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1,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平头
鬅鬙
新沐
髻鬟
蓬头
披发
雾鬓
发肤
黑发
分头
丱角
吹风
头童
乱发
绿毛
《國語辭典》:平头(平頭)  拼音:píng tóu
1.一种短发发型,从脑后到两鬓的头发全部推光,上端头发稍长齐平。
2.仆隶所戴的头巾,引申作奴仆。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西湖二集》卷一一:「收拾了细软物件,带领了平头、锅边秀,一径而来。」
3.平凡的、一般的。《负曝闲谈》第三回:「我们当老爷的都做了贼,那些平头百姓,不一个个都该做强盗么?」
4.不带零头的整数。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旦)敢问师母尊年?(末)目下平头六十。」也作「齐头」。
5.诗歌声律的「八病」之一,南朝梁沈约所倡。谓五言诗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如:「今日欢宴会,欢乐难句陈。」今、欢同属平声调,目、乐同属入声调。
《漢語大詞典》:平头小样巾(平頭小樣巾)
头巾名。新唐书·车服志:“文官又有平头小样巾,百官常服,同於庶人。”
《國語辭典》:平头奴子(平頭奴子)  拼音:píng tóu nú zǐ
称古代头戴平头巾的奴仆。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唐。李白〈梁园吟〉:「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國語辭典》:鬅鬙  拼音:péng sēng
头发散乱的样子。《佩文韵府。卷二五。蒸韵引宋。陆游诗》:「傍架讨寻书散乱,倚屏吟啸发鬅鬙。」元。赵善庆〈小桃红。数声啼鸟〉曲:「鬅鬙鬓丝,追寻心事,正是断肠时。」
《漢語大詞典》:新沐
刚洗头发。庄子·田子方:“ 老聃 新沐,方将被髮而乾。”《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宋 范成大 《湘潭道中咏芳草》:“积雨倐然晴,秀野若新沐。”
分類:洗头头发
《漢語大詞典》:髻鬟
古时妇女发式。将头发环曲束于顶。 唐 孟浩然 《美人分香》诗:“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轻。” 元 文信 《西湖竹枝词》:“南北两峯船里看,却比阿儂双髻鬟。”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为陈其年题照》词:“曲罢髻鬟偏,风姿真可怜。”
《国语辞典》:蓬头(蓬头)  拼音:péng tóu
形容头发散乱。《儒林外史》第四回:「一个蓬头赤足的小使走了进来,望著他道:『老爷,家里请你回去。』」《红楼梦》第一回:「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颠颠,挥霍谈笑而至。」也作「蓬发」、「蓬首」。
《國語辭典》:披发(披髮)  拼音:pī fǎ
1.头发散乱。《三国演义》第一回:「贼众皆披发,以黄巾抹额。」也作「被发」。
2.引申仪容不整,不受世俗礼教的约束。也作「被发」。
《高级汉语词典》:披发左衽  拼音:pī fà zuǒ rèn
头发披散着,衣襟开在左边。古代指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
《國語辭典》:披发左衽(披髮左衽)  拼音:pī fǎ zuǒ rèn
披头散发、衣服向左边开衽。形容没有文化的人。也作「被发左衽」。
《國語辭典》:雾鬓(霧鬢)  拼音:wù bìn
形容女子鬓角发型优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有甚心著雾鬓轻笼蝉翅,双眉淡扫宫鸦!」
《漢語大詞典》:发肤(髮膚)
(1).头发与皮肤。《孝经·开宗明义》:“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忘髮肤之明戒,寻乾没於难冀。”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生员是读过圣贤书的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2).借指身体。国语·齐语:“霑体涂足,暴其髮肤,尽其四支之敏,以从事於田野。”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惟髮肤是父母所生。” 明 刘基 《短歌行》:“髮肤剥削稜骨生,鲜芳菸邑成枯茎。” 章炳麟 《訄书·通谶》:“人偶万物,而视以己之髮肤,髮肤有触,夫谁不感觉?”
