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55,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甲头
瓮头春
炉头
鹿头
头香
幞头
九头
缩头
棒头
里头
头皮
为头
市头
头眠
三头
《國語辭典》:甲头(甲頭)  拼音:jiǎ tóu
1.甲长。《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排比成甲,迭为甲头。」明。汤显祖《邯郸记》第一一出:「诸馀作手都可,到是甲头老贼,推呆卖老不来。」
2.管领役夫的头目。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米铺》:「且叉袋自有赁户,肩驼脚夫亦有甲头管领,船只各有受载舟户。」
《國語辭典》:瓮头春(甕頭春)  拼音:wèng tóu chūn
初熟酒。唐。岑参喜韩樽相过〉诗:「瓮头春酒黄花脂,禄米只充沽酒资。」宋。黄庭坚明远庵〉诗:「多方挈取瓮头春,大白梨花十分注。」也称为「瓮头清」。
分類:好酒湛恩
《漢語大詞典》:炉头(爐頭,鑪頭)
指冶炼铸造等行业的工头。清史稿·食货志一:“矿厂丁户,厂员督率厂商、课长及峒长、炉头等编查。”
鑪頭:炉头。指冶炼铸造等行业的工头。《清续文献通考·钱币一》:“宝泉局额给鑪头料价,因物值增昂,不敷办公。”
《漢語大詞典》:鹿头(鹿頭)
(1).鹿的头。后汉书·董卓传“钟虡” 唐 李贤 注:“故 贾山 上书云‘悬石铸钟虡’。《前书音义》曰:‘虡,鹿头龙身,神兽也。’”
(2).山名。在 四川省 德阳市 。 唐 杜甫 《鹿头山》诗:“ 鹿头 何亭亭,是日慰飢渴。” 仇兆鳌 注引《全蜀总志》:“ 鹿头山 ,在 德阳县 治北三十餘里。” 宋 苏轼 《送贾讷倅眉》诗之一:“ 鹿头 北望应逢雁,人日东郊尚有梅。”
(3).见“ 鹿头关 ”。
(4).鲟鳇鱼的两颊之肉。 明 黄省曾 《养鱼经》:“江海之产,有鱘鰉之鱼,其长丈餘,鼻端有肉骨,四分身之一,两颊之肉,谓之鹿头。”
《漢語大詞典》:鹿头关(鹿頭關)
古关名。 唐 置,在 四川省 德阳市 鹿头山 上,为 西川 防守要地。旧唐书·宪宗纪上:“丁酉, 高崇文 破贼万人於 鹿头关 。” 宋 赵抃 《过左緜偶成》诗:“入覲已违龙尾道,出麾还过 鹿头关 。” 清 王士禛 《秦蜀驿程记》:“有碑题 汉 龙凤 二公祠,东 鹿头关 ,即 士元 墓。”亦省称“ 鹿头 ”。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 闢 党聚谋, 鹿头 是守。”
分類:四川
《國語辭典》:头香(頭香)  拼音:tóu xiāng
第一炷香。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为因上庙烧香去,我赶头香,起的早了些儿。」《水浒传》第二回:「我因前日病患,许下酸枣门外岳庙里香愿,明日早要去烧炷头香。」
《漢語大詞典》:头炉香(頭爐香)
凌晨在神佛像前为表虔诚烧的第一支香。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至二十四日,夜五更争烧头炉香,有在庙止宿,夜半起以争先者。”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头炉香:“ 宋 人《异闻总録》载: 潁昌 韩元英 事, 岳帝 甚谨,时降其家。后神不肯临。急遣一亲信僕,持香往 岱岳 祈谢,谓曰:‘圣帝惟享头炉香。’”亦省称“ 头香 ”。 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明日絶早起来,烧了头香去罢。” 清 袁枚 新齐谐·烧头香:“凡世俗神前烧香者,以侵早第一枝为头香,至第二枝便不敬。” 黄宗英 《小木屋》:“都说,‘烧头香’的人会有福气。”
《漢語大詞典》:幞头(幞頭,襆頭)
古代一种头巾。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项,故称“四脚”或“折上巾”。至 北周 武帝 时裁出脚后幞发,始名“幞头”。初用软帛垂脚, 隋 始以桐木为骨子, 唐 方以罗代缯。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 五代 渐变平直。 宋 制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式样。惟直脚为贵贱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参阅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巾幞、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五、 明 王圻 三才图会·衣服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幞。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即唤 桂心 ,并呼 芍药 ,与少府脱鞾履、叠袍衣,阁幞头,掛腰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偏带儿是犀角,幞头儿是乌纱。”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应天府 尹大人 戴着幞头,穿着蟒袍,行过了礼。”
襆頭:即幞头。古代包头软巾,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也称四脚、折上巾。隋书·礼仪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谓之襆头。”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长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为一龙,其襆头脚长丈餘,以象龙角。”参见“ 幞头 ”。
