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马屁拍在马脚上(马屁拍在马脚上)  拼音:mǎ pì pāi zài mǎ jiǎo shàng
奉承人没有奉承到恰当的地方上,反而犯了忌讳,自讨没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那官儿听了,方才知道这一下马屁拍在马脚上去了。」也作「马屁拍在马腿上」。
《国语辞典》:马屁拍在马腿上(马屁拍在马腿上)  拼音:mǎ pì pāi zài mǎ tuǐ shàng
奉承人没有奉承到恰当的地方,有的还犯了忌讳,自讨没趣。如:「他未能察觉对方神情有异,才会马屁拍在马腿上,碰了一鼻子灰。」也作「马屁拍在马脚上」。
《国语辞典》:笑脸攻势(笑脸攻势)  拼音:xiào liǎn gōng shì
以和善或阿谀的态度奉承别人,以达到目的。如:「他发动笑脸攻势解决棘手的问题。」
《国语辞典》:迎意承旨  拼音:yíng yì chéng zhǐ
能迎合奉承他人的心意。《新五代史。卷一四。唐太祖家人传。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刘氏多智,善迎意承旨,其他嫔御莫得进见。」
《国语辞典》:臭恭维(臭恭维)  拼音:chòu gōng wéi
讥称奉承阿谀,说好听的话。《文明小史》第一三回:「自己不能亲到,那四六信总是一派的臭恭维。」
《国语辞典》:死性  拼音:sǐ xìng
1.性情固执。
2.性情过直,不善于奉承或权变。
《国语辞典》:灌迷汤(灌迷汤)  拼音:guàn mí tāng
恭维、奉承别人,使人心神迷醉。如:「喜欢向上司灌迷汤的人令人讨厌。」也作「灌米汤」。
《国语辞典》:恭维话(恭维话)  拼音:gōng wei huà
奉承的话。如:「部属们说的不过是些恭维话罢了!可别信以为真!」《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县官盛筵相待,说了无数的恭维话,一心要来笼络。」
分类:奉承
《国语辞典》:篾客  拼音:miè kè
专门奉承别人,藉机会沾取利益的人。《野叟曝言》第三三回:「就是篾客,架儿,每年间也要陪些茶酒,润润他的喉管。」也称为「篾片」。
《国语辞典》:奔走逢迎  拼音:bēn zǒu féng yíng
奔波忙碌于奉承讨好别人。如:「他因不善于奔走逢迎,终于退出官场。」《清史稿。卷二二○。诸王列传六。圣祖诸子。理密亲王允礽》:「允礽为太子,有所使令,众敢不从,即其中岂无奔走逢迎之人?」
《国语辞典》:阿谀逢迎(阿谀逢迎)  拼音:ē yú féng yíng
曲意奉承,讨好他人。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二九出:「专一承颜顺旨,阿谀逢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京师有一流棍,叫名李光,专一阿谀逢迎,谄事令孜。」也作「阿谀奉承」。
《国语辞典》:阿谀奉承(阿谀奉承)  拼音:ē yú fèng chéng
曲意奉承,讨好他人。《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也作「阿谀逢迎」。
《国语辞典》:谗言佞语(谗言佞语)  拼音:chán yán nìng yǔ
毁谤他人和奉承取悦他人的话。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一个李存信,两头蛇谗言佞语。」元。施惠《幽闺记》第七出:「怨著大金主上,信谗言佞语,杀害我忠良。」
《漢語大詞典》:附势趋炎(附勢趨炎)
谓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明 无名氏 《赠书记·奚奴辨本》:“朝庭一时无公道,我难道附势趋炎,把是非颠倒。”粤剧《搜书院》第三幕:“附势趋炎吾不惯,卑躬屈膝太无颜。”
《漢語大詞典》:奉附
奉承依附。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低眉屈膝,奉附权豪。”
分類:奉承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