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决嫌(決嫌)
判断疑惑难明之事。嫌,嫌疑。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踌躇岐路之衢,愁劳羣疑之藪,煎神沥思,考校叛例,尝有穷年竟不豁了,治之勤苦,决嫌无地。”《三国志·魏志·锺繇传》“諡曰 成侯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有司议諡,以为 繇 昔为廷尉,辨理刑狱,决嫌明疑,民无怨者,由 于 张 之在 汉 也。”
《漢語大詞典》:抱衅(抱釁)
亦作“ 抱舋 ”。 处于嫌疑危难之中;负罪。《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唐 元稹 《海侄等书》:“及今思之,上不能及乌鸟之报復,下未能减亲戚之飢寒,抱舋终身,偷活今日。”
《國語辭典》:涉嫌  拼音:shè xián
有涉及的嫌疑。如:「他因涉嫌走私毒品而受到起诉。」「关于这桩泄密案,研发经理的涉嫌重大。」
分類:牵连嫌疑
《国语辞典》:疑犯  拼音:yí fàn
有犯罪嫌疑的人。如:「他被警方列为这宗抢案的疑犯。」
《漢語大詞典》:时嫌(時嫌)
一时的嫌疑。北齐书·幼主纪论:“ 河南 、 河间 、 乐陵 等诸王,或以时嫌,或以猜忌,皆无罪而殞。”南史·梁纪上·武帝上:“ 齐明 性猜忌,帝避时嫌,解遣部曲。”
分類:一时嫌疑
《国语辞典》:重嫌  拼音:zhòng xián
重大的嫌疑。如:「检方将这桩刑案涉有重嫌的人收押禁见。」
分类:重大嫌疑
《漢語大詞典》:冒亲(冒親)
谓不顾偏爱亲戚的嫌疑。文选·庾亮〈让中书令表〉:“冒亲以求一才之用,未若防嫌以明公道。” 吕向 注:“陛下冒亲戚嫌疑,求一小才之用,不如防备疑虑,以明公正之道。”
《漢語大詞典》:整冠纳履(整冠納履)
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以“整冠纳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此所谓蹊田夺牛,岂得谓无过!而整冠纳履,当避嫌疑者也。”
《國語辭典》:正冠李下  拼音:zhèng guān lǐ xià
在李树下不要整理帽子,可避免偷李的嫌疑。语本《乐府诗集。卷三二。相和歌辞七。无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比喻引起他人疑猜。《梁书。卷三三。王僧孺传》:「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徽绳。」
《漢語大詞典》:臧衅(臧釁)
贪赃的嫌疑。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太守 第五伦 擢为督邮。时 乌程 长有臧衅, 伦 使收案其罪。”
分類:贪赃嫌疑
《國語辭典》:无丝有线(無絲有線)  拼音:wú sī yǒu xiàn
丝是私、线是嫌的双关语,即无私有嫌。指没有私情,也有嫌疑。《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太守相公深知信之被诬,命郭某前来劝谕。信之若藏身不出,便是无丝有线了。」《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更有一件,你我是个孤男寡女,往来行走,必惹外人谈议,总然彼此清白,谁人肯信?可不是无丝有线?」
《漢語大詞典》:无私有意(無私有意)
自己虽无私心,别人则将认为有意。意为要避嫌疑。《水浒传》第四八回:“ 李应 道:‘他是 梁山泊 造反的人,我如何与他厮见!无私有意,你可回他话道,只説我卧病在牀,动止不得,难以相见。’”
《漢語大詞典》:闲罪(閒罪)
嫌疑的罪犯。国语·齐语:“制重罪赎以犀甲一戟,轻罪赎以鞼盾一戟,小罪讁以金分,宥閒罪。” 韦昭 注:“閒罪,刑罚之疑者。”国语·晋语七:“毕故刑,赦囚繫,宥閒罪,荐积德。”
分類:嫌疑罪犯
《国语辞典》:嫌犯  拼音:xián fàn
有犯罪嫌疑而无确證者。如:「这次抢案的嫌犯总共有五人。」
《國語辭典》:嫌疑犯  拼音:xián yí fàn
法律上指有犯罪嫌疑而未经證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