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桂如虎,一作如篪,贵溪(今属江西)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曾知柳州。事见清同治《贵溪县志》卷七之二。
桂如虎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四七六
桂如虎,理宗时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人,进士及第。见雍正《湖广通志》卷三二。
猛如虎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 【介绍】: 明末蒙古人。降明,居榆林。骁勇善战,积功至游击。崇祯间参与镇压农民军,杀混世王、九条龙,擢蓟镇中协总兵官。旋以故落职。十三年,从杨嗣昌入蜀,监军万元吉擢之为正总统。曾率兵追击张献忠。十四年,开县黄陵城之战,为献忠所败。会疽发于背,退守南阳。十一月守城拒李自成,城破,巷战死。
《漢語大詞典》:虎脊
本谓骏马毛色如虎。后用作骏马的代称。《汉书·礼乐志》:“天马徠,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马毛色如虎脊(者)有两也。”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三:“龙文虎脊皆君驭,歷块过都见尔曹。”
《國語辭典》:虎而冠  拼音:hǔ ér guàn
老虎虽穿戴人的衣物,但实质上仍俱有老虎凶暴的本性。比喻行为残虐的人。《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杨仆传》:「奸滑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其爪牙吏虎而冠。」
《漢語大詞典》:虎吏
凶残如虎之酷吏。 唐 欧阳玭 《野人献日赋》:“上或逼於狼政,下或临於虎吏;汲汲为心,营营为意。” 鲁迅 《南腔北调集·偶成》:“‘酷刑’的发明和改良者,倒是虎吏和暴君,这是他们唯一的事业,而且也有工夫来考究。”
《漢語大詞典》:虎炳
谓文采如虎纹明著。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夫上天之所以垂象, 唐 虞 之所以为称,大人虎炳,君子豹蔚, 昌 旦 定圣,謚於一字, 仲尼 从 周 之郁,莫非文也。”
《国语辞典》:官虎吏狼  拼音:guān hǔ lì láng
官吏贪婪残暴,有如虎狼。《聊斋志异。卷八。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国语辞典》:虎啸鹰扬(虎啸鹰扬)  拼音:hǔ xiào yīng yáng
如虎长啸、似鹰翱翔般威武奋扬。如:「从旧时的照片,可以看出他年少时便英气风发,虎啸鹰扬。」
《国语辞典》:虎体熊腰(虎体熊腰)  拼音:hǔ tǐ xióng yāo
背宽厚如虎,腰粗状似熊。形容人的体型魁伟。《三国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也作「虎背熊腰」、「熊腰虎背」。
《国语辞典》:彪腹狼腰  拼音:biāo fù láng yāo
形容体格如虎狼般结实壮硕。《三国演义》第一○回:「只见一位少年将军,面若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执长鎗,坐骑骏马,从阵中飞出。」
《国语辞典》:彪形大汉(彪形大汉)  拼音:biāo xíng dà hàn
形容身材高大,健壮如虎的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孟清见了,慌忙踅转身望里面跑,口里一头叫,赛儿见兵快来拿人,嘻嘻的笑,拿出二三十纸人马来,往空一撒,叫声:『变!』只见纸人都变做彪形大汉,各执鎗刀,就里面杀出来。」《野叟曝言》第四六回:「阶下站著三四个彪形大汉,手执刀棍,见素臣上阶,齐声喝跪。」
《漢語大詞典》:白面虎
喻指凶狠如虎的人。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 成化 间, 吴中 大水,郡守 刘瑀 酷虐子民,督徵粮税,乡民苦楚,血肉狼藉,破产荡业,不胜栲掠,时人目为‘白面虎’。”
《國語辭典》:鸱目虎吻(鴟目虎吻)  拼音:chī mù hǔ wěn
形容相貌锐利凶狠。《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是时有用方技待诏黄门者,或问以莽形貌,待诏曰:『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王莽非直鸱目虎吻,亦紫色蛙声。」
分類:如虎凶恶
《漢語大詞典》:裸兽(倮獸)
短毛的野兽,如虎豹之类。一说身无毛羽鳞甲的动物。管子·幼官:“饮於黄后之井,以倮兽之火爨。” 尹知章 注:“倮兽,谓浅毛之兽,虎豹之属。” 石一彦 注:“倮兽,非毛非羽非鳞非介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