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55,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玉女洗头盆(又作:洗头玉女)
玉搔头
著帩头
叉头钱
回头
江头
山头
枝头
城头
楼头
峰头
头白
床头
典故(续上)
鱼头生玉女洗头盆(又作:洗头玉女)
玉搔头
著帩头
叉头钱
词典
白头回头
江头
山头
枝头
城头
楼头
峰头
头白
床头
典故
鱼头生
《后汉书》卷八十六《西南夷传》
「邛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邛都县。无几而地陷为污泽,因名为邛池,南人以为邛河。」唐·李贤注引李膺《益州记》:「邛都县下有一老姥,家贫孤独,每食,辄有小蛇头上戴角在床间,姥怜之饴之。后稍长大,遂长丈馀。令有骏马,蛇遂吸杀之。令因大忿恨,责姥出蛇。姥云在床下。令即掘地,愈深愈大,而无所见。令又迁怒杀姥。蛇乃感人以灵言瞋令:『何杀我母?当为母报雠。』此后每夜辄闻若雷若风,四十许日,百姓相见咸惊语:『汝头那忽戴鱼?』是夜方四十里与城一时俱陷为湖,士人谓之为『陷河』。唯姥宅无恙,讫今犹存。」
「邛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邛都县。无几而地陷为污泽,因名为邛池,南人以为邛河。」唐·李贤注引李膺《益州记》:「邛都县下有一老姥,家贫孤独,每食,辄有小蛇头上戴角在床间,姥怜之饴之。后稍长大,遂长丈馀。令有骏马,蛇遂吸杀之。令因大忿恨,责姥出蛇。姥云在床下。令即掘地,愈深愈大,而无所见。令又迁怒杀姥。蛇乃感人以灵言瞋令:『何杀我母?当为母报雠。』此后每夜辄闻若雷若风,四十许日,百姓相见咸惊语:『汝头那忽戴鱼?』是夜方四十里与城一时俱陷为湖,士人谓之为『陷河』。唯姥宅无恙,讫今犹存。」
例句
尧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南朝宋·王韵之《太清记》
华山绝顶有石臼,号玉女洗头盆,中有碧水,未尝增减。
华山绝顶有石臼,号玉女洗头盆,中有碧水,未尝增减。
《太平广记》卷五十九〈女仙四·明星玉女〉
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山顶石龟,其广数亩,高三仞。其侧有梯磴,远皆见。玉女祠前有五石臼,号曰玉女洗头盆。其中水色,碧绿澄澈,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祠内有玉石马一匹焉。
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山顶石龟,其广数亩,高三仞。其侧有梯磴,远皆见。玉女祠前有五石臼,号曰玉女洗头盆。其中水色,碧绿澄澈,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祠内有玉石马一匹焉。
例句
巨灵掌上月,玉女盆中泉。 马戴 华下逢杨侍御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官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
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官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
典故
相关人物
百钱叉
叉头钱
相关人物
苏轼
苏轼《答秦太虚七首》之四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卜,平日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卜,平日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
简释
叉头钱:喻指节俭或清贫。清末彝尊《毕生饮二十杯而腹痛复被止酒再以诗示之》:“来朝生且住,剩有叉头钱。”
例句
来朝生且住,剩有叉头钱。 彝尊 毕生饮二十杯而腹痛复被止酒再以诗示之
《國語辭典》:回头(回頭) 拼音:huí tóu
1.转过头来,转过脸來。晋。刘琨胡姬年十五诗:「花将面自许,人共影相怜。回头堪百万,价重为时年。」唐。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那道士回头一看,忙走近前道:『杜少爷,你怎么在这里?』」
2.过一会儿。指回头之间,表示时间短暂。唐。白居易 晓寝诗:「转枕重安寝,回头一欠伸。纸窗明觉晓,布被暖知春。」《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俺爹叫留薛大爷吃饭,我装了一碗鸡,回头少了一半。」
3.回到源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今日穷了,休说是外人,嫡亲儿媳也受他这般冷淡。回头自思,怎得不恼?。」《红樓梦》第二二回:「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4.有所觉悟而改邪归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没人指引回头,忘却本来面目,便要堕落轮回道中。」《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方才的话我都一一听得明白。从来说:『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回覆、答覆。《欢喜冤家》第续五回:「我如今不免吟几句情诗送去与他,若有意必有回头,如又似留作对联的光景,我看他亲笔批语在此了,怕他怎的!」《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过了十馀日,旨意回头:著平治来京。」《野叟曝言》第三二回:「自从李四嫂给了回头,便得此病。」
6.回心转意、改变主意。《水浒传》第三回:「时来富贵皆因命,运去贫穷亦有由。事遇机关须进步,人当得意便回头。」《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天下事最妙的是云端里看厮杀,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看后来这位安水心先生怎的下手,这位何玉凤姑娘怎的回头。」《官场现形记》第一五回:「鲁总爷因为是庄大老爷的面子,不好回头,暂时留用。」
7.复苏、病情好转。《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狄周瞒了主人,反与歹人合成一股,洒泼主人的东西,也被天雷震的七死八活,救的虽然回头,还是发昏致命。」《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生都不下药了。」
2.过一会儿。指回头之间,表示时间短暂。唐。白居易 晓寝诗:「转枕重安寝,回头一欠伸。纸窗明觉晓,布被暖知春。」《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俺爹叫留薛大爷吃饭,我装了一碗鸡,回头少了一半。」
3.回到源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今日穷了,休说是外人,嫡亲儿媳也受他这般冷淡。回头自思,怎得不恼?。」《红樓梦》第二二回:「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4.有所觉悟而改邪归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没人指引回头,忘却本来面目,便要堕落轮回道中。」《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方才的话我都一一听得明白。从来说:『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回覆、答覆。《欢喜冤家》第续五回:「我如今不免吟几句情诗送去与他,若有意必有回头,如又似留作对联的光景,我看他亲笔批语在此了,怕他怎的!」《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过了十馀日,旨意回头:著平治来京。」《野叟曝言》第三二回:「自从李四嫂给了回头,便得此病。」
6.回心转意、改变主意。《水浒传》第三回:「时来富贵皆因命,运去贫穷亦有由。事遇机关须进步,人当得意便回头。」《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天下事最妙的是云端里看厮杀,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看后来这位安水心先生怎的下手,这位何玉凤姑娘怎的回头。」《官场现形记》第一五回:「鲁总爷因为是庄大老爷的面子,不好回头,暂时留用。」
7.复苏、病情好转。《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狄周瞒了主人,反与歹人合成一股,洒泼主人的东西,也被天雷震的七死八活,救的虽然回头,还是发昏致命。」《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生都不下药了。」
《國語辭典》:回头(回頭) 拼音:huí tou
一种烙烤有馅的北京小吃,两头向内转折,故称。
《漢語大詞典》:楼头(樓頭)
(1).楼上。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 南游子。”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2). 宋 时对欺诈者的鄙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言人虚伪不检者曰楼头。盖 宋 时 何 家楼下多亡赖,以滥恶物欺人,其时有‘ 何 楼’之号。楼头者,盖 何 楼之恶魁也。”
(2). 宋 时对欺诈者的鄙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言人虚伪不检者曰楼头。盖 宋 时 何 家楼下多亡赖,以滥恶物欺人,其时有‘ 何 楼’之号。楼头者,盖 何 楼之恶魁也。”
《高级汉语词典》:头白
老人发白。即白头
《漢語大詞典》:玉女洗头盆(玉女洗頭盆)
《漢語大詞典》:玉女盆
见“ 玉女洗头盆 ”。
《漢語大詞典》:玉女洗头盆(玉女洗頭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