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堤防瓜李
 
政冠避李
 
李园冠
 
瓜李嫌疑
  
远瓜李


《乐府诗集》卷三十二〈相和歌辞七·平调曲三·君子行〉~467~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例句

嫌疑远瓜李,言动慎毫芒。 白居易 杂感

将调梅铉实,不正李园冠。 郑愔 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堤防瓜李能终始,免愧于心负此身。 韩偓 八月六日作四首

《國語辭典》:嫌疑  拼音:xián yí
1.被怀疑与某事相牵连。《三国演义》第九○回:「蛮人累有废杀之罪,自有嫌疑,留外人终不相信。」《红楼梦》第九回:「贾珍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
2.猜忌、怀疑。《红楼梦》第二七回:「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
《國語辭典》:嫌疑犯  拼音:xián yí fàn
法律上指有犯罪嫌疑而未经證实的人。
《国语辞典》:嫌疑分子  拼音:xián yí fèn zǐ
被怀疑从事非法活动或与某非法活动有关连的人。
《国语辞典》:不避嫌疑  拼音:bù bì xián yí
不顾忌他人的猜疑。《红楼梦》第二七回:「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嘻怒无常。」
《國語辭典》:犯罪嫌疑人  拼音:fàn zuì xián yí rén
刑事诉讼制度中,在检察官实施侦查阶段以前,对涉嫌犯罪者的称谓。
《國語辭典》:形迹(形跡)  拼音:xíng jī
1.表露于外的动作举止。晋。陶渊明〈答庞参军〉诗:「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既有了这些形迹,事不难查,且自宽心。」也作「形踪」。
2.仪容礼貌。如:「不拘形迹」。《聊斋志异。卷八。局诈》:「我辈通家,原不以形迹相限。」
《漢語大詞典》:嫌微
犹嫌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理百物,辨品类,别嫌微,修本末者也。”《东周列国志》第十三回:“男女嫌微最要明,夫妻越境太胡行!”
分類:犹嫌嫌疑
《漢語大詞典》:疑嫌
嫌疑;猜忌。后汉书·荀彧传:“ 贡 ( 郭贡 )与 邈 ( 张邈 )等分非素结,今来速者,计必未定……若先怀疑嫌,彼将怒而成谋,不如往也。”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不幸适在疑嫌之地,不能决然早自引去,致不测之祸。”《再生缘》第二五回:“这一认亲无顾忌,夫人就可住中堂;二来靖国将军等,也免疑嫌在帐房。”
分類:嫌疑猜忌
《漢語大詞典》:无嫌(無嫌)
(1).无可嫌疑处;没有疑忌。礼记·坊记:“子云:夫礼,坊民所淫,章民之列,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也。” 郑玄 注:“嫌,嫌疑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以﹝ 毕諶 ﹞为相”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此上下相疑之秋也,虽以无嫌待之,犹惧未信;如有所除,则谁不自危?” 唐 杜甫 《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诗:“皇华吾善处,於汝定无嫌。” 宋 曾巩 《过介甫归偶成》诗:“结交谓无嫌,忠告期有补。”
(2).犹无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鱼鲊:“作裹鮓法……有茱萸、橘皮则用,无亦无嫌也。”
《國語辭典》:疑似  拼音:yí sì
似是似非之间。唐。崔颢〈结定襄郡狱效陶体〉诗:「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宋。苏轼〈上皇帝书〉:「夫人言虽未必皆然,而疑似则有以致谤。」
《國語辭典》:避嫌  拼音:bì xián
为了怕惹人怀疑而预先避开,不参与其事。如:「王老师的学生参加这次的作文比赛,为了避嫌,所以他不参与评审。」《汉书。卷七九。冯奉世传》:「上繇下第而用谭,越次避嫌不用野王,以昭仪兄故也。」《三国演义》第五四回:「范近闻皇叔失偶,有一门好亲,故不避嫌,特来作媒。」
《漢語大詞典》:亲嫌(親嫌)
谓因亲属而徇私的嫌疑。宋史·谢泌传:“转金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顷之, 魏羽 为使,即 泌 之外舅,以亲嫌,改度支副使。”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亲嫌妨鶚荐,相对发微泚。”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告命失故事》:“尔顷冒宪典,迁之 寻阳 ,復以亲嫌,於法当避。”
《漢語大詞典》:避亲(避親)
(1).谓因有亲戚关系而不施及其身。魏书·世祖纪下:“功者赏不遗贼,罪者刑不避亲,虽宠爱之,终不亏法。”隋书·房彦谦传:“未有罚则避亲,赏则遗贱者也。”
(2). 唐 宋 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 唐 孙逖 《授张博济户部员外郎制》:“时宰避亲,良才久滞。”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身方督作,匪懈於服劳;法有避亲,遽蒙於易地。”金史·选举志一:“旧例,读卷官不避亲,至有亲人,或有不敢定其去留,或力加营护,而为同列所疑。”清史稿·选举志四:“此则举不避亲,其破除成例又如此。”
(3).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我 盛清明 内不避亲,外不避仇,好就说好,不好归不好。”
《國語辭典》:李下  拼音:lǐ xià
比喻嫌疑之地。参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条。宋。黄庭坚〈鹧鸪天。万事令人心骨寒〉词:「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
《國語辭典》:李下瓜田  拼音:lǐ xià guā tián
比喻容易引起怀疑的场合。参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条。《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申缴门簿》:「愚谓折柳樊圃,良士瞿瞿;李下瓜田,君子所避。」
《國語辭典》:瓜田李下  拼音:guā tián lǐ xià
比喻容易引起怀疑的场合。参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条。《北史。卷四七。袁翻传》:「今日倾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