《骈字类编》:九头(九头)
宋 梅尧臣 淮阴 山夔一足走,妖鸟九头鸣。
《漢語大詞典》:缩头(縮頭)
(1).畏缩而不敢出头。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第一是使 中国 的著作界热闹,活泼;第二是使不是东西之流缩头;第三是使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在相形之下,立刻显出不死不活相。”
(2).以竹之根节部分为端所作之苔,旧时用为刑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用刑》:“于是板用短厚,打用缩头聚击一处,血瘀成疔,批割不愈。”
《國語辭典》:棒头(棒頭)  拼音:bàng tóu
玉蜀黍的别名。参见「玉蜀黍」条。
《國語辭典》:里头(裡頭)  拼音:lǐ tou
1.内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还有个强盗,落在里头。」《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里头换梁柱,钉椽子,木工还不知要多少?」也作「里边」、「里面」。
2.旧称宫内。《红楼梦》第一○七回:「他家怎么能败?听见说里头有位娘娘是他家的姑娘。」
《國語辭典》:头皮(頭皮)  拼音:tóu pí
1.头部的皮肤。《红楼梦》第六三回:「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
2.头皮表面脱落下来的屑。
3.头。《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您将三十贯与他去,便从断送了他头皮,使他无归路也!」
《漢語大詞典》:老头皮(老頭皮)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 真宗 东封,访天下隐者,得 杞 人 杨朴 ,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 朴 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后以“老头皮”为年老男子的戏称。 宋 辛弃疾 《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词:“记得 瓢泉 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驀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之一:“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國語辭典》:为头(為頭)  拼音:wéi tóu
1.刚才、先前。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一宗文卷我为头看过,压在文卷底下,怎生又在这上头。」《水浒传》第一回:「为头上至半山里,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
2.从头、开始。金。段克己鹧鸪天。古狱干将未遇雷〉词:「便从今日为头数,比到春归醉几回。」
3.居首、领头。《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为头的叫做马绶,一个叫做福兴。」也作「为首」。
《漢語大詞典》:市头(市頭)
(1).市井;市场。 唐 元稹 《估客乐》诗:“一解市头语,便无乡里情。” 唐 施肩吾 《途中逢少女》诗:“市头日卖千般镜,知落谁家新匣中?”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铺席:“自 融和坊 到 市南坊 ,谓之‘珠子市头’,如遇买卖,动以万数。”
(2).指卖艺人等会聚的茶肆。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茶肆:“又有茶肆专是五奴打聚处,亦有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老,谓之‘市头’。”
(3).街头。 郭沫若 《星空·仰望》:“污独的 上海 市头,干净的存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
《漢語大詞典》:头眠(頭眠)
蚕在生长过程中,第一次蜕皮前不食不动的现象,称“头眠”。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一:“渐渐变色,随色加减食。至纯黄,则不饲。是谓头眠,不以早晚抬过。”
《漢語大詞典》:三头(三頭)
科举考试三试都中第一名的人。即府试为解头,进士试为状头,博学宏词及制科试为勅头。 唐 章孝标 《钱塘赠武翊黄》诗:“花锦文章开四面,天人科第占三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武翊黄 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三头’。冠於一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乾隆 辛丑, 长洲 钱棨 适占三头。”参见“ 三元 ”。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