本《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后比喻虐政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