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68,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寒女
儿女情
儿女态
怨女
女红
女媭
女师
石女
女士
女谒
孤女
中女
妓女
女德
贤女
《國語辭典》:寒女  拼音:hán nǚ
贫穷人家的女儿。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彤廷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分類:贫家女子
《漢語大詞典》:儿女情(兒女情)
指男女或家人之间的恩爱。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尤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小生受老丈深恩,已为难报。今为儿女之情,一时不能自禁,猖狂至此。”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 鲁凤藻 、 陈梦湘 、 商宝意 、 金台衡 ﹞皆善言儿女之情。” 欧阳予倩 《馒头庵》第五场:“说罢了儿女情芳心已碎,学蝴蝶到花前比翼双飞。”
《國語辭典》:儿女态(兒女態)  拼音:ér nǚ tài
如小儿女般牵恋难舍的情态。唐。韩愈北极赠李观〉诗:「无为儿女态,憔悴悲贱贫。」《三国演义》第二四回:「帝泣谓妃曰:『卿于九泉之下,勿怨朕躬!』言讫,泪下如雨。伏后亦大哭。操怒曰:『犹作儿女态耶!』」
《國語辭典》:怨女  拼音:yuàn nǚ
已届婚龄欲结婚,但却无对象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七出:「臣闻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乃圣人之政。」
《國語辭典》:女红(女紅)  拼音:nǚ gōng
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汉书。卷五。景帝纪》:「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聊斋志异。卷二。婴宁》:「操女红,精巧绝伦。」也作「女工」、「女功」、「女事」。
分類:女红
《漢語大詞典》:女媭
亦作“ 女须 ”。
(1). 屈原 之姐。《楚辞·离骚》:“ 女嬃 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 王逸 注:“ 女嬃 , 屈原 姊也。” 郭沫若 《女神·湘累》:“﹝ 屈原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其姐 女须 扶持之。”
(2).后以为姊的代称。 宋 姜夔 《探春慢》词序:“予自孩幼从先人宦於古 沔 ,女须因嫁焉。中去復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 沔 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 宋 姜夔 《浣溪纱》词序:“予女须家 沔 之 山阳 ,左 白湖 ,右 云梦 。” 清 黄遵宪 《送女弟》诗:“粥粥扰群雌,申申詈女嬃。”
分類:词序
《國語辭典》:女师(女師)  拼音:nǚ shī
1.古代掌管教养贵族女子的女教师。《诗经。周南。葛覃》:「言告师氏。」汉。毛亨。传:「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金史。卷一三○。列女列传。阿邻妻沙里质》:「古者女子生十年有女师,渐长有麻枲丝茧之事,有祭祀助奠之事。」
2.女子的楷模。《梁书。卷七。皇后列传。太宗王皇后》:「后幼而柔明淑德,叔父暕见之曰:『吾家女师也。』」
3.指尼姑。《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却说非空庵原有两个房头,东院乃是空照,西院的是静真,也是个风流女师。」《野叟曝言》第一一回:「原来两位女师之病,都为余相公而起。小僧如在睡梦,一毫不知。」
《國語辭典》:石女  拼音:shí nǚ
俗称生理构造特殊而不能人道的女子。唐。齐己 寄文浩百法诗:「铁牛无用成真角,石女能生是圣胎。」《野叟曝言》第九六回:「我有个妹子,小名玉儿,相貌极好,却是个石女。」也称为「石妇」。
《國語辭典》:女士  拼音:nǚ shì
1.淑女。古称有士人操守的女性。《诗经。大雅。既醉》:「其仆维何?釐尔女士。釐尔女士,从以孙子。」唐。孔颖达。正义:「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毗陵女士沈琼枝,精工顾绣,写扇作诗。」
2.对妇女的敬称。如:「张女士是文艺界的名人。」
《國語辭典》:女谒(女謁)  拼音:nǚ yè
宫中得势嫔妃的进言。《汉书。卷七五。李寻传》:「日初出时,阴云邪气起者,法为牵于女谒,有所畏难。」
《漢語大詞典》:妇谒(婦謁)
谓通过宫廷宠信的女子干求请托。荀子·大略:“ 汤 旱而祷曰:‘……宫室荣与?妇謁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杨倞 注:“謁,谓也。妇謁盛,谓妇言是用也。”《公羊传·桓公五年》“大雩者何?旱祭也” 汉 何休 注:“君亲之南郊,以六事谢过自责曰:‘政不一与?民失职与?宫室荣与?妇謁盛与?苞苴行与?谗夫倡与?’”
《國語辭典》:孤女  拼音:gū nǚ
孤苦无依的女子。《红楼梦》第六五回:「便将贾珍、贾琏、贾蓉三个泼声厉言痛骂,说他爷儿三个诓骗了他寡妇孤女。」
《漢語大詞典》:中女
女红能力居中等的女子。管子·揆度:“上女衣五,中女衣四,下女衣三。”
仲女,次女。易·说卦:“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 太任 者, 文王 之母, 挚任氏 中女也。”后汉书·皇后纪下·献穆曹皇后:“ 献穆 曹 皇后 讳 节 , 魏公 曹操 之中女也。”
《國語辭典》:妓女  拼音:jì nǚ
1.女性歌舞艺人。《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济南安王康传》:「错为太子时,爱康鼓吹妓女宋闰,使医张尊招之不得,错怒,自以剑刺杀尊。」宋。王禹偁 寒食诗:「妓女穿轻屐,笙歌泛小舠。」
2.原指古代表演歌舞杂技的女性艺人,后来泛称以性交易为业的女子。传统道德标准中,对这类女性有所歧视。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妓女追陪,觅钱一世,临收计,怎做的百纵千随,知重咱风流媚。」《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妓女们相与的孤老多了,却也要几个名士来往,觉得破破俗。」也称为「娼妓」。
《國語辭典》:女德  拼音:nǚ dé
1.女子的德性。《国语。晋语八》:「故食谷者,昼选男德以象谷明,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南朝齐。王融永嘉长公主墓志铭〉:「肃穆妇容,静恭女德。」
2.女色。《汉书。卷六○。杜周传》:「女德不厌,则寿命不究于高年。」《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齐王芳》:「耽淫内宠,沉漫女德,日延倡优,纵其丑谑。」
3.指尼姑。《宋史。卷二二。徽宗本纪四》:「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
《漢語大詞典》:贤女(賢女)
(1).有才德的女子。诗·陈风·东门之池序:“《东门之池》,刺时也。疾其君之淫昬而思贤女以配君子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东家有贤女,自名 秦罗敷 。”红楼梦第四回:“故生了此女不曾叫他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
(2).敬称他人之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诸葛道明 女为 庾 ( 庾亮 )儿妇,既寡,将改适,与 亮 书及之 亮 答曰:‘贤女尚少,故其宜也。’”《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今者,幼儿已冠,贤女谅亦及笄,苟未订盟,愿如夙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