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婆娑老子
 
老子婆娑

相关人物
陶侃


《晋书》卷六十六〈陶侃列传〉~778~
侃在军四十一载,雄毅有权,明悟善决断。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苏峻之役,庾亮轻进失利。亮司马殷融诣侃谢曰:「将军为此,非融等所裁。」将军王章至,曰:「章自为之,将军不知也。」侃曰:「昔殷融为君子,王章为小人;今王章为君子,殷融为小人。」侃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时武昌号为多士,殷浩、庾翼等皆为佐吏。侃每饮酒有定限,常欢有馀而限已竭,浩等劝更少进,侃悽怀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踰。」议者以武昌北岸有邾城,宜分兵镇之。侃每不答,而言者不已,侃乃渡水猎,引将佐语之曰:「我所以设险而禦寇,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寇虏,乃致祸之由,非禦寇也。且吴时此城乃三万兵守,今纵有兵守之,亦无益于江南。若羯虏有可乘之会,此又非所资也。」后庾亮戍之,果大败。季年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未亡一年,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及疾笃,将归长沙,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仓库,自加管钥,以付王愆期,然后登舟,朝野以为美谈。将出府门,顾谓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
《國語辭典》:婆娑  拼音:pó suō
1.舞蹈的样子。《诗经。陈风。东门之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俛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娑而舞。」
2.盘旋、停留。《文选。宋玉。神女赋》:「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
3.阑珊、舒展。《北周。庾信。枯树赋》:「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4.舒展。唐。姚合 游阳河岸诗:「醉时眠石上,肢体自婆娑。」
5.委婉曲折。《文选。王褒。洞箫赋》:「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
6.茂盛的样子。《尔雅。释木》「如松柏曰茂」句下晋。郭璞。注:「枝叶婆娑。」
7.泪光闪动的样子。如:「泪眼婆娑」。
《国语辞典》:老子婆娑  拼音:lǎo zǐ pó suō
婆娑,盘旋、徘徊。老子婆娑乃自言徘徊流连不去。《晋书。卷六六。列传。陶侃》:「将出府门,顾谓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宋。辛弃疾〈沁园春。有酒忘杯〉词:「徘徊久,问人间谁似,老子婆娑。」
《国语辞典》:婆娑起舞  拼音:pó suō qǐ wǔ
盘旋舞蹈的样子。如「音乐一起,他们俩就在舞池婆娑起舞。」
分类:盘旋舞蹈
《漢語大詞典》:婆娑儿(婆娑兒)
鸥的别名。 宋 陶谷 清异录·禽:“ 郑遨 隐居,有高士问曰:‘何以閲日?’对曰:‘不注目於婆娑儿,即侧耳於鼓吹长。’谓玩鸥而听蛙也。”
分類:
《分类字锦》:婆娑栏槛(婆娑栏槛)
李中 题吉水县厅前新栽小松诗 输我婆娑栏槛内,晚风萧飒学幽泉。
分类:
《搜韵词典》:婆娑老子
参见“ 老子婆娑 ”。
《国语辞典》:老子婆娑  拼音:lǎo zǐ pó suō
婆娑,盘旋、徘徊。老子婆娑乃自言徘徊流连不去。《晋书。卷六六。列传。陶侃》:「将出府门,顾谓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宋。辛弃疾〈沁园春。有酒忘杯〉词:「徘徊久,问人间谁似,老子婆娑。」
《漢語大詞典》:婆娑没索
反复抚摩貌。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那汉子去脖项上婆娑没索的摸。”
分類:反复抚摩
《分类字锦》:江上婆娑
蔡襄 古寺偃松诗 须知才短为天幸,江上婆娑得所宜。
分类:
《國語辭典》:勃窣  拼音:bó sù
1.匍匐慢行。《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于是乃群相与獠于蕙圃,媻姗勃窣,上金堤。」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上。滇游日记二》:「既而风驰雨骤,山深路僻,两人者勃窣其间,觉树影溪声俱有灵幻之气。」
2.形容人言谈词采缤纷。《晋书。卷七五。列传。张凭》:「帝召与语,叹曰:『张凭勃窣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漢語大詞典》:娑盘(娑盤)
犹婆娑。舞貌。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行》:“主人起舞娑盘,能者穴触别端。” 黄节 注:“娑盘,媻娑也。倒言之以合韵。”
分類:婆娑
《漢語大詞典》:柳影
柳树婆娑的身影。 南朝 梁简文帝 《伤离新体》诗:“柳影长横路,槐枝深隐人。” 前蜀 顾夐 《虞美人》词:“凭栏愁立双蛾细,柳影斜摇砌。” 宋 陈造 《陪盱眙王使君东游》诗之二:“缆解鸥飞处,船移柳影中。” 元 胡祗遹 《阳春曲·春景》曲:“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清 厉鹗 《疏影》词序:“湖上见柳影,因赋此闋。”
《漢語大詞典》:盘跚(盤跚,槃跚)
亦作“ 盘珊 ”。
(1).犹蹒跚。跛行貌;不正貌。 汉 王延寿 《梦赋》:“鬼惊魅怖,或盘跚而欲走,或拘挛而不能步。” 晋 潘尼 《鳖赋》:“既颠坠於巖岸,方盘跚而雅步。” 宋 范成大 《致一斋述事》诗:“文书烟海困浮沉,不觉盘跚百病侵。” 明 徐渭 《读龙惕书》:“ 渭 小子感先生之忧道,识先生之苦心,虽志气不前,而盘珊思振。”
(2).婆娑貌。 唐 李贺 《瑶华乐》:“舞霞垂尾长盘跚,江澄海浄神母颜。” 唐 皮日休 《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之二:“佳树盘珊枕草堂,此中随分亦閒忙。” 前蜀 牛峤 《菩萨蛮》词:“釵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
槃跚:亦作“ 槃散 ”。亦作“ 槃珊 ”。犹蹒跚。行走摇晃不稳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 平原君 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 司马贞 索隐:“散音先寒反,亦作‘跚’,同音。”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老僕﹞管押行李在后,泥泞不能进, 少游 留道旁人家以俟,久之,方槃珊策杖而至。” 明王錂《春芜记·巧诋》:“槃跚难挨,羞杀我职居槐宰。”
《漢語大詞典》:沙羽
指婆娑起舞的凤凰。沙,婆娑,舞状;羽,鸟类的代称。礼记·明堂位“尊用牺象山罍” 汉 郑玄 注:“牺尊以沙羽为画饰。” 孔颖达 疏引郑志:“刻凤皇之象於尊,其形婆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