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崩腾(崩騰)
(1).奔腾。 唐 张籍 《废居行》:“胡马崩腾满阡陌,都人避难唯空宅。” 宋 苏辙 《江涨》诗:“山中三日雨,江水一丈高,崩腾没州渚,淫溢侵蓬蒿。”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你道是善相持,能相竞,用不着喒军马崩腾,武艺纵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粉蝶:“ 阳 笑曰:‘海风引舟,亦可作一调否?’ 十娘 曰:‘可。’即按絃挑动,若有旧谱,意调崩腾;静会之,如身仍在舟中,为颶风所摆簸。”
(2).奔走,奔波。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且当竹柏其行,使岁寒而无改也。何有便当崩腾竞逐其闒茸之徒,以取容於若曹邪?” 唐 高适 《送蔡山人》诗:“丈夫遭遇不可知, 买臣 主父 皆如斯。我今蹭蹬无所似,看尔崩腾何若为。” 前蜀 贯休 《题兰江言上人院》诗:“只是危吟坐翠屏,门前岐路自崩腾。”
(3).动荡,纷乱。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崩腾 永嘉 末,逼迫 太元 始。” 南朝 陈 徐陵 《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自天数云否,朝祸荐臻,东夏崩腾,西京荡覆。”
(4).形容杂乱之貌。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一:“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羣蛰惊春雷。”
(5).飞扬,纷飞。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林景行 《独归》诗:“正愁风雨崩腾夕,难访 成连 到海滨。”
《國語辭典》:跋履  拼音:bá lǚ
经历、跋涉。《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冑,跋履山川,踰越险阻。」
《漢語大詞典》:跋履山川
同“ 跋山涉水 ”。 左传·成公十三年:“ 文公 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太公五世反葬于周:“夫 齐 之去 周 二千餘里,而使其已化之骨,跋履山川,触冒寒暑,自东徂西,以葬於封守之外,於死者为不仁。”
《國語辭典》:赪尾(赬尾)  拼音:chēng wěi
鱼疲劳则尾呈赤色。语出《诗经。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燬。」后用以比喻人民受困于虐政。唐。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黑头期命爵,赪尾尚忧鲂。」
《漢語大詞典》:化衣
谓衣着变色。形容仕途奔波之苦。 唐 李峤 《田假限疾不获还庄载想田园兼思亲友》诗:“游宦劳牵网,风尘久化衣。” 宋 欧阳修 《送方希则序》:“余自来上都,寓謁舍,化衣京尘,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参见“ 化衣尘 ”。
《漢語大詞典》:化衣尘(化衣塵)
指所蒙受的使衣着变色的尘土。多形容仕途奔波之苦。语出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 唐 赵嘏 《寄归》诗:“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 长安 不见春。” 元 曹之谦 《送王仲通》诗:“世事忽惊翻手雨,马蹄又踏化衣尘。” 清 唐孙华 《次韵答倪草亭》诗:“十年蹋遍化衣尘,故里重逢翠陌春。”
《漢語大詞典》:披霜
形容连夜奔波,备极辛劳。 明 孙柚 《琴心记·牛酒交欢》:“驰驛拥旄为大将,急王程带月披霜。” 太平天囯 赖文光 《自述》:“不料独立此间数载,战无不捷,踏雪披霜,以期復都于指日。”《红旗歌谣·挑砖歌》:“披霜戴露上九霄,脚手架上把砖挑。”
《漢語大詞典》:七奔
左传·成公七年:“ 子重 子反 於是乎一岁七奔命。”谓一岁中七次奔走应命。后以“七奔”谓一再奔波。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密涂亘万里,寧岁犹七奔。” 唐 王维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
《漢語大詞典》:鱼劳(魚勞)
《诗·周南·汝坟》“魴鱼頳尾” 毛 传:“頳,赤也。鱼劳则尾赤。” 郑玄 笺:“君子仕於乱世,其顏色瘦病,如鱼劳则尾赤。”本谓鱼疲顿,后比喻人的奔波劳顿。 唐 李商隐 《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击水三千,蹔随鹏运;墱流十二,免使鱼劳。”
《漢語大詞典》:化衣尘(化衣塵)
指所蒙受的使衣着变色的尘土。多形容仕途奔波之苦。语出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 唐 赵嘏 《寄归》诗:“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 长安 不见春。” 元 曹之谦 《送王仲通》诗:“世事忽惊翻手雨,马蹄又踏化衣尘。” 清 唐孙华 《次韵答倪草亭》诗:“十年蹋遍化衣尘,故里重逢翠陌春。”
《漢語大詞典》:道劳(道勞)
(1).路途上奔波之苦。仪礼·觐礼“遂入门左,北面立。王劳之” 汉 郑玄 注:“王辞之不即左者,当出隐於屏而袭之也。天子外屏劳之,劳其道劳也。”
(2).犹道乏。 吴景洲 《故宫盗宝案真相》三九:“我一下车,他们上来握手道劳, 溥泉 连声说:‘辛苦,辛苦!’” 沙汀 《呼嚎》:“说过道劳的话, 廖二嫂 就到粮食市上去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八:“卑职给 么太太 请安!并给 么太太 道劳!”
《漢語大詞典》:烟尘客(煙塵客)
亦作“烟尘客”。 指奔波于旅途者。 唐 卢照邻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诗:“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
分類:奔波旅途
《漢語大詞典》:檐簦
背着伞。喻奔波跋涉。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虞卿 者,游説之士也。躡蹻檐簦説 赵孝成王 。”陈书·蔡景历传:“昔折胁游 秦 ,忽逢盼採;檐簦入 赵 ,便致留连。”
分類:奔波跋涉
《漢語大詞典》:磕撞
(1).碰撞;撞击。 宋 范仲淹 《奏辩陈留移桥》:“据案帐上开説,所损舟船五十五隻内,五十隻因风并相磕撞致损,只有五隻因桥致损。”《水浒传》第三五回:“ 宋江 读罢,叫声苦……自把头去壁上磕撞,大哭起来。”《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这 祁伯常 从山上衝下,夹石带人,不惟被水,更兼那石头磕撞得骨碎肉糜,搁在一枝枣树枝上。”
(2).形容劳碌奔波。 茅盾 《虹》七:“她此时万不料还要在这崎岖的 蜀 道上磕撞至二三年之久。”
《國語辭典》:雨沐风餐(雨沐風餐)  拼音:yǔ mù fēng cān
被雨淋身,被风吹拂。比喻劳苦不安定。宋。刘宰〈石翁姥〉诗:「人归人去我何心,雨沐风餐人自老。」
《國語辭典》:栉风沐雨(櫛風沐雨)  拼音:jié fēng mù yǔ
以风梳发,以雨沐浴。比喻在外奔走,极为辛劳。参见「沐雨栉风」条。《三国志。卷一二。魏书。鲍勋传》:「况猎,暴华盖于原野,伤生育之至理,栉风沐雨,不以时隙哉。」
《漢語大詞典》:栉霜沐露(櫛霜沐露)
迎着霜,顶着露。形容奔波劳苦。 清 李渔 《怜香伴·僦居》:“櫛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
分類:奔波劳苦
《國語辭典》:栉风沐雨(櫛風沐雨)  拼音:jié fēng mù yǔ
以风梳发,以雨沐浴。比喻在外奔走,极为辛劳。参见「沐雨栉风」条。《三国志。卷一二。魏书。鲍勋传》:「况猎,暴华盖于原野,伤生育之至理,栉风沐雨,不以时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