《國語辭典》:黑发(黑髮)  拼音:hēi fǎ
1.黑色的头发。唐。王建赠溪翁诗:「应得丹砂力,春来黑发新。」唐。姚合 酬万年张郎中见寄诗:「黑发年来尽,沧江归去迟。」
2.借指年轻人。如:「人生最大的伤痛,莫过于白发送黑发。」
《國語辭典》:分头(分頭)  拼音:fēn tóu
1.分开工作。如:「分头办理」。《喻世明言。卷八○。杨八老越国奇逢》:「八老收拾货物,打点起身,也有放下人头帐目,与随童分头并日催讨。」也作「分别」。
2.别离、分离。唐。元稹 别李十一诗:「万里尚能来远遁,一程那忍便分头。」
3.头发向两边分开梳拢。
《漢語大詞典》:丱角
(1).头发束成两角形。旧时多为儿童或少年人的发式。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五:“如何丱角翁,至死不裹头。” 唐 康骈 剧谈录·白傅乘舟:“丱角僕烹鱼煮茗。”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 金廷辉 ﹞为 江西 考官,夜閲卷,倦甚,忽坐睡,梦有丱角书生揖于前。” 清 赵翼 《哭伟儿》诗:“两孙丱角尚儿嬉,他未知悲我更悲。” 茅盾 《虹》三:“她又回忆到他们俩丱角时代同在家塾中读书的琐事。”
(2).指童年或少年时期。 唐 方干 《孙氏林亭》诗:“丱角相知成白首,而今欢笑莫咨嗟。” 宋 王安石 《王平甫墓志》:“自丱角未尝从人受学,操笔为戏,文皆成理。” 元 姚文奂 《竹枝词》:“家住 西湖 第四桥,自从丱角学吹簫。”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五:“丱角春明入塾年,丈人摩我道崭然。”
(3).指童仆。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龙山放灯:“郤随役,用二丱角扶掖上山。”
《國語辭典》:吹风(吹風)  拼音:chuī fēng
1.身体被风吹到。如:「在风口吹风,小心著凉了!」
2.用吹风机烘乾头发。如:「理发师正忙著帮客人吹风。」
3.透露或传递消息。《邻女语》第八回:「沈道台又到街头巷尾,找寻都统的书役,一路吹风送信,要他们回来当差。」
《漢語大詞典》:头童(頭童)
头发脱落。指年老。 清 姚鼐 《题梦楼集》诗:“与君交久无如我,竝到头童白頷髭。” 清 曾国藩 《黄仙峤前辈诗序》:“毁齿而鉤研声病,头童而不息。”参见“ 头童齿豁 ”。
《國語辭典》:头童齿豁(頭童齒豁)  拼音:tóu tóng chǐ huò
童,原指山无草木。头童,形容人秃头。豁,破缺。头童齿豁形容人头秃齿缺,年老体衰的样子。唐。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清。纪盷《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渐至头童齿豁,渐至伛偻劳嗽,涕泪涎沫,秽不可近。」也作「齿豁头童」。
分類:衰老
《漢語大詞典》:乱发(亂髮)
(1).使头发散乱。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入则乱髮坏形,出则窈窕作态。”
(2).散乱的头发。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收乱髮兮拂兰泽。”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一:“有客有客字 子美 ,白头乱髮垂过耳。”
《漢語大詞典》:绿毛
(1).绿色羽毛。 唐 王建 《伤邻安鹦鹉词》:“十日不饮一滴浆,泪渍緑毛头似鼠。”
(2).指黑色头发。 唐 薛能 《舞者》诗:“緑毛釵动小相思,一唱南轩日午时。”
(3).指仙人身上的绿色毛发。相传 汉 刘根 得道后,体生绿毛。 唐 曹松 《赠道人》诗:“閬苑驾将雕羽去,洞天赢得緑毛生。”参见“ 緑毛仙 ”。
(4).喻指绿色的针叶。 宋 苏轼 《松》诗:“依依古仙子,鬱鬱緑毛身。”
《漢語大詞典》:绿毛仙
据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毛公坛记载: 汉 刘根 在 洞庭山 中得道成仙,身生绿毛,人称 毛公 。后人亦称之为“緑毛仙”、“緑毛叟”。 唐 皮日休 《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因寄》诗:“ 刘根 昔成道,兹坞四百年。毿毿被其体,号为緑毛仙。” 宋 苏轼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草堂》诗:“应逢緑毛叟,扣户夜抽簪。” 明 高启 《毛公坛》:“尝闻緑毛叟,变化犹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