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昏墨
指官吏枉法妄为,贪赃受贿。语出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 皋陶 之刑也。”《隋书·刑法志》:“杀伤有法,昏墨有刑,此盖常科,易为条例。” 清 萧山庸闲叟 《〈秋女士赞〉序》:“乃一班昏墨官吏,施其野蛮手段,杀及无辜,竟使热心毅力之豪侠家,断送於 轩亭 市口,岂不寃哉!”
《漢語大詞典》:昏妄
无知妄为。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现在的昏妄举动,胡涂思想,那时也早已有过,并且都闹糟了。”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邓伯道 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分類:无知妄为
《漢語大詞典》:浅妄(淺妄)
浅薄妄为。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有 张君平 者,以疏导京东积水,始輟用 汴 夫。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费役为功, 河 日以堙塞。”
分類:浅薄妄为
《漢語大詞典》:陵肆
自高自大,任意妄为。后汉书·窦宪传:“ 宪 既负重劳,陵肆滋甚。”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橈心於邪儒之説,交臂於陵肆之徒。” 宋 叶适 《题陈寿老文集后》:“近宗 欧 曾 ,远揖 秦 汉 ,未脱模拟之习,徒为陵肆之资。”
《漢語大詞典》:讹作(訛作)
(1).胡作妄为。 宋 吕陶 《太中大夫武昌程公墓志铭》:“ 彭 人有为 灌口 神取妇者, 潭 人有祭 张太保 神者,皆讹作乱俗,一惩以法。”
(2).误作。 清 杨复吉 《梦阑琐笔·丛谈》:“‘黄梅时节家家雨’,係 赵师秀 约友诗,见《清苑斋集》,今讹作 司马温公 。《四时读书乐》诗,係 宋 末 仙居 翁森 作,《治家格言》,係本朝 崑山 朱用纯 作,今俱讹作 朱子 。流俗相传,牢不可破。”
分類:讹作妄为
《漢語大詞典》:凶僭
犹言非分妄为。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三月己丑, 镇 定 州各遣使言 幽州 刘守光 凶僭之状,请推为尚父,以稔其恶。”
分類:非分妄为
《漢語大詞典》:谲妄(譎妄)
欺诈妄为。新唐书·裴延龄传:“ 陆贄 为宰相,帝素所信重,极论其譎妄不可任。帝以为排媢,愈益厚 延龄 。”
分類:欺诈妄为
《漢語大詞典》:凶放
放纵妄为。《宋书·谢晦传》:“何小子之凶放,实招祸而作愆。”
分類:放纵妄为
《國語辭典》:肆无忌惮(肆無忌憚)  拼音:sì wú jì dàn
恣意妄为,毫无顾忌。《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惟知怨望朝廷,不知己有何功,而敢如此肆无忌惮。」《醒世姻缘传》第五九回:「眼中绝不知有公婆,更是肆无忌惮的横行。」也作「全无忌惮」。
《国语辞典》:胡做乔为(胡做乔为)  拼音:hú zuò qiáo wéi
不顾法纪或不讲道理的任意妄为。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原来是兄弟将锦营冲,只我这些胡做乔为本不工。」
《国语辞典》:州官放火  拼音:zhōu guān fàng huǒ
讥讽在上位者倚势妄为,而禁阻在下者的基本权利。或比喻人只任自己胡作非为,而不允许别人行使正当的自由。参见「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条。如:「他这种州官放火的行为,令人敢怒不敢言。」
《国语辞典》:逞己失众(逞己失众)  拼音:chěng jǐ shī zhòng
恣肆妄为则失去众人的爱戴支持。《隋唐演义》第五六回:「兵法云:『兵骄必败。』盖骄则恃己轻人,骄则逞己失众,失众无以禦人,那得不败。」
《漢語大詞典》:横无忌惮(横無忌憚)
任意妄为,无所顾忌。 郭沫若 《羽书集·告国际友人书》:“这种狂暴的行为,就是未开化的蛮人都是不能做出的,而 日本 军部横无忌惮地,在二十世纪开明的今日,不惜一演再演地引以为快意了。”
《漢語大詞典》:横行不法
谓不守法纪,放肆妄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福建漳浦县乡民仇教事》:“ 福建 漳浦县 天主教民,平日横行不法,县令又极意袒护,故平民衔恨次骨。”
《漢語大詞典》:敛手屏足(斂手屏足)
缩手止步。形容不敢妄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滇越铁路问题》:“列强自知理屈,亦渐为之敛手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