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55,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杖头
滩头
转头
矶头
点头
龙头
案头
尽头
梳头
旄头
池头
潮头
搔头
梢头
人头
《國語辭典》:杖头(杖頭)  拼音:zhàng tóu
1.拐杖的顶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一四出:「萍水他乡,情投意浓,杖头不惜钱空,休将酒数问石崇。」
2.杖头钱的简称。参见「杖头钱」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先生且留此酒肴自用,明日再携杖头,来邀先生郊外一乐可也。」
《國語辭典》:杖头钱(杖頭錢)  拼音:zhàng tóu qián
晋朝阮修常将铜钱挂在手杖顶端,手扶拐杖,步行至酒店,即以铜钱买酒畅饮。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故后世以杖头钱代指沽酒的钱。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之一:「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不乏杖头钱。」《浮生六记。卷二。閒情记趣》:「同人知余贫,每出杖头钱,作竟日叙。」也称为「杖头」、「杖头资」。
分類:酒钱
《國語辭典》:滩头(灘頭)  拼音:tān tóu
沙滩。如:「这条船受到巨浪袭击而搁浅在滩头。」
《國語辭典》:转头(轉頭)  拼音:zhuǎn tóu
1.回头、调过头。如:「那贼看到警察,转头便跑。」汉。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2.回心转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等我母亲有些转头,你所养儿女已长大了,然后对员外一一说明,取你归来。」
《漢語大詞典》:矶头(磯頭)
(1).矶上;亦指矶的前头一部分。 唐 常建 《戏题湖上》诗:“湖上老人坐磯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 吕洞宾 ﹞因和那樵夫饮了几盃酒,不觉的醉了。咱脱下这簑衣来铺着,就这磯头上睡一觉。” 明 陈所闻 《解三酲·寿方啸门》套曲:“非带雨磯头垂钓,便分泉种竹庭皋。”
(2).保护河岸、堤防和滩地的靠岸较短建筑物。也叫鸡嘴坝、马头或垛堆。
《國語辭典》:点头(點頭)  拼音:diǎn tóu
1.头上下微动,以表示允诺、赞许、领会等意。《红楼梦》第三五回:「王夫人恐贾母乏了,便欲让至上房内坐。贾母也觉腿酸,便点头依允了。」《文明小史》第一六回:「黄国民听了,不觉点头称是。」
2.表示打招呼。如:「点头之交」。宋。刘过 送刘从周教授诗:「还乡若有过从便,会尽人间只点头。」
《國語辭典》:龙头(龍頭)  拼音:lóng tóu
1.龙的头。《三国志。卷五○。吴书。妃嫔传。吴主权潘夫人》:「得幸有娠,梦有以龙头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孙)亮。」《西游记》第一○回:「魏徵谢了恩,却才撚子在手,忽听得朝门外,大呼小叫。原来是秦叔宝、徐茂功等,将著一个血淋淋的龙头,掷在帝前。」
2.科举时代称状元为「龙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余举中殿试后,尚未传胪。在董文恪公家,偶遇一浙士能测字,余书一墨字,浙士曰龙头竟不能属君矣。」
3.三国魏华歆、邴原、管宁三人为同窗好友,时人以一条龙比喻三人。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见《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华歆》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演义》第六六回:「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
4.领袖人物。如:「龙头老大」。《孽海花》第三回:「我们四友里头,文章学问,当然要推你做龙头,弟是婪尾。」
5.自来水管出水的管制器。也称为「水栓」、「水龙头」。
《國語辭典》:案头(案頭)  拼音:àn tóu
桌上。如:「埋首案头」。唐。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诗:「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乾死读书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伯述在案头取过一本书来递给我。」
《國語辭典》:尽头(盡頭)  拼音:jìn tóu
终点、末了。唐。杜甫 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五:「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唐。徐凝 过马当诗:「三月尽头云叶秀,小姑新著好衣裳。」
《國語辭典》:梳头(梳頭)  拼音:shū tóu
用梳子整理头发。唐。李端〈妾薄命〉诗:「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三国演义》第八回:「布大怒,潜入卓卧房后窥探。时貂蝉起于窗下梳头。」
《國語辭典》:旄头(旄頭)  拼音:máo tóu
1.帝王卫士所持的旗。《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刘表列传。袁绍下》:「承制设坛墠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理兵,乘鸾辂九旒旄头羽骑。」
2.担任先驱的骑兵。《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羿为旄头,宋万为式道候。」《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赐东海王彊虎贲、旄头、钟虡之乐。」也作「旄骑」。
3.昴宿的别名。《汉书。卷二六。天文志》:「昴曰旄头,胡星也,为白衣会。」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参见「昴」条。
《漢語大詞典》:昴宿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的第四宿。又名髦头、旄头。有亮星七颗(古代以为五颗,故有昴宿之精转化为五老的传说)。传说 汉 相 萧何 为昴星精转世,后因借为颂人之辞。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信乃昴宿垂芒,德精降祉。”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公臺阶茂绪,昴宿精灵。” 唐 白居易 《祭回鹘可汗文》:“天歼骄子,国丧名王。夺气色於 阴山 ,陨精光於昴宿。”参见“ 昴降 ”。
《漢語大詞典》:池头(池頭)
犹池边。 宋 杨万里 《晚凉散策》诗:“饭餘浴罢趁凉行,偶憩池头最小亭。”《再生缘》第六三回:“好景无边真美丽,上了那,长桥一道出池头。”
分類:池边
《漢語大詞典》:潮头(潮頭)
潮水的浪峰。 唐 窦常 《北固晚眺》诗:“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水浒传》第一一九回:“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 鲁智深 看。” 郭沫若 《楚霸王自杀》:“人马的声音终和潮头一样,涌进视野里来了。”
分類:潮水
《國語辭典》:搔头(搔頭)  拼音:sāo tóu
1.搔抓头部。唐。杜甫秋日夔州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诗:「唤起搔头急,扶行几屐穿。」
2.发簪。三国魏。繁钦〈定情〉诗:「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國語辭典》:梢头(梢頭)  拼音:shāo tóu
1.树木的末梢。唐。杜牧 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宋。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词:「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尽头。金圣叹删本《水浒传》第三二回:「二人出得店来,行到市镇梢头,三岔路口,武行者下了四拜。」
《國語辭典》:人头(人頭)  拼音:rén tóu
1.人的头。晋。干宝《搜神记》卷六:「河南街邮樗树生枝,如人头,眉目须皆具,亡发耳。」《三国演义》第九二回:「一彪军从外呐喊杀入,为首大将提偃月青龙刀,手挽人头。云视之,乃关兴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周经历又把三个人头割下来。」
2.人。《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物事自卖在人头,未得钱,支得时即便付还官人。」
3.指跟人的关系。《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到底你老哥在这里做官做久了,外面人头熟。」
4.人数。用于计数。如:「台风赈灾金按人头发放。」
5.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或某些责任义务所设置的代理人。如:「小心保管自己的印章和身分證,免得被拿去登记,当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