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奴隶(奴隸)  拼音:nú lì
供人使役而不能自由的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你也算得一方之主,为什么要听那陆贼的指挥?不是甘心做他的奴隶吗?」
《漢語大詞典》:种植园奴隶制
指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建立的、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农场制度。早期使用白人契约奴,后以西欧殖民者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代替。从事向欧洲出口的农产品生产。该奴隶制到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颁布后被废除。
《国语辞典》:奴隶解放运动(奴隶解放运动)  拼音:nú lì jiě fàng yùn dòng
美国在十九世纪中叶,为解放被剥夺自由和人权的奴隶而发起的运动。系因美国南方农业和北方工业结构和生活型态的不同,导致对奴隶制度产生歧见,引发南北战争。战争结束后,北军胜利,奴隶制度正式废止。
《漢語大詞典》:奴隶贸易
指16世纪至19世纪末西方殖民者将非洲黑人大量贩卖到美洲去从事奴隶劳动的活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殖民者相继参与这种贸易。被贩运到美洲的非洲黑人约1500万人。
《漢語大詞典》:奴隶人
奴仆。例如:辱于奴隶人之手。——·韩愈《杂说》
分類:奴仆
《高级汉语词典》:奴隶社会  拼音:nú lì shè huì
一种社会形态,基本特征是奴隶主占有奴隶和生产资料,奴隶没有自由,为奴隶主进行生产劳动
分类:奴隶社会
《漢語大詞典》:奴隶主(奴隸主)
占有奴隶和生产资料的人,是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 杨朔 《乱人坑》:“人不是人,却和牲畜一样,最野蛮的奴隶主对待他的奴隶也不会更残暴。”
《漢語大詞典》:奴隶主阶级
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个剥削阶级。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用最残暴的手段剥削和压迫奴隶,同时也压榨自由民,使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贫困破产,沦为奴隶。随着奴隶社会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
《漢語大詞典》:奴隶主义(奴隸主義)
指不求深思只知一味盲从的处事原则。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
《國語辭典》:奴仆(奴僕)  拼音:nú pú
为人做低贱劳役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回:「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
《國語辭典》:生口  拼音:shēng kǒu
1.俘虏。《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也称为「活口」。
2.牲畜。《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张孝基事体已完,算还了房钱,收拾起身,又雇了个生口与过迁乘坐。」也作「牲口」。
《漢語大詞典》:奴虏(奴虜)
(1).俘虏;奴隶。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父老不辜,幼孤为奴虏。”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二》:“ 汉王 侮慢人,駡詈诸侯王如奴虏耳。”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不幸而为奴虏之胎,一出世即永为奴虏矣……子子孙孙世袭为隶。”
(2).视作俘虏、奴隶。史记·项羽本纪:“及 秦 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 秦 吏卒。”
分類:俘虏奴隶
《漢語大詞典》:象奴
指饲养象的奴隶。明史·职官志五:“驯象所,领象奴养象,以供朝会陈列、驾輦、驮宝之事。” 清 顾炎武 《黄侍中祠》诗序:“其妻 翁氏 及二女为官所簿録,将给象奴,亦赴水死。”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洗象》:“观者持钱畀象奴,如教献技,又必斜睨象奴受钱满数,而后昂鼻俯首,呜呜出声。” 沈石溪 《象群迁移的时候》:“有一位名叫 巴松波依 的老象奴,懂得大象的语言,能叫象耕地,叫象独自进森林运木料。”
分類:饲养奴隶
《漢語大詞典》:耕奴
指奴隶制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有时狡猾的奴隶主还可以把一小片土地给予耕奴,并让他们成家立业。这样施予小恩小惠,使男女耕奴于生产农作物之外,还能生儿育女以繁殖劳动力。”
《漢語大詞典》:佣隶(傭隸)
仆役;奴隶。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身为佣隶,妻为僕妾,往而不返,客死敌国。” 唐 司空图 《泽州灵泉院记》:“常念蓄役之外,以逮佣隶,虽豢养至丰,莫不苦于受制。” 清 唐甄 潜书·思愤:“其於愚人则流於佣隶,入于窃乞。”
分類:仆役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