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托体(託體)
(1).寄附躯体。 汉 蔡邕 《为陈留太守上孝子状》:“乌以反哺,託体太阳;羔以跪乳,为贄国卿。”新唐书·后妃传上·文德长孙皇后:“妾託体紫宫,尊贵已极,不愿私亲更据权于朝。 汉 之 吕 霍 ,可以为诫。”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上:“弱质託体君子,今将娩矣。”
(2).比喻文学艺术上的师承渊源。 清 汪懋麟 《史淑时诗序》:“其七言歌行,託体 长吉 ,而音情駘荡又类 鲍明远 。” 清 周寿昌 《〈渐西村人初集〉叙》:“ 寿昌 偏耆攷订,少而学诗,託体不尊,老尤浅率。”
《漢語大詞典》:附托(附託)
(1).依附寄托。韩非子·诡使:“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託有威之门以避傜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北齐书·冯子琮传:“ 和士开 居要日久, 子琮 旧所附託,卑辞曲躬,事事諮禀。”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讥谑:“ 吴中 一士人,曾为转运司别试解头,以此自负,好附託显位。”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那时候,由于豪门大族垄断了察举制度,许多人为了寻找做官的途径,多愿附托有权势的名门望族。”
(2).假借,凭借。 宋 洪迈 《夷坚志补·鬼国母》:“今夕除灵,故设水陆做道场追荐,何得在此?莫是别有强魂附託邪!” 明 唐顺之 《赠蔡年兄道卿序》:“百家众艺,莫不皆有可喜可慕,而皆可以附託圣贤之道。” 清 恽敬 《读〈孟子〉一》:“虽然,圣贤之学有所自则可矣,若一一比之,不为后世附託而无实者开一径歟?”
(3).委托,嘱托。 清 杜岕 《秋日登长干九层塔》诗:“ 康僧 舍利来,附託献多宝。”
《漢語大詞典》:宠寄(寵寄)
宠信而委托以重任。 唐 裴度 《代李大夫请朝觐表》:“大恩无报,终惧且慙。以至今日,又承宠寄。涓毫未効,齿髮将衰。” 宋 苏轼 《扬州谢到任表》之二:“一麾出守,方愧媮安,十国为连,復膺宠寄,恩荣既溢,慙汗靡寧。”
《漢語大詞典》:属笔(屬筆)
(1).谓执笔撰写。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而属笔者,皆共褒之,以为美谈。” 清 戴名世 《〈四书朱子大全〉序》:“盖发端於 程君 凤来 ,而余之属笔则在於乙酉丙戌间。”
(2).委托执笔。 宋 欧阳修 《峡州至喜亭记》:“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於 修 焉。”
《漢語大詞典》:拟托(擬托)
见“ 拟託 ”。
《漢語大詞典》:托寄(託寄)
(1).付托。晋书·张华传:“会帝问 华 :‘谁可託寄后事者?’”
(2).指所受付托。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相公宠擢之荣,託寄之重,自国朝已来,三者兼之甚鲜矣。”
(3).谓寄托情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孙兴公 作《庾公誄》,文多託寄之辞。” 元 欧阳玄 《墨梅赋》:“彼翰墨之託寄,亦何异乎《风》《骚》。”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 唐 、 五代 及两 宋 词人,皆文章尔雅……甚至名伎高僧,顽仙艷鬼,託寄深远,属引湛冥。”
(4).委托寄送。 清 杨恩寿 《坦园日记》卷七:“初十日,适有便赴 粤西 ,託寄家书。”
《漢語大詞典》:受托
接受人家的委托。如:我是受托办事。
《國語辭典》:重托  拼音:zhòng tuō
重要的托付。如:「身负重托」。
《國語辭典》:契约(契約)  拼音:qì yuē
二人以上同意的事项,依据法律习惯,彼此商订互相遵守的条件,而以文字为凭据者。也称为「契据」。
《國語辭典》:代表  拼音:dài biǎo
1.由机关、团体选举出来或受委托及指派以代替众人、团体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
2.替代人选。《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今天大帅本来是要自己出来演说的,因为多说了话怕发喘病,所以特委了这胡道台做代表。」
3.某一地、事、物的象徵物。如:「大使代表国家,所以他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漢語大詞典》:委制
(1).归顺并接受约束。国语·越语下:“上天降祸於 越 ,委制於 吴 。” 韦昭 注:“委,归也。”
(2).委托别人治理。尸子卷下:“ 张子 之背肿,命 竘 治之。谓 竘 曰:‘背非吾背也,任子制焉。’治之遂愈。 竘 诚善治疾也, 张子 委制焉。夫身与国亦犹此也,必有所委制然后治矣。”
《漢語大詞典》:转寄(轉寄)
委托一方把信件寄给另一方。 鲁迅 《书信集·致陈铁耕》:“今有复 吴先生 一信,乞即转寄为感。”
分類:委托信件
《國語辭典》:授权(授權)  拼音:shòu quán
上级长官或握有权力的人,委授部属一定的责任和事权,使在其监督下,得做担当自主的处理和行动。
《國語辭典》:代理  拼音:dài lǐ
1.代他人处理事务。如:「我明天没有空,这件事情就请你代理了。」
2.暂代他人职务。《老残游记》第一六回:「一封是内文案上袁希明的信,言白太尊现署泰安,即派人代理。」
《漢語大詞典》:托笔
委托代笔。
分類:委托代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