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女权运动(女权运动)  拼音:nǚ quán yùn dòng
指十九世纪以来,为争取女性平权的各种社会运动。参见「女性主义」条。
《国语辞典》:拈花摘叶(拈花摘叶)  拼音:nián huā zhāi yè
花、叶喻指女子。「拈花摘叶」指男子挑逗、勾引或玩弄女性,到处留情。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倚翠偎红,拈花摘叶。」也作「拈花惹草」。
《国语辞典》:拈花摘草  拼音:nián huā zhāi cǎo
花、草喻指女子。「拈花摘草」指男子挑逗、勾引或玩弄女性,到处留情。《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二出》:「拈花摘草,风流不让柳耆卿。」也作「拈花惹草」。
《国语辞典》:女性观点(女性观点)  拼音:nǚ xìng guān diǎn
从女性的感受、生命经验和立场来解读社会现象。
《国语辞典》:女性节目(女性节目)  拼音:nǚ xìng jié mù
以女性观众为主,专门为她们制作的节目。如:「最近国内电视纷纷推出以家庭妇女为观众群的女性节目。」
《国语辞典》:女性意识(女性意识)  拼音:nǚ xìng yì shì
一种女性的自觉意识。女性从对身为女性的理解、体会、价值等内在精神层面的自我认知,到对自我处境的觉察,进而产生改变的意识。
《国语辞典》:女性艺术(女性艺术)  拼音:nǚ xìng yì shù
由女性创作者依女性意识创作的艺术。包括女性电影、音乐、绘画、舞蹈、文学等各类艺术创作。并非指以女性为创作主题的艺术。
《国语辞典》:女中豪杰(女中豪杰)  拼音:nǚ zhōng háo jié
表现特出,具有豪气的女性。如:「花木兰代父从军,传诵千古,堪称女中豪杰。」
《国语辞典》:女子教育  拼音:nǚ zǐ jiào yù
我国千馀年来一直重男轻女,女性向来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至光绪三十三年(西元1907),学部奏请颁布女子师范学堂及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教育始正式列于学制系统。此后,女子教育逐渐普及,男女教育机会趋于平等。
《国语辞典》:恋父情结(恋父情结)  拼音:liàn fù qíng jié
1.心理学上指女童到了三至六岁期间,潜意识中爱慕父亲,因而嫉妒敌视母亲,但又担心遭致母亲伤害。为了避免母亲伤害,同时获得父亲的爱,因此女童在行为上模仿母亲,进而完成性别认同。此概念取材自希腊神话故事,也称为「厄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
2.女性对年长男性产生爱慕的心理。
《国语辞典》:恋母情结(恋母情结)  拼音:liàn mǔ qíng jié
1.心理学上指男童到了三至六岁期间,潜意识中爱慕母亲,而对父亲怀有敌意,但又担心招致父亲伤害。为了避免伤害,同时获得母亲的爱,因此男童在行为上模仿父亲,进而完成性别认同。此概念取材自希腊神话故事,也称为「伊底帕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2.男性对比其年长女性产生爱慕的心理。
《国语辞典》:蒙娜丽莎(蒙娜丽莎)  拼音:méng nà lì shā
义大利画家达文西的作品之一。为一幅女性半身肖像,以她脸上显现的神秘微笑著名于世,现陈列于巴黎罗浮宫美术馆。
《国语辞典》:红粉知己(红粉知己)  拼音:hóng fěn zhī jǐ
知心的女性朋友。如:「他视妻子为无可取代的红粉知己。」
《国语辞典》:丰神绰约(丰神绰约)  拼音:fēng shén chuò yuē
形容人的神态柔美。多用于女性。《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内中有两个女子,双鬟高髻,并肩而立。丰神绰约,宛然并蒂芙蓉。」《欢喜冤家》第三回:「竹扉内走出一个二十二、三的美妇来。淡妆素服,体态幽閒,丰神绰约,容光潋艳。」也作「丰姿绰约」。
《国语辞典》:菲洛普环(菲洛普环)  拼音:fēi luò pǔ huán
女性避孕用的器具。由英语Falope ring翻译得名。以直径两毫米的小圈环,紧紧扣住输卵管的中间,以达成避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