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55,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头陀
两头
蝇头
陌头
打头
苍头
螭头
云头
水头
海头
蒙头
湖头
缠头
鳌头
科头
《國語辭典》:头陀(頭陀)  拼音:tóu tuó
1.佛教用语。梵语dhūta的音译。指修习十二种苦行的比丘。也译作「杜多」、「杜荼」。
2.习俗上又将行脚乞食的出家人称为「头陀」。此僧人通常还保留有部分的头发。
《國語辭典》:两头(兩頭)  拼音:liǎng tóu
左右两边、前后两端。《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飞,出虏不意,虏众散乱。」《三国演义》第三一回:「玄德两头无路,仰天大呼曰:『天何使我受此窘极耶!』」
《國語辭典》:蝇头(蠅頭)  拼音:yíng tóu
比喻微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奔忙?」
《國語辭典》:陌头(陌頭)  拼音:mò tóu
1.路旁。唐。王昌龄 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束发的布巾。汉。刘熙《释名。释首饰》:「绡头,绡钞也。钞发使上从也,或曰:『陌头』。言其从后横陌而前也。」
《國語辭典》:打头(打頭)  拼音:dǎ tóu
1.从头。如:「打头说起」、「打头做起」。《红楼梦》第八一回:「你父亲望你成人恳切的很,你且把从前念过的书打头儿理一遍。」
2.起头、首先。《儿女英雄传》第四○回:「打头呢,那丫头是个分赏罪人的孩子。」
3.走在前头引领队伍。如:「运动员入场时,由每队队长打头」。《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婆留手执铁棱棒打头,正遇著张龙,早被婆留一棒打落水去。」
《國語辭典》:苍头(蒼頭)  拼音:cāng tóu
1.戴青色头巾的士卒。《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馀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2.仆役。汉时仆役皆以青色头巾裹头,故称。《汉书。卷七二。王贡两龚鲍传。鲍宣》:「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唐。白居易盐商妇〉诗:「前呼苍头后叱婢,问尔因何得如此?」《老残游记》第九回:「苍头送上茶来,是两个旧瓷茶碗,淡绿色的茶。」
《漢語大詞典》:螭头(螭頭)
(1).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龙头像。亦借指殿前雕有螭头形的石阶等。 唐 姚合 《寄右史李定言》诗:“纔归龙尾含鸡舌,更立螭头运兔毫。”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我朝翰林皆史官,立班虽近螭头,亦远在殿下。”红楼梦第十七回:“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 康有为 《游金陵明故宫及孝陵秦淮旧板桥》诗:“虎踞龙盘犹有梦,摩桫翁仲立螭头。”
(2).见“ 螭头官 ”。
《漢語大詞典》:螭头官(螭頭官)
唐 代史官起居郎、起居舍人的别称。 唐 李浚 松窻杂录:“四季则用朱印联名牒送史馆,然皆依外史例悉上闻,庶明臣等守职如螭头官。”亦省作“ 螭头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两省謔起居郎为螭头,以其立近石螭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 唐 制,起居郎、起居舍人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
分類:史官起居
《國語辭典》:云头(雲頭)  拼音:yún tóu
云端。如:「太阳躲到云头里了,恐怕会下雨哦!」
《國語辭典》:水头(水頭)  拼音:shuǐ tóu
1.浪头、洪峰。《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洪水如山崩海倒,飞奔下来,平地上水头有两丈来高。」《老残游记》第一回:「往年倒口子,水下来,初起不过尺把高,正水头到了,也不过二尺多高。」
2.水边。《水浒传》第五六回:「宝锴悬梁夜已偷,谩将空匣作缘由。徐宁不识牢笼计,相趁相随到水头。」
3.利益、好处。《续金瓶梅》第一一回:「果然是实有这五百两金子,如何只送一锭与我?难道你分这点水头给我吃了,你到吃这整分,我就是这样贱卖了法罢?」
4.庙宇内掌管供水的僧人。《五灯会元。卷一六。天衣义怀禅师》:「寻为水头,因汲水折担。」
《漢語大詞典》:海头(海頭)
海边。 唐 刘言史 《偶题》诗之二:“得罪除名謫海头,惊心无暇与身愁。” 清 曾灿 《中秋前夕》诗:“有路难归去,吾兄尚海头。”
分類:海边
《国语辞典》:蒙头(蒙头)  拼音:méng tóu
把头蒙盖起来。《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
分类:蒙头把头
《骈字类编》:湖头(湖头)
元 赵奕 西湖竹枝词 湖头日日水光波,两两吴娃打桨过。
《國語辭典》:缠头(纏頭)  拼音:chán tóu
1.古时舞者用彩锦缠头,当宾客宴集,赏舞完毕,常赠罗锦给舞者为彩,称为「缠头」。对于青楼歌妓,宾客也往往赐锦,或以财物代替。后把送给歌伎或妓女之财物称为「缠头」。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宋。陆游 梅花绝句一○首之四:「濯锦江边忆旧游,缠头百万醉青楼。」
2.回人以白布缠头,称为「缠头回子」。也称为「缠回」。
《國語辭典》:鳌头(鼇頭)  拼音:áo tóu
科举时代,进士中状元后,立于陛阶中的浮雕巨鳌头上迎榜,故称状元为「鳌头」。
《國語辭典》:科头(科頭)  拼音:kē tóu
1.战士不戴头盔。《史记。卷七○。张仪传》:「虎贲之士跿䞤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
2.泛指不戴帽子。明。黄淳耀〈甲申日记二则〉:「吾尝一朝科头,三晨晏起,过必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