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妄言  拼音:wàng yán
随便胡说或指荒唐无稽的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西游记》第三七回:「听汝之言,凭据何理?妄言祸福,扇惑人心!」也作「妄说」、「妄语」。
《國語辭典》:妄言妄听(妄言妄聽)  拼音:wàng yán wàng tīng
随便说说,随便听听。语本《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奚以妄听之。」比喻不求真实。清。袁枚〈子不语。序〉:「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
《国语辞典》: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拼音:gū wàng yán zhī,gū wàng tīng zhī
语本《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随便说说,随便听听。《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既如此,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罢!」
分类:随便听听
《国语辞典》:妄言轻动(妄言轻动)  拼音:wàng yán qīng dòng
随便乱说乱动。《红楼梦》第二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国语辞典》:不敢妄言  拼音:bù gǎn wàng yán
不敢轻意胡说。如:「他看县太爷异常威严,不敢妄言,只得从实招了。」
《國語辭典》:姑妄言之  拼音:gū wàng yán zhī
语本《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姑且随便说说,指不合情理或没有根据的言词。《歧路灯》第九九回:「此不过姑妄言之,卦姑、媒婆所传,岂可深信?」
《分类字锦》:不妄言笑
南史王思远传季圭之常曰见王思远终日匡坐不妄言笑簪帽衣领无不整洁便忆丘明士见明士蓬头散带终日酣醉吐论纵横唐𥤮卿宰便复忆见王思远言其两反也
分类:恭敬
《國語辭典》:乱道(亂道)  拼音:luàn dào
1.胡说。如:「不可乱道他人长短。」也作「乱说」。
2.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言论或主张。《汉书。卷八一。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漢語大詞典》:亡言
妄言。亡,通“ 妄 ”。《素问·方盛衰论》:“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絶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张隐庵 集注:“失神则亡。亡言者,亡妄之言。”亡,一本作“ 妄 ”。
分類:妄言张隐
《國語辭典》:谬言(謬言)  拼音:miù yán
荒唐错误的言词。《三国演义》第五二回:「玄德不信其言,孔明曰:『邢将军非谬言也。』」
分類:妄言隐语
《漢語大詞典》:谬语(謬語)
(1).妄言。 汉 陆贾 新语·明诫:“谬语出於口,则乱及万里之外。”新五代史·刘贇传:“ 道 既行,谓人曰:‘吾平生不为谬语人,今谬语矣!’”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三折:“我又不曾吃酒,岂有谬语?”
(2).隐语。左传·宣公十二年“有麦麴乎” 晋 杜预 注:“军中不敢正言,故谬语。”
分類:妄言隐语
《國語辭典》:妖言  拼音:yāo yán
怪诞的邪说。《史记。卷一○。孝文本纪》:「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
《漢語大詞典》:妄谈(妄談)
犹妄言,胡说。后汉书·窦融传:“多能採取虚伪,夸诞妄谈,令忠孝失望,传言乖实。”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如或妄谈,昊天是殛。” 明 李贽 《复邓鼎石书》:“若曰:‘救荒无奇策’,此则俗儒之妄谈,何可听哉!” 沈钧儒 《〈申屠氏〉序言》:“电影艺术,余絶无研究,不敢妄谈。”
分類:妄言胡说
《漢語大詞典》:僭言
越分妄言。亦用为谦词。 宋 苏轼 《与蔡景繁书》七:“如公言重,可为一言否?輒此僭言,不深谴否?”《宣和遗事》前集:“ 余深 问 曹辅 道:‘您小官何得僭言朝廷大事。’”《水浒传》第四十回:“休怪小生多説,因蒙错爱至厚,方敢僭言。”
《國語辭典》:三戒  拼音:sān jiè
1.戒色、戒斗、戒得。《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汉。蔡邕〈太尉杨秉碑〉:「昔仲尼垂三戒,而公克焉。」
2.不妄出入、不妄语言、不妄忧虑。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二○。杂识》:「齐斋倪公三戒:不妄出入、不妄语言、不妄忧虑。」
3.文章名。唐。柳宗元撰。分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部分,以寓言隐寓鉴戒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