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明赏慎罚(明赏慎罚)  拼音:míng shǎng shèn fá
奖赏严明,处罚谨慎。汉。荀悦《前汉纪。卷八。前汉孝文皇帝纪下》:「兴利除害,明赏慎罚,直言极谏,补主之过,德匡天下,威正诸侯,此人臣极谏直言之功也。」
《国语辞典》:赏不遗贱(赏不遗贱)  拼音:shǎng bù yí jiàn
奖赏的时候,不要遗漏了地位卑贱的人。《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焉。」
《国语辞典》:赏罚不明(赏罚不明)  拼音:shǎng fá bù míng
奖赏与惩罚的原则不恰当,该赏的不赏,该罚的不罚。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精忠岳传》第五二回:「他道我赏罚不明,因而怀恨,致有此举。」
《国语辞典》:赏罚不信(赏罚不信)  拼音:shǎng fá bù xìn
奖赏与惩罚不能取信于民。《管子。权修》:「赏罚不信,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韩非子。初见秦》:「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
《国语辞典》:赏罚无章(赏罚无章)  拼音:shǎng fá wú zhāng
奖赏和处罚毫无法度。《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逐我者出,纳我者死,赏罚无章,何以沮劝?」《周书。卷二一。尉迟迥传》:「杨坚以凡庸之才,藉后父之势,挟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赏罚无章,不臣之迹,暴于行路。」
《国语辞典》:赏一劝百(赏一劝百)  拼音:shǎng yī quàn bǎi
奖赏一人以激励众人。隋。王通《文中子。卷九。立命》:「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夫为政而何有!」也作「赏一劝众」。
《国语辞典》:功同赏异(功同赏异)  拼音:gōng tóng shǎng yì
立功劳相同,奖赏却不同。汉。荀悦《前汉纪。卷二三。元帝纪下》:「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别则百姓惑。」
《国语辞典》:计功行赏(计功行赏)  拼音:jì gōng xíng shǎng
考核功绩,给与奖赏。《精忠岳传》第七八回:「收拾人马,放炮安营,计功行赏。」
《国语辞典》:计功受赏(计功受赏)  拼音:jì gōng shòu shǎng
考核功绩,接受奖赏。《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其南部斩首获生,计功受赏如常科。」《晋书。卷五九。齐王囧传》:「长沙,成都,鲁卫之密,国之亲亲,与明公计功受赏,尚不自先。」
《国语辞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拼音:bù qiú yǒu gōng,dàn qiú wú guò
(谚语)不要求奖赏,只要求不犯过错。指人办事时消极保守以求自保的态度。《中国现在记》第二回:「干得好,人家居功,干得不好,我一个人的不是,……现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国语辞典》:照功行赏(照功行赏)  拼音:zhào gōng xíng shǎng
按照功劳的大小,分别给予不同的奖赏。《英烈传》第二八回:「今张元帅扶我为主,卿等俱宜协力同心,辅成大事,所有富贵,我当照功行赏。」
《國語辭典》:功高不赏(功高不賞)  拼音:gōng gāo bù shǎng
功劳之大已至无法加以赏赐的程度。《梁书。卷三二。陈庆之传》:「功高不赏,震主身危,二事既有,将军岂得无虑?」
《漢語大詞典》:构赏(構賞)
犹奖赏,赏赐。构,通“ 购 ”。墨子·号令:“若非伍而先知他伍之罪,皆倍其构赏。”
分類:奖赏赏赐
《漢語大詞典》:赏票(賞票)
奖赏的凭证。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只求老爷与小人做主,出个广捕文书,着落几个应捕,四处寻访。小人情愿立个赏票,认出谢金就是。”
分類:奖赏凭证
《國語辭典》:赏同罚异(賞同罰異)  拼音:shǎng tóng fá yì
同于己则赏,异于己则罚。《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