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失职(失職)  拼音:shī zhí
1.疏于职务,未尽职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汉王失职,欲从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
2.失业、失所。《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日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晋书。卷四六。刘颂传》:「豪强横肆,则百姓失职矣。」
《國語辭典》:陨越(隕越)  拼音:yǔn yuè
比喻失职。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小臣狂妄,冒渎天威,甘俟斧钺,不胜陨越之至。」
《漢語大詞典》:无职(無職)
(1).没有职事。周礼·地官·闾师:“凡无职者出夫布。” 南朝 梁 江淹 《杂三言五首》序:“﹝予﹞既对道书,官又无职,笔墨之势,聊为后文。”
(2).失职。通典·选举三:“九岁而大考有功也。大考者,黜无职而赏有功也。”
《漢語大詞典》:失官
(1).犹失职。左传·昭公九年:“臣实司味,二御失官,而君弗命,臣之罪也。”
(2).谓亡失古代职官制度。左传·昭公十七年:“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杨伯峻 注引 宋 家铉翁 《春秋详说》:“言 周 鲁 俱衰,典章闕坏,而远方小国之君乃知前古官名之沿革,盖録之也。”
《漢語大詞典》:负官(負官)
(1).谓身负官职。 南朝 齐 谢朓 曹丞 《侍筵西堂落日望乡》联句:“沉病已绵绪,负官别乡忧。”
(2).有失官守;失职。 宋 洪适 《台州添差通判厅壁记》:“贪残放手,漫不孰何,曰:‘……太守职也,吾何干?’夫是之谓负官。”
《國語辭典》:负责(負責)  拼音:fù zé
1.担负责任。如:「他在报社负责编辑的工作。」
2.欠债。《汉书。卷九三。佞幸传。邓通传》:「下吏验问,颇有,遂竟案,尽没入之,通家尚负责数钜万。」
《漢語大詞典》:弛职(弛職)
失职。新唐书·阎立德传:“ 文德皇后 崩,摄司空,营 昭陵 坐弛职免。” 明 何景明 《送萧文彧分教临川序》:“考其程课,漫不即叙;诛其弛职,则自谓曰:‘吾官卑,吾齿迈,苟升斗私吾妻孥,尔安所为哉?’”
分類:失职
《漢語大詞典》:负职(負職)
失职。 章炳麟 《与罗振玉书》:“身在大学,为四方表仪,不务求山谷含章之士,与之商略,而憙与九能驰骤,已稍负职。”
分類:失职
《漢語大詞典》:乖职(乖職)
犹失职。
分類:失职
《漢語大詞典》:陨职(隕職)
失职。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瞿稼轩论张江陵:“凡民生国计,吏治边防,事事综覈,件件精明,自大臣以至小臣,自内臣以至外臣,澟澟救过不遑,陨职是惧。”
分類:失职
《漢語大詞典》:愆位
失职。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夫 鄢将师 矫子之命,以灭三族,国之良也,而不愆位。”
分類:失职
《國語辭典》:弹劾(彈劾)  拼音:tán hé
监察机关或民意机关,对违法失职的政府官员提出控诉,以监督其行为的行动,称为「弹劾」。
《國語辭典》:官邪  拼音:guān xié
官吏行恶,败坏官声。《左传。桓公二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漢語大詞典》:旷阙(曠闕)
(1).谓失职,不称职。 前蜀 杜光庭 《奏于龙兴观醮玉局札子》:“冀免旷闕,以叶敬恭。” 宋 范仲淹 《举张讽李厚充青州职官状》:“臣受国寄任,日忧旷闕。”
(2).空缺;耽误。清史稿·礼志七:“﹝ 乾隆 ﹞十六年,諭部院大臣董率庶僚,常朝按期赴班,毋旷闕。” 黄远庸 《新闻日记·一九一五年四月一日》:“鄙人数月以来,通信事务旷闕太甚……遂不能不勉自奋发。”
《漢語大詞典》:失旦
谓鸡误报晓。比喻工作失职。 宋 陆游 《晚秋农家》诗:“豢犬使警夜,畜鸡用司旦。彻警盗所窥,失旦固吾患。” 清 顾炎武 《拟唐人五言八韵·祖豫州闻鸡》:“失旦何年补,先鸣意独难。”
分類:报晓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