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9,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木槵子
木槵子经
木栾子
五天子
五母子经
五百弟子品
五百弟子授记品
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五佛子
五品弟子位
五师子
五结乐子
五调子
狗著狮子皮
佛类词典(续上)
天王太子辟罗经木槵子
木槵子经
木栾子
五天子
五母子经
五百弟子品
五百弟子授记品
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五佛子
五品弟子位
五师子
五结乐子
五调子
狗著狮子皮
天王太子辟罗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天王之太子名辟罗,由天飞来诣佛所,佛为说善恶应报之义。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天王之太子名辟罗,由天飞来诣佛所,佛为说善恶应报之义。
木槵子
【佛学大辞典】
(植物)又云无患子。木树能辟邪鬼,故名无患。其实可以为念珠,谓之木槵子。梵名阿梨瑟迦紫Aris!t!a,千手合药经曰:「若有行人欲降诸大力鬼神者,取阿梨瑟迦紫,咒三七遍,火中烧。」注曰:「阿梨瑟迦紫者,木槵子是也。」崔豹古今注曰:「一名无患,昔有神巫名宝眊,能符劾百鬼。得鬼,以此棒杀之,世人以此木为众鬼所畏,故名无患也。」
(植物)又云无患子。木树能辟邪鬼,故名无患。其实可以为念珠,谓之木槵子。梵名阿梨瑟迦紫Aris!t!a,千手合药经曰:「若有行人欲降诸大力鬼神者,取阿梨瑟迦紫,咒三七遍,火中烧。」注曰:「阿梨瑟迦紫者,木槵子是也。」崔豹古今注曰:「一名无患,昔有神巫名宝眊,能符劾百鬼。得鬼,以此棒杀之,世人以此木为众鬼所畏,故名无患也。」
木槵子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附东晋录。波琉璃国王遣使,求佛法之要。佛使以木槵子百八称佛陀达磨僧伽之名,并分别功德之浅深。
(经名)一卷,失译,附东晋录。波琉璃国王遣使,求佛法之要。佛使以木槵子百八称佛陀达磨僧伽之名,并分别功德之浅深。
木栾子
【佛学大辞典】
(植物)木栾树之子,可以造数珠者。苏敬本草注云:「栾(鲁官反),其子堪为数珠者也。」
(植物)木栾树之子,可以造数珠者。苏敬本草注云:「栾(鲁官反),其子堪为数珠者也。」
五天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五净居天子之意也。又曰五净居天,五净居众,五那含天子,净居天。或单曰五天。居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最北边之五尊也:一、自在天子,二、普华天子,三、光鬘天子,四、意生天子,五、名称远闻天子。大日经疏第五曰:「次于东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净居众。第一自在天子,第二普华天子,第三光鬘天子,第四意生天子,第五名称远闻天子。当次第列之。其印相具如图说。阿阇梨言:此是五那含天子耳,过此已上有菩萨受佛职处,亦名净居天,多是一生补处菩萨,是第二院所摄,非此中所明也。」其间意生天子又称满意天子,名称远闻天子又名遍音声天子。如其次第。配于色究竟天,善见天,善现天,无热天,无烦天。其印相则如大日经第四密印品曰:「以智慧手承颊,是自在天印。即以此印令风火轮差戾伸之,是普华天子印。同前印,以虚空轮在于掌中,是光鬘天子印。同前印以虚空风轮,作持华相,是满意天子印。以智慧手虚空水轮相加,其风火轮地轮,皆散舒之,以掩其耳,是遍音声天印。」同经第五秘密漫荼罗品曰:「净境界之行,所谓净居天。置彼诸印相,佛子应谛听。所谓思惟手,善手及笑手,华手虚空手,画之如法则。」大日经疏第十六解之曰:「思惟手谓稍屈地水指向掌,馀三指散舒如三奇杖,稍侧头,屈手向里,以头指指颊。善手谓手施无畏,皆用左手,右亦得也,妙好义也。笑手谓回思惟手当心前,令三指向上也。花手以风空捻花,而申三指。其三指或仰掌舒之,或竖舒皆得。虚空掌,谓侧右手,散指而在空中。」
(名数)五净居天子之意也。又曰五净居天,五净居众,五那含天子,净居天。或单曰五天。居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最北边之五尊也:一、自在天子,二、普华天子,三、光鬘天子,四、意生天子,五、名称远闻天子。大日经疏第五曰:「次于东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净居众。第一自在天子,第二普华天子,第三光鬘天子,第四意生天子,第五名称远闻天子。当次第列之。其印相具如图说。阿阇梨言:此是五那含天子耳,过此已上有菩萨受佛职处,亦名净居天,多是一生补处菩萨,是第二院所摄,非此中所明也。」其间意生天子又称满意天子,名称远闻天子又名遍音声天子。如其次第。配于色究竟天,善见天,善现天,无热天,无烦天。其印相则如大日经第四密印品曰:「以智慧手承颊,是自在天印。即以此印令风火轮差戾伸之,是普华天子印。同前印,以虚空轮在于掌中,是光鬘天子印。同前印以虚空风轮,作持华相,是满意天子印。以智慧手虚空水轮相加,其风火轮地轮,皆散舒之,以掩其耳,是遍音声天印。」同经第五秘密漫荼罗品曰:「净境界之行,所谓净居天。置彼诸印相,佛子应谛听。所谓思惟手,善手及笑手,华手虚空手,画之如法则。」大日经疏第十六解之曰:「思惟手谓稍屈地水指向掌,馀三指散舒如三奇杖,稍侧头,屈手向里,以头指指颊。善手谓手施无畏,皆用左手,右亦得也,妙好义也。笑手谓回思惟手当心前,令三指向上也。花手以风空捻花,而申三指。其三指或仰掌舒之,或竖舒皆得。虚空掌,谓侧右手,散指而在空中。」
五母子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五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五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五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
(经名)佛说五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五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五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
五百弟子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参见:五百弟子授记品)
(经名)(参见:五百弟子授记品)
五百弟子授记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卷四第八品之名,此品说下根之弟子,授成佛之记别者。受记别之弟子,总有千二百人,分之为二段,初先授记于富楼那一人,后总授记于馀人。然则自人数上言之。应言为千二百弟子授记品也。惟其千二百人中五百人皆为有同一名号之如来。又此五百人一同有立述领解等之特殊事。故特揭五百为品名。
(经名)法华经卷四第八品之名,此品说下根之弟子,授成佛之记别者。受记别之弟子,总有千二百人,分之为二段,初先授记于富楼那一人,后总授记于馀人。然则自人数上言之。应言为千二百弟子授记品也。惟其千二百人中五百人皆为有同一名号之如来。又此五百人一同有立述领解等之特殊事。故特揭五百为品名。
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五百弟子各说本因。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五百弟子各说本因。
五佛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最初所度之五比丘也。一憍陈如,二頞鞞,三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拘利。出于法华玄义六下。(参见:五比丘)。【又】预流果之人,一来果之人,不还果之人,阿罗汉果之人,辟支佛之人。见大藏法数三十一。
(名数)佛最初所度之五比丘也。一憍陈如,二頞鞞,三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拘利。出于法华玄义六下。(参见:五比丘)。【又】预流果之人,一来果之人,不还果之人,阿罗汉果之人,辟支佛之人。见大藏法数三十一。
五比丘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二、额鞞,三、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为文句四之三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为一、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三、拔提(又摩诃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签六之二列为:一、頞鞞,二、跋提,三、俱利,四、释摩男,五、十力迦叶。是摩男于俱利为别人,一摩男为跋提之异名(文句),一摩男为陈如之异名。除陈如之名而以释摩男之名加于第四,皆误也。摩男为摩诃那摩之略,大名之义,拘利太子之尊称也。是为释氏,故亦云释摩男。非别人。


【佛学常见辞汇】
指佛最初所度的五比丘,即憍陈如、额鞞、跋提、十力迦叶、摩诃俱男。
(杂名)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二、额鞞,三、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为文句四之三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为一、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三、拔提(又摩诃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签六之二列为:一、頞鞞,二、跋提,三、俱利,四、释摩男,五、十力迦叶。是摩男于俱利为别人,一摩男为跋提之异名(文句),一摩男为陈如之异名。除陈如之名而以释摩男之名加于第四,皆误也。摩男为摩诃那摩之略,大名之义,拘利太子之尊称也。是为释氏,故亦云释摩男。非别人。
【佛学常见辞汇】
指佛最初所度的五比丘,即憍陈如、额鞞、跋提、十力迦叶、摩诃俱男。
五品弟子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所立,圆教八位之第一。修观行即五品之行之位也。是为外凡,故曰弟子。(参见:五品)
(术语)天台所立,圆教八位之第一。修观行即五品之行之位也。是为外凡,故曰弟子。(参见:五品)
五品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得此五品功德之位,圆教之八位,为第一之五品弟子位。同圆教之六即位,为观行即之位。天台大师,现登此位云: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经曰:「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心解相。」二、读诵品,更读诵法华而助观解者。经曰:「何况读诵受持之者。」三、说法品,自说内解而导利他人者。经曰:「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观心者。经曰:「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者。经曰:「复能清净持戒。(中略)利根智慧,能答问难。」见四教仪注下,三藏法数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指圆教五品外凡位,即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的人;二、读诵品,读诵法华,及诸大乘经,而助观解的人;三、讲说品,将所见解的佛法说出,以利益他人的人;四、兼行六度品,是兼修六度,以助观心的人;五、正行六度品,是正行六度,以自度度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的人。十住以上,称为圣者,十住以下皆是凡夫,为别于十信内凡,故称外凡。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谓内修圆观,更加读诵,如膏助火,心观益明,是名读诵品。经云: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是也。
〔三、说法品〕(亦名解说品),说法者,宣传圣言也。谓由读诵故,内解转胜,而复外资讲说,导利于人,化功归己,心倍胜前,是名说法品。经云: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是也。(化功归己者,谓以说法,广济于他,其功则归于己矣。)
〔四、兼行六度品〕,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谓前观心虽熟,未遑涉事。今正观稍明,旁兼利物。福德力故,倍增观心,是名兼行六度。经云: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等。是也。
〔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者,谓圆观稍熟,事理将融。涉事不妨于理,在理不隔于事。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心无碍,转胜于前,是名正行六度品。经云: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能清净持戒等。是也。
(名数)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得此五品功德之位,圆教之八位,为第一之五品弟子位。同圆教之六即位,为观行即之位。天台大师,现登此位云: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经曰:「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心解相。」二、读诵品,更读诵法华而助观解者。经曰:「何况读诵受持之者。」三、说法品,自说内解而导利他人者。经曰:「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观心者。经曰:「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者。经曰:「复能清净持戒。(中略)利根智慧,能答问难。」见四教仪注下,三藏法数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指圆教五品外凡位,即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的人;二、读诵品,读诵法华,及诸大乘经,而助观解的人;三、讲说品,将所见解的佛法说出,以利益他人的人;四、兼行六度品,是兼修六度,以助观心的人;五、正行六度品,是正行六度,以自度度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的人。十住以上,称为圣者,十住以下皆是凡夫,为别于十信内凡,故称外凡。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谓内修圆观,更加读诵,如膏助火,心观益明,是名读诵品。经云: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是也。
〔三、说法品〕(亦名解说品),说法者,宣传圣言也。谓由读诵故,内解转胜,而复外资讲说,导利于人,化功归己,心倍胜前,是名说法品。经云: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是也。(化功归己者,谓以说法,广济于他,其功则归于己矣。)
〔四、兼行六度品〕,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谓前观心虽熟,未遑涉事。今正观稍明,旁兼利物。福德力故,倍增观心,是名兼行六度。经云: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等。是也。
〔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者,谓圆观稍熟,事理将融。涉事不妨于理,在理不隔于事。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心无碍,转胜于前,是名正行六度品。经云: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能清净持戒等。是也。
五师子
【佛学大辞典】
(杂语)自如来之五指出五师子也。涅槃经十六曰:「如提婆达多教阿阇世愿害如来,是时我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阿阇世王即放护财狂醉之象欲令害我及诸弟子。(中略)我于尔时为欲降伏护财象故,即入慈定舒手示之,即于五指出五师子,是象见已,其心怖畏,寻即失粪。举身投地,敬礼我足。」又见报恩经四。
(杂语)自如来之五指出五师子也。涅槃经十六曰:「如提婆达多教阿阇世愿害如来,是时我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阿阇世王即放护财狂醉之象欲令害我及诸弟子。(中略)我于尔时为欲降伏护财象故,即入慈定舒手示之,即于五指出五师子,是象见已,其心怖畏,寻即失粪。举身投地,敬礼我足。」又见报恩经四。
五结乐子
【佛学大辞典】
(天名)侍帝释天之乐神名。来佛前弹琉璃之琴,颂佛德。见中阿含经三十三。
(天名)侍帝释天之乐神名。来佛前弹琉璃之琴,颂佛德。见中阿含经三十三。
五调子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五音)
(名数)(参见:五音)
五音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五声,或五调子,即宫商角徵羽也。无量寿经上曰:「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宫者土声,最浊,为君,为壹越调,配于中央。商者金声,次浊,为臣,为平调,配于西方。角者木声,半清半浊,为民,为双调整,配于东方。徵者火声。微清,为人事,为黄钟调,配于南方。羽者水声。最清,为万物,为槃涉调,配于北方。即阿于宇伊衣之五音也。密宗亦配之于五智。
(名数)又曰五声,或五调子,即宫商角徵羽也。无量寿经上曰:「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宫者土声,最浊,为君,为壹越调,配于中央。商者金声,次浊,为臣,为平调,配于西方。角者木声,半清半浊,为民,为双调整,配于东方。徵者火声。微清,为人事,为黄钟调,配于南方。羽者水声。最清,为万物,为槃涉调,配于北方。即阿于宇伊衣之五音也。密宗亦配之于五智。
狗著狮子皮
【佛学大辞典】
(譬喻)愚人真似智者,如犬被狮子之皮。智度论七十三曰:「如狗著狮子皮,诸兽见之虽怖,闻声则知是狗。」
(譬喻)愚人真似智者,如犬被狮子之皮。智度论七十三曰:「如狗著狮子皮,诸兽见之虽怖,闻声则知是狗。」