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79,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猛如虎
艾毓初(字 孩如 忠节 )
费道用(字 訚如、暗如 号 笔山 )
赵煇(字 黄如 )
邹鎏(字 石可 号 如砺 )
马刚中(字 九如、毅伯 )
史元调(字 鼎如 号 筑岩 )
张溥(字 天如、乾度 号 西铭、娄东二张、侯在 仁孝先生 )
路如瀛
释济亮(字 灰如 王 )
施元徵(字 泰先 号 旷如 别称 奇绩 )
杨廷鉴(字 冰如 号 靖山 )
丘瑜(字 德如 号 鞠怀 )
周之茂(字 松如 )
其它辞典(续上)
张如芝(号 云眉 )猛如虎
艾毓初(字 孩如 忠节 )
费道用(字 訚如、暗如 号 笔山 )
赵煇(字 黄如 )
邹鎏(字 石可 号 如砺 )
马刚中(字 九如、毅伯 )
史元调(字 鼎如 号 筑岩 )
张溥(字 天如、乾度 号 西铭、娄东二张、侯在 仁孝先生 )
路如瀛
释济亮(字 灰如 王 )
施元徵(字 泰先 号 旷如 别称 奇绩 )
杨廷鉴(字 冰如 号 靖山 )
丘瑜(字 德如 号 鞠怀 )
周之茂(字 松如 )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如芝(?—1641年),号云眉,河南信阳州(今信阳市)人,同进士出身。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兵部观政,授德安府教授,六年升国子监博士,七年升南京户部主事,八年升福建司员外郎,九年升郎中,十四年授安庆府知府,未任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 【介绍】: 明末蒙古人。降明,居榆林。骁勇善战,积功至游击。崇祯间参与镇压农民军,杀混世王、九条龙,擢蓟镇中协总兵官。旋以故落职。十三年,从杨嗣昌入蜀,监军万元吉擢之为正总统。曾率兵追击张献忠。十四年,开县黄陵城之战,为献忠所败。会疽发于背,退守南阳。十一月守城拒李自成,城破,巷战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 【介绍】: 明陕西米脂人,字孩如。崇祯四年进士。授内乡知县。生长边陲,习战事,初至内乡,设守备以御义军。屡迁至右参议,分守南阳。为李自成军所破,自缢死。维基
艾毓初(?年—1641年),字孩如,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崇祯辛未进士。官至河南参议。谥号忠节。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五年授官河南内乡县知县,十一年升襄阳府同知,累迁河南右参议,分守南阳。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一月,李自成破南阳,艾毓初题诗城楼,自缢殉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贵州石阡人,字訚如。崇祯四年进士。官福建福清知县。尝与杨德周等辑唐代福建人诗为《闽南唐雅》。维基
费道用,字暗如,号笔山,贵州石阡人,同进士出身。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三甲三十七名,后由福建福清县知县,迁兵部郎中,转吏部考功司。著有《碧桃轩集》。
人物简介
维基
赵煇(16世纪—1642年),字黄如,山西平阳府蒲州河津县人。赵煇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成进士,授户部山东司主事,管理两督仓储,杜绝贪污,令宦官忌惮。不久转任兵部郎中,在霸州担任山西兵备副使。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军攻打霸州城,赵煇同知州丁师羲固守城池,城破后穿好冠服,和幼子赵埝从容自杀,朝廷追赠光禄寺卿,恩荫其子,给予祭葬,入祀乡贤忠义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四八
邹鎏,字石可。海阳(今潮州)人。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进士。授户部主事,榷河西务兼管漕运,夙弊釐清。转本部员外郎,升四川司郎中。出知襄阳府,时张献忠据谷城,襄阳几陷,鎏练兵筹饷,出奇制胜,越四月而城得全。以荐署郧襄监军副使,官至太仆寺卿,以母老乞归。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一八有传。维基
邹鎏(17世纪—17世纪),字石可,号如砺,广东潮州府海阳县籍福建莆田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进士出身。邹鎏是户部侍郎邹守愚的曾孙,嘉靖四十年举人、户部主事邹迪之孙,年幼失去父亲,有孝顺母亲名声,天启四年(1627年)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成进士,礼部观政,五年获授户部山东司主事,六年管理河西钞关税务,并兼管漕运,清除宿弊,八年升任员外郎,专理新饷,升四川司郎中,外任襄阳知府,就任前请假探望母亲,长跪受教后才前往履新。张献忠佔据谷城,襄阳几乎失陷,邹鎏就训练士兵、筹集粮饷,出奇制胜,四月后城池保全,御史林铭球上疏推荐他署任郧襄道监军副使;适逢士兵兵变,他开谕和平解决此事,不久张献忠诈降,上级打算用公帑犒军,他指出张献忠难以预料,不可相信,而且没有功劳,不能擅动库藏,因而违逆熊文灿,不久以母亲年老请求回乡。永历帝即位,擢任邹鎏为太仆少卿。永历七年(1653年)和郝尚久在潮州反正,拿出家产助饷;郭之奇上疏推荐他和洪梦栋适宜升用,不久李定国攻打新会败归,他就不再出仕,有《可园诗文集》流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 【介绍】: 明河南商城人,字九如。崇祯七年进士。除大同知县,擢翰林检讨,乞假归。会张献忠攻城,城破被杀。维基
马刚中(16世纪—1641年),字毅伯,河南汝宁府光州商城县人。马刚中是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举人,次年(1634年)联捷进士,获授大同知县。大同位处边境,军民杂处,监军又为宦官,他能够平衡各方,得众人欢心,升任翰林院检讨。他在翰林院读得中秘藏书,学识愈加丰富。崇祯十三年(1640年),马刚中省亲归里。次年,张献忠攻打商城,马钢中协助知县盛以恒守城,和义勇作战。流贼势众,别人劝其逃走,他回答:「吾矢志死守,谁倡此言,义当斩之!」人心稍定。后来流贼袭击北城楼,城破,被敌人肢解。
人物简介
维基
史元调,字鼎如,号筑岩,直隶镇江府金坛县籍,溧阳县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吏部观政时,两次上疏申雪父亲工部主事史维堡为朱长世连累革职之冤。后授江陵县知县,崇祯五年因将楚藩为盗害民的宗室沉江,被惠王朱常润弹劾其擅自杀人,被逮入狱,之后革职为民。崇祯十五年,巡按汪承诏举荐他复职,推辞不出,卒后入祀江陵名宦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2—1641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天如,号西铭。幼即嗜学,读书每反复手抄,因以“七录”为斋名。天启四年,同创应社。与同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归,于次年集郡中名士,创立复社,并与应社合而为一。三年,与吴伟业同中举人,并于南京开复社大会。四年中进士,改庶吉士。以葬亲乞假归。六年,复社苏州虎丘之会,到者数千人。于是复社之声气通朝右。同里监生陆文声与张采有隙,求入社不许,乃诣阙告“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严旨穷究,及周延儒再相,事始得解,而溥已卒。诗文敏捷,对客挥毫,俄顷立就。有《七录斋集》,又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词学图录
张溥(1602-1641) 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选庶吉士。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天启四年(1624)二人在苏州创建复社。天启六年撰写《五人墓碑记》,痛斥阉党。崇祯元年(1628)与张采一起在太仓发起驱逐阉党骨干顾秉谦之斗争,所撰散文,脍炙人口,由是"二张名重天下"。崇祯二年(1629)组织和领导复社与阉党斗争,复社声势震动朝野。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天如,太仓州人。崇祯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有《七录斋集》。维基
张溥(1602年—1641年),字乾度,后改字天如,号侯在,改号西铭,直隶太仓州(属今江苏太仓市)人。明代文学家、学者,复社领导人。张溥幼年好读书,所读书必手抄写一遍,朗诵过后焚烧,如此者五六遍才止,右手握笔管的指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指受冻皲裂,每日用热水洗手数次,后来将幼时读书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即来缘于此。与同邑张采同学齐名,时称“娄东二张”。崇祯元年(1628年)两张以选贡入京考试,张采成进士,两人名声大振于都下。二年(1629年),张溥归乡,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以复古学为名,称为复社,成员有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后来遍及全国,超过三千人,平时以文会友,兼又评议时政,“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崇祯三年(1630年)张溥和吴伟业、杨廷枢、吴昌时、陈子龙等同时中举。崇祯四年(1631年),又与吴伟业中进士。张溥得授庶吉士。以葬亲乞假归里。崇祯十年(1637年),礼部员外郎吴昌时与张溥一起推举周延儒复出。同乡监生陆文声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发张溥等结党乱天下,福建人周之夔曾经担任苏州府推官,因事被免职,怀疑是张溥所为,听闻陆文声举报复社,也弹劾张溥等人把持计典,复社等人恣横之状,章表送到巡抚张国维手中,张国维言周之夔去官并不关张溥之事,提学倪元珙也出面维护复社,俱遭到崇祯皇帝下旨斥责。吴昌时对张溥下毒,张当夜就腹部剧痛而死,年四十。,无子嗣,学者私谥仁孝先生,黄道周为之作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山西陵川人。崇祯中官临清同知。清兵破城,死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释济亮,字灰如。姓王氏,萍乡人也。父本茹素,母简氏,亦有善德,世积醇和,感徵吉兆。故亮生有夙因,幼习诵读,便喜内典。乡塾之后,乐近僧徒,因告二亲,愿出尘纲,竟弗之许。年三十,乃托商游楚,舟次绣林,始从自性老宿薙落,俄而受戒大沩,访道吴门,首依大树證公,遵教参究。久之,大有发明,盖已升其堂矣。后历天童、三峰,遍谒诸老,咸以法器目之。亮殊以大慧未圆悟,时深警策,已而闻问石唱道天隆,遂往依之。服膺拳拳,三易寒暑,曲尽大法,所谓五家宗旨不传之密,俱从定力得之,如指诸掌,更无所疑。因仍反楚,住于夹山。是时问石亦应楚藩之请,道重湖南北间。亮则屏息于碧岩青嶂,若弗闻也者。待其退席白云,乃走僧致询。白云门庭高峻,不轻授人,顾于亮眷眷弗舍,若风穴之于首山焉。亮终自韬晦,时思引退,乃灵岩挽之于前,檗庵推之于后,而原直且激励之,使之出世。原直道眼空阔,不可一世,于亮独倾倒笃挚,勉令升座九峰,万众叹服。未几,应公安报慈之请。寺本创自唐时藏屿禅师。历宋迄元,宗风蔚然,殿宇宏丽。明季鼎革,烬于兵燹。虽圆通一殿,古制犹存,亦仅支梁栋,而廊庑寮舍,荡然俱空。自亮率彼高足,憩锡于兹,法幢既建,檀施旋集,曾不踰期,而法堂、禅关、香积之厨,次第具举。虽筑垣植树,事必躬亲。盖驰笠之时,但见茎草,晏坐之际,蔚为宝坊矣。后为湖南抚军衡斋周公请赴白云,亮亦自以为得法之地,力为兴复。慈风所扇,神人悦助。举已失之土田,久废之殿阁,于荒烟蔓草中,恢扩崇隆,悉复旧观,谓少酬夙愿,而亮亦勤瘁矣。公安二圣寺者,创始安远二公,佛东圆悟亦尝于此演唱宗乘,废毁已甚,亮久怀兴葺,乃建立就绪。适值南诏之变,兵抵江介,亮年腊已高,弟子迎归报慈。一时悍弁武卒入其境者,莫不展敬,回怒为悲,其驯感暴恶如此。亮性刚介严冷,轻名重道,志坚行密,去留无所执吝。所至之地,如威凤卒止,百鸟翔集。契嵩善嗔,慈明喜骂,亮盖兼之。而徒众益盛,远近趋风,随其根器,各有所造。以清康熙辛酉冬十一月二十九日示寂,寿八十,腊四十九,荼毗得舍利数十。所著《语录》四卷,塔于寺西。原弟子树可彻、雪干远,复继其志,重修大雄殿、藏经阁。不数载,兴废举坠,光复旧物,皆足砥柱末法,唱导丛林,雪后继席报慈,树又徇神山之请,兴复祖庭矣。
人物简介
维基
施元徵,字泰先,号旷如,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成己未科第三甲进士,授台州府推官,崇祯初,官南京国子监助教,上击珰荐贤二疏,进副职方郎,摄督捕,领十八营,有警备功,迁武选正郎,擢湖广臬副。内艰归,起福建副使兼右参议,会海寇肆掠,有前锋曾旺者,短而悍。元徵授计海防刘某,生得之,随分兵三路蹙之后,以一军截归路,贼穷乞命,乃戮其渠四十六人,馀放免,首尾仅七日,贼平民安堵,时称奇绩。十六年癸未入都,中流言下狱,事白还原官,将补用而京城陷,遂归不复出。元徵受学高忠宪攀龙,人谓不愧其师,祀道南。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廷鉴(1603年—1665年),字冰如,号靖山,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明朝末科状元,历仕李自成、南明及清廷。幼习勤苦,早年师从孙慎行、张玮,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状元,是明朝最后一位状元,与吕宫是“僚婿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杨廷鉴化妆外逃被识破,遂投降起义军。任弘文馆编修。李自成兵败,杨廷鉴又投奔南明。弘光朝廷灭亡后回乡,洪承畴推荐杨廷鉴为官,廷鉴是武进人,顺治帝见到家乡在武进的大臣,都要问杨先生最近病得如何,什么时候能好,欲请杨出山为官。随后出仕清朝,任江南省松江府儒学教授。顺治十七年(1661年)常州大旱,杨廷鉴提议知府设立粥厂多处,“自城迄乡凡70里,救活灾民不可胜计”。康熙四年(1665年)正月二十八日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湖广宜城人,字德如,号鞠怀。天启五年进士。崇祯间屡迁少詹事,历礼部侍郎。寻为东阁大学士。李自成克北京,与方岳贡同被俘,拘押刘宗敏所,拷掠无所得,获释,后又被杀。
人物简介
维基
周之茂(16世纪—1644年),字松如,湖广黄州府麻城县人。周之茂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成进士,户部观政后,六月授户部浙江司主事,八年升贵州司员外郎,九年任云南乡试主考官,本年升浙江司郎中;十年(1637年)时升任淮安知府,以推辞不赴任被下狱,次年被赦免回乡。很快周之茂得复职,十七年(1644年)春天北上候补任职,任命未下,李自成已攻陷北京,被擒拿后迫令下跪,他拒绝而遭挺击,折断手脚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