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68,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女巫
妻女
女事
女桑
仕女
女冠
女家
嬴女
息女
童女
女奴
女功
女色
巫女
两女
《國語辭典》:女巫  拼音:nǚ wú
1.古代以歌舞迎神,为人祈祷的女官。《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祓除衅浴,旱暵则舞雩。若王后吊则与祝前,凡邦之大灾歌哭而请。」
2.以通鬼神,为人祈福消灾、占卜等为职业的女子。《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小的每本是汴梁一个女巫。靖康之乱,有宫女婢逃出民间,见了小的们,误认做了柔福娘娘。」也称为「巫婆」。
《国语辞典》:妻女  拼音:qī nǚ
妻子及女儿。《三国演义》第六回:「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
《國語辭典》:女事  拼音:nǚ shì
妇女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事。《周礼。地官。闾师》:「任牧以畜事,贡鸟兽;任嫔以女事,贡布帛。」《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也称为「女红」。
《漢語大詞典》:女桑
小桑树。《诗·豳风·七月》:“猗彼女桑。” 郑玄 笺:“女桑,荑桑也。” 朱熹 集传:“女桑,小桑也。” 汉 枚乘 《七发》:“女桑河柳,素叶紫茎。”尔雅·释木:“女桑,桋桑。” 郭璞 注:“今俗呼桑树小而条长者为女桑树。” 清 王夫之 《九昭》:“飘女桑之季叶兮,哀弱丧之便娟。”
分類:桑树郭璞
《國語辭典》:仕女  拼音:shì nǚ
1.官宦人家的女子。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一折:「你看那王孙蹴鞠,仕女鞦韆。」
2.以古代贵族妇女或美女为题材的国画。也作「士女」。
《國語辭典》:女冠  拼音:nǚ guān
在道教门中修道的女道士。《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前。」唐。元结登九嶷第二峰〉诗:「何人居此处,云是鲁女冠。」也作「女官」、「女黄冠」。
分類:女冠女道
《國語辭典》:女家  拼音:nǚ jiā
结婚的两方,称女方为「女家」。《晋书。卷二九。五行志下》:「梁国女子许嫁,已受礼娉,寻而其夫戍长安,经年不归,女家更以适人。女不乐行,其父母逼强,不得已而去,寻得病亡。」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遇节序,即以节物、头面、羊酒之类追女家,随家丰俭。」
《漢語大詞典》:嬴女
指传说中的 秦穆公 女 弄玉 。 秦 , 嬴 姓,故称 秦 女为 嬴女 。 唐 李白 《凤凰曲》:“ 嬴女 吹玉簫,吟弄天上春。”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遂有 冯夷 来击鼓,始知 嬴女 善吹簫。” 宋 苏轼 《元祐三年端午帖子词·皇太后阁》之四:“应将 嬴女 乘鸞扇,更助南风长棘心。”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紫鸞声满,须吹 嬴女 之簫。”
《國語辭典》:息女  拼音:xí nǚ
亲生的女儿。《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唐。张守节。正义:「息,生也。谓所生之女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门生有个息女,生得虽不十分怎样,却还略知大义。」
《國語辭典》:童女  拼音:tóng nǚ
1.未成年的女孩。《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传。齐武王演传》:「娴都性婉顺,自为童女,不正容服不出于房,宗族敬焉。」
2.处女。
《國語辭典》:女奴  拼音:nǚ nú
1.女奴隶。古代因犯罪或受牵连而被没入官府为奴工的女子。《周礼。天官。冢宰》:「女酒三十人。」汉。郑玄。注:「女酒,女奴晓酒者。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
2.婢女。《新唐书。卷二二四。叛臣列传上。李锜》:「苍头女奴,名马工车,惴惴常畏捕取。」《太平广记。卷四九一。非烟传》:「烟数以细过挞其女奴。奴阴衔之,乘间尽以告公业。」
3.猫的别名。唐。张泌〈妆楼记。女奴〉:「猫,一名女奴。」
《國語辭典》:女功  拼音:nǚ gōng
女子所做的针线、刺绣、缝纫等工作。《管子。山国轨》:「田中有木者,谓之谷贼。宫中四荣树,其馀曰害女功。」《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也作「女红」。
《國語辭典》:女工  拼音:nǚ gōng
1.女性工人。如:「她在玩具工厂当女工。」
2.从事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的妇女。《周礼。天官。冢宰》:「缝人奄二人,女衔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三国魏。吴质〈答魏太子笺〉:「农夫逸豫于疆畔,女工吟咏于机杼。」
3.女子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西游记》第二三回:「小女俱有几分姿色,女工针指,无所不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吟得诗,作得赋,琴棋书画,女工针指,无不精通。」也作「女红」。
《國語辭典》:女色  拼音:nǚ sè
女子的美色。如:「金钱、名利和女色,是令人难以抗拒的诱惑。」《荀子。乐论》:「故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言。此三者君子慎之。」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一来我女色再不贪,二来香醪再不吃,堆金积玉成何济。人生一世心都爱,谁为三般事不迷?」
《漢語大詞典》:巫女
女巫。 唐 刘蜕 《悯祷辞》:“役巫女兮鼂鼓坎坎,风笛摇空兮舞袂衫衫。” 宋 秦观 《题郴阳道中一古寺壁二绝》之二:“哀歌巫女隔祠丛,飢鼠相追坏壁中。”
分類:女巫
《骈字类编》:两女(两女)
汉书司马相如传: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 楚国先贤传:孙携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李白 梁